六祖大師在我面前無聲開示
我亦隨文入座……
說一物即不中,
在這有爲、無爲的概念中,日複一日,
答案仍在虛空,
而我卻能以心地法門,
繼續地觀照思索著。
文/見樞法師
如果,出家前,碎腦擠汁賣命地將心力換取財物,以供養這副假有色身,是錯誤的話;那出家後,爲追求性空真常,打坐觀行,舍離五欲,以抛棄假有色身而直超不滅本心,則是正確的。
爲達目的,我已決定以此生下注,驗證對與錯。于是行爲上,盡力模糊這執我的七識;思惟上,卻又得嚴厲地揪扯出來,逼審掇破。終日悔恨,只爲宅中寶藏、衣裏明珠,終不得見;妄想煩惱、分別執著,終不能空。在這真假、有無的概念中,我運用邏輯,恣情思索著,而日複一日,答案仍在虛空。
再次,單純地翻開六祖壇經,單純是只緣著這只是部經。六祖大師在我面前,無聲地開示,我也隨文入座,雜于僧俗二衆之間,聆聽法語。
“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說什麼善惡諸法,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故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故吾說常者,正是佛說真無常義。……汝今依言背義,以斷滅無常及確定死常,而錯解佛之圓妙最後微言。”
合上經本,竟波濤洶湧,常與無常、非常非無常、相對絕對、有念無念、有爲無爲……浪浪擊中,冒血的傷口雖隱隱作痛,和著新上的良藥又陣陣舒緩。
佛說佛性是常,是對一切執著無常的人而說;佛說無常,是對一切執著有常的人而說。常與無常皆非佛性。那麼,如果,以假有色身換取真如妙心是錯誤的,則不即不離,超越兩邊、生死即涅槃,才是正確的。然而說一物即不中,在這有爲、無爲的概念中,日複一日,答案仍在虛空,而我卻能以心地法門,繼續地觀照思索著。
<摘自靈泉月刊20期10版。 199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