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苦能忍,成無上道
文/見軮法師
如果人生是苦,爲什麼從無始劫以來,我們仍舊輪回于此,不知出離?過去,悉達多太子出城巡視時,領悟到老、病、死苦,讓他毅然決然地放下令人稱羨的王位、享用不盡的富貴與成群的妻妾,決定出家尋求人生的真理。經過六年苦行後,于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最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並至鹿野苑叁轉四谛*輪,度化五比丘。所謂“此是苦,逼迫性;此是苦,我已知;此是苦,汝應知。”不了解這是苦,繼續保留不正確的知見,産生不正當的行爲,則會逼迫身心不得自在。因此,什麼是苦,我們應當要知道!
久遠以前,有一位名爲精進力的比丘,具足五種神通。每當他在山中樹下獨自修行時,總有鴿子、烏鴉、毒蛇和鹿圍繞身旁,這讓它們感到安穩。鳥獸們白天外出覓食,晚上則回到比丘身邊。有一天晚上,這四只鳥獸互相討論:“世間之苦,何者最重?”烏鴉說:“我認爲饑渴最苦。因爲饑渴時,身體虛弱,不僅眼睛看不清,而且神志不甯,常常不顧被獵人利刃宰割的危險而自投羅網。我們有很多同伴就是因此而喪失性命。”鴿子說:“淫欲最苦。因爲色欲熾盛時,內心失去理智,行爲也就毫無顧忌,于是危險就接踵而來,甚至連性命也會不保。”毒蛇認爲:“瞋恚最苦。當毒害他人的心念一起,不分親疏遠近都會遭到危險,這種毒意不僅能殺害別人,也會傷害自己。”鹿則表示:“驚怖最苦。每當我在山林曠野間遊走時,心中總是懷憂恐懼,害怕被獵人或豺狼捕捉。只要聽聞一點兒聲響,就會驚慌地逃向岸邊或躲到坑洞之中。奔逃時,即使是母子親眷,也無暇相顧。所以,我認爲驚怖是最苦的事。”比丘聽到鳥獸的對話,告訴它們:“你們所說的都是枝微末節,沒有探究到苦的根源。天底下最苦之事,莫過于擁有這個色身,我們就是因爲它而産生無量的憂愁與畏懼。所以,我舍棄世間一切,出家修行,斷除所有欲望想念,不貪著四大的享樂,就是要斬斷痛苦的根源,達到涅槃的境界。涅槃即是心念寂滅,沒有形相,不受色身的束縛,這才是最大的安樂。”四只鳥獸聽了比丘的解說後,心開意解。
達磨祖師雲:“有身皆苦,誰得而安。”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常告訴我們修行就是要生處轉熟、熟處轉生,過去妄認這四大假合之身爲實有,是自己造了種種業、染了種種習氣。現在我們知道要舍妄歸真,要背塵合覺,想要修行,無奈的是,看見美色,就會起貪愛心;當別人罵了我們幾句,就會起瞋心。現在要反其道而行,要隱忍這些習氣不隨順它,起了貪愛心、瞋心,忍!身體有了病痛,安住在覺性上,不打妄想。雖然苦,但我們知道,真正的苦是執著這色身爲己,而使自己無始以來都在飽受這些痛苦。現在雖苦,但若能與理相應,知見轉過來了,將來的果實是甜美的!因此“了達此處,故舍諸有”,修行路上遇到了順境,不執著,因爲我們知道目的地在哪;遇到了逆境,更能安忍,視爲增上緣,因爲這些逆境都是過去執此色身爲己而來。消業就能了業,心更能安住于理而不動,久了自然而然生處轉熟、熟處轉生,享受修行甜美的果實。
雖然佛性本具,人人皆當成佛,但如果知見沒有轉過來,就是無止盡的輪回、無止盡的受苦。所有饑渴、寒熱、瞋恚、驚怖及色欲等災禍,皆因執著色身爲我而來,所以這錯誤的知見是一切苦惱的根本,也是禍患的根源。想要脫離世間的苦痛,就應收攝身心,即使境界再多、再苦,也要堅持下去,因爲唯有達到中道實相,才能證得真正快樂的涅槃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