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住當下

  安住當下

  文/見軮法師   

  在現今繁忙的社會裏,每個人都活在壓力與緊張的生活中,學生爲了考取好學校,需用功讀書;踏出學校,則面臨就業問題;爲了出人頭地,求得一份好工作,更要與人競爭。長久處在壓力之下,雖然物質生活豐裕了,但生理、心理卻開始出現毛病。爲了搶救苦惱空虛的心靈,各種勵志書籍紛紛上市,乃至于各類禅修活動都在教導人如何“活在當下”,希望能幫助現代人以更寬廣的心胸在忙碌的生活中取得平衡。

  《無常經》雲:“佛法如甘露,除熱得清涼。”若能依照佛陀所教導的方法用功修行,必能從煩惱的熱浪中得到解脫,身心清涼。“活在當下”與佛法第一義谛不謀而合,自古以來修行人參禅打坐就是爲了這個。禅宗祖師雲:“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履。”知見對了,方向就對,因此了解什麼是“當下”非常重要。

  一般人了解的當下,是把注意的焦點集中在現在正面臨的人、事、物上,久而久之心專注了,確實可以專心做好當下該做的事情;甚至有時因心專注,還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但是心中的無明若沒有去除,貪、瞋、癡煩惱沒有看破,若與自己意見相違的境界發生時,便容易起瞋心,和人發生爭執,這時當下又是什麼呢?

  宋朝文人蘇東坡,有一位相知甚笃的方外之交──佛印禅師,平時二人在佛學、文學上總不忘相互切磋。一次,蘇東坡在打坐出定後,喜孜孜地寫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立刻差書僮過江,送給佛印禅師,讓他評一評自己的禅定功夫如何?佛印禅師看過後,莞然一笑,順手拈來一枝紅筆,在蘇東坡的詩上寫了兩個鬥大的字:“放屁”,再交給書童帶回。蘇東坡本料想佛印禅師會給他諸多贊美,怎知信中竟是鬥大的“放屁”二字,不由得火冒叁丈,破口大罵:“佛印實在欺人太甚,不贊美也就罷了,何必罵人呢?我非立刻過江與他理論不可!” 誰知佛印禅師早已大門深鎖,出遊去了,只在門板上貼了一付對聯,上面寫著:“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蘇東坡看後慚愧不已,自歎修行不如佛印遠矣!

  六祖大師雲:“于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一直心就是當下,就是佛之心、覺悟的心,心當中沒有貪、瞋、癡的煩惱,無論遇到任何境界,都能如如不動、歡喜自在,這時挑柴運米、穿衣吃飯皆是修行。若能時時刻刻保持這念直心的存在,就是自在解脫無縛之人,才是真正的安住當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