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明明白白一條路路 千千萬萬不肯修”?
不起心、不動念、無相無住,便是不落生死,
了念頭的生死即是──
了了輪回的生死。
文/見黎法師
“修行就是面對和接受真實的自己”,師兄弟的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出家這幾個月來,在心念日漸清澈的同時,自己的種種習氣、貪、瞋、癡,也就看得愈來愈清楚了。剛開始,這樣的觀察常使自己陷入煩惱、懊悔當中,患得患失,直到後來,師父的開示提醒了我,才醒悟到因爲自己不如法而起的煩惱,雖然由是善法欲引起的,但它同樣是煩惱、同樣是障道因緣,也同樣是落入兩邊、遠離實相。慢慢地,我開始了解到爲什麼師父在開示中,苦口婆心,一遍又一遍地告訴我們,無論任何境界現前,都要保持當下這一念心、如如不動、了了分明;就是因爲當前這一念心、聽法的這一念心是不落善惡、好壞、得失……兩邊,不在相對的境界上,不在生死的因地上,寂寂常照,了了常知。要想解脫,依此必達。而我果真是“明明白白一條路,千千萬萬不肯修。”在這樣的覺醒下,加上師父說的“時時刻刻反省檢討”,慢慢地,覺得自己的修行才真正落實下來。
出家前,知道自己的瞋心重,慈悲心不足;出家後,仍是如此,尤是對待師兄弟之間,難然沒有表達出來,但心念既動,足以察覺;對于病中的師兄弟,我亦無慈心看護,實在慚愧啊!回想受戒時發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難道只是一時的自我感動嗎?“願學菩薩時時刻刻只爲衆生,不爲自己。”難道僅止于對佛菩薩的仰望嗎?對自己身邊的人發不起一點慈悲心,談什麼“爲一切衆生”?豈不是夢中呓語嗎?然我積習太深,如何即便放下我執,慈心平等護念身邊的人?只有不斷自我反省、薰修,想想師父的慈悲,學習師兄弟的長處。但願我的心時時刻刻都在佛菩薩的境界。
想到佛菩薩和師父的慈悲,覺得自己的心量和能力實在太渺小。在佛學院念書,心雖未敢放逸,但對經教的深入和能力的培養卻始終是被動的,我既願具足度化衆生之一切方便,卻未曾在因地上努力,一心只想在果地成就,這不是顛倒、愚癡嗎?師父常常說:“從因上去入理”,不僅度衆的方便如此,佛法中的一切都是如此,都不離因果;然而,我總是忘記,總是一心想望成果,在因地上或者播了種就不管了,或者好幾天不澆水了,甚至有時還糊塗地把發了芽的種子鏟去了,這樣如何可能長成大樹?譬如戒能生定,我們都想得禅定,但是卻常常輕忽戒律;譬如我希望到達佛菩薩的果地,卻每日仍在貪瞋癡上作活計,師父叮咛千百遍的那幾句話,我卻仍然忘失,念念相續、念念不覺。佛法中說一個念頭有六十個刹那,一個刹那有好幾萬個生滅……,所以事相上說,一句佛號能滅好幾萬劫的生死;理上說,則不起心、不動念、無相無住,便是不落生死,了念頭的生死即是了了輪回的生死。從因上入的就是這個理,也就是大持戒、大精進……,具足六度萬行、一切功德了。如此無上法門,今能得聞,又能出家,不能如理契入、修一切方便,如何對得起師父、父母及衆生?願我不忘精進,把握因緣深入經教,好好修習,亦莫忘時時保持這一念心,度脫一切煩惱,願一切衆生亦複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