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仁達法師紀實
一、出家前的經曆
釋仁達法師,原名侯占元(曾用名程潤達),原籍河北省平泉縣人,1942 年出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68年畢業于天津輕工業學院(現天津理工大學)食品工程系。文化革命中,因家庭出身成分問題受到不公平待遇,當過農民,做過苦工。1978年平反,恢複工作。設計製造過車床、镗床,在全國首創了水力真空噴射泵的低位安裝法,指揮安裝過大型冷庫,主持籌建過葡萄糖廠、奶粉廠、罐頭食品廠、果汁飲料廠等。1987年以無黨派知識分子身份當選縣市兩級人大代表。1988年被原商業部命名爲國家豆製品專家,參與製定國家食品專業標准。1989年調河北承德露露集團任總工程師,解決了該廠杏仁露飲料的穩定性問題和原料杏仁脫苦問題,使該廠杏仁露由不足3000噸猛增到年産5萬噸。在豆製品和植物蛋白飲料的研究方面在國內乃至世界居領先地位。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3篇被美國權威雜志《化學文摘》收載。1997年入編《世界名人錄》和《世界華人精英大典》。
二、出家因緣
仁達法師是軒轅黃帝第206代孫,自北魏以來家族世代學佛,家中代代相傳供奉的觀世音菩薩由于年久煙熏而變成深棕色。從記事起,母親告訴他,觀世音菩薩救了他的命。當他出生僅5天,得了破傷風,當時得破傷風並且出生在農村是無藥可治的,母親抱著他念了兩天兩夜南無觀世音菩薩,奇迹般的,第叁天,早已不吃不喝的他居然睜開了眼睛。
師父的祖母學佛很虔誠,一生持誦阿彌陀佛聖號,她老人家初一、十五吃齋,如果這個時間裏忘掉了,就說自己該死,拿瓢舀起一瓢泔水咚咚喝下,以懲罰自己。師父8歲祖母73歲那年的一天下午,師父看見祖母走到早已做好的棺木前(從前農村老人在世時即已做好棺木),仔仔細細用手撫摸著,然後擡起頭久久凝視著西方天空,自言自語:“好啊好啊!”幼年的師父不解其意。祖母用手摸著師父的頭,囑師父要好好學習,孝順母親。(師父的父親在師父6歲時已去世)第二天早晨,師父和母親去請祖母起床吃飯,發現祖母穿戴整整齊齊,吉祥臥躺在床上,已經往生了。這些事情對師父的影響都很深刻。
1992年秋,師父在北京法源寺拜見能行法師,在其座下皈依佛門授叁皈五戒。能行法師是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曾任北京法源寺監院,並兼任國內五座寺院的住持、方丈或首座,是當代佛門泰鬥、臨濟宗四十四代傳人本煥長老的第一位侍者。
師父依止能行法師修學漢傳佛法,弘揚禅宗。通讀《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楞伽經》、《圓覺經》、《金剛經》等多部經典,並製定早晚功課,每天修習從不間斷。
1993年農曆10月,師父在生命攸關之際,蒙地藏王菩薩救拔,化險爲夷。師父爲報佛恩深發誓願:一者出家修道,荷擔如來家業;二者恭印《地藏菩薩本願經》和《佛教念誦集》各萬部;叁者千裏叩拜佛教聖地五臺山…
1997年農曆2月19日,師父去北京法源寺請皈依師能行法師爲自己剃度,將自己的後半生奉獻給佛教事業。當時師父的兒子送父親去法源寺剃度,兒子問父親:“父親,可不可以不出家,在家作居士不是一樣修行嗎?”,師父說:“父親的命是地藏王菩薩救的,如果沒有佛菩薩,早就沒有父親了,父親要出家報佛恩。”
2000年師父于湖北黃梅四祖寺在本煥長老座下受具足戒。之後,精研南山律宗叁大部,習修戒律,誓願做一名嚴守戒律的合格和尚。談起仁達法師十幾年的修行,現今81歲的能行法師仍然贊歎不絕:“仁達歸依後非常好!是個很好的居士,出家以後是個很好的僧人!他的發心和行持非常值得效仿、值得贊歎,希望他更加努力,給人們做一個修行的榜樣。”
叁、修建正覺寺
博山正覺寺座落于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安上村蓮花山上,坐北朝南,叁面環山,山上樹木茂盛,彩雲缭繞。始建于東晉,曆代高僧大德如梁武帝國師寶志公和尚、禅宗叁祖僧璨、四祖道信等曾在此出家或住錫修行,是在佛教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祖師道場。曆史原因,這座千年名刹毀于一旦。
法師在博山弘法期間,面對祖庭衰廢之狀深感痛心。在當地信衆長跪祈請下,法師立誓修複祖師道場,重振祖庭雄風。地方政府同意無償歸還土地126畝,恢複建設正覺寺(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號爲“宗場證字(01)號”)。法師親手擬定了“嚴守戒律,秉持正法,普度衆生,振興佛教”的建寺綱領,計劃建設放生池、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叁聖殿、藏經樓、觀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賢殿、鍾樓、鼓樓、禅堂、羅漢堂、講堂、念佛堂、齋堂、寮房樓、二僧院、贍養院、正覺學堂等。
有人問起爲何要在山東修建如此規模宏大的寺院,法師說:“修建寺院可以深植德本,廣種福田,續佛慧命,利益衆生。這裏曾是中國佛教曆史上重要的祖師道場,既然我當時接受了居士的請求,不管多苦多難也一定要走下去,把寺院建得如法如律,盡善盡美。”
談起寺院的發展目標和藍圖,法師說:“正覺寺山門的對聯已經寫明了,上聯是:叁乘普舉,無內無外,擡眼普瞻華嚴聖境;下聯是:十宗同繼,無你無我,攜手同邁靈山妙門。” 正覺寺沒有門戶之見,都是按照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修學佛法,目的早日成就,修學什麼法門是個人的根基緣分,不管什麼門派,只要是真正守戒的修行人,都歡迎常住。以現代科技成果管理寺院,依戒定慧叁學培養造就僧才,建設嚴守戒律、弘揚正法的十方叢林道場。
法師以花甲之年,不畏艱辛,不避逆緣,忍辱負重,勇挑重擔。籌建伊始,資金匮乏,人單力薄,障礙重重。法師四處奔波,效法普賢行願,不惜以身命布施,從自身靜脈中抽血,請書法名家恭抄《地藏菩薩本願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佛說阿彌陀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等叁十余部血經,以及《六字大明咒》、《南無阿彌陀佛》數千張,廣結善緣,籌款建寺。數年間,法師不顧高齡,累計抽血逾1000毫升,以生命祈求諸佛菩薩慈力加被,報答諸方大德布施功德。
每天師父從清晨4時多起床一直到晚上11時多才休息,接待全國各地來往的居士、爲他們解惑答疑、主持法會、爲寺院建設籌集資金、規劃正覺寺建設、和工程隊商議土建方案、談判工程價格、工程質量的監督和督促、批評建設中的怠工和馬虎、去九華山請佛像、下山買釘子、修理傳真機、打電話找人維修計算機、到山東省佛教協會彙報工作、和博山區安上村協調水電問題……這麼多的工作中又分出不可數之細而又細的工作……寺院人手很少,這些都需要仁達師父一個個去解決,而師父一有閑暇,又到工地推車運土、擔轉運瓦等乃至攀至殿頂搭建工架。深具祖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遺風,就連抽血期間也不休息,絲毫不顧頭暈疲憊的抽血反應,常常是一抽完血即起身投入工作。師父爲法忘軀之普賢行持,令居士信衆無不潸然落淚!
建寺過程中有很多的障礙,仁達師父任勞任怨,這些對于常人來說,一件都足以使人精疲力盡了,而仁達師父像一個鐵人,不知疲厭地一項項去做,力求盡善盡美,他樂呵呵的,胸有成足。問起師父累不累?師父說爲佛菩薩做事不累。問師父那麼多資金需要籌集、那麼多困難要度過,怕嗎?師父說,不怕,諸佛菩薩一切都安排好了,只管去做就是了。憑著這樣不屈不撓、樂觀精進的精神,仁達師父帶領弟子們在這魯中大地開山平地、建廟造林,在沒有政府資金支持,全靠四方善信捐款的條件下,正覺寺的宏偉藍圖在美麗的蓮花山一步步展開……
四、千裏朝拜五臺山
雖然正覺寺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寺院規劃目標相距甚遠,面對人員的缺乏以及資金的嚴重短缺,仁達師父披肝瀝膽、挫而彌堅。爲祈求佛菩薩加持和兌現出家前所發千裏叩拜五臺山的大願,師父于2005年農曆2月21日(普賢菩薩聖誕日)從正覺寺啓程,踏上朝聖之路,履行頭陀誓言。
行程中,法師始終堅守五條戒律:第一,叁步一拜,一步不少走,一個頭不少磕;第二,持金錢戒,不受金錢供養;第叁,不進飯館、酒店;第四,不進旅店、賓館;第五,不進信衆家宅臥室。
仁達法師以64歲的高齡,日中一食,朝禮五臺,受盡艱辛。如果沒有他對佛菩薩的堅定信願和對衆生的廣大悲願,他是不可能以如此堅強的毅力完成的。當時跟香的居士李軍談起師父拜山途中的曆曆往事仍禁不住熱淚盈眶:有一段路師父拜到了正定縣時,天氣越來越熱了,地面溫度高達50多度,柏油路上熱氣騰騰,走在路上都感覺渾身滾燙,但是師父沒有停下來,一直往前拜,終于導致體內積火,牙龈腫痛,路面的高溫毒氣把師父的眼睛也熏得沖滿血絲、眼圈發黑,師父依然沒有停下來。一直到了牙痛無法忍受才去醫院拔牙,當醫生說牙這樣腫著不能拔時,師父爲了不耽誤拜山堅持要求拔了牙。之後叁天叁夜不能吃飯,但師父依然沒有停下朝拜的腳步。一直過了靈壽縣,到橫山湖的時候,天氣越來越熱,師父的火還沒有降下來,就吃叁黃片,而且一次吃十二片,一天吃叁次,以致服用過量而腹瀉,但是師父還是堅持往前拜,有時腹瀉難忍弄汙了褲子,李軍就在師父休息時搶著幫師父洗。
仁達法師曆時五個月,行程千余裏,風餐露宿、弘揚佛法,于同年農曆7月23日朝山圓滿。在他所作的《朝山偈》中,可領悟法師朝拜的心境:
頭吻大地 心若止水 千裏叩拜 無怨無悔
會否
鐵鞋踏破心無礙 濁汗成泥志益堅
牛上南山 馬走平川
五、蓮花初綻
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在法師和十方居士們用真心和鮮血建設的正覺寺,瑞相疊出,喜事頻傳。大雄寶殿和寶塔地基中色彩分明的五色土令人真實感受到祖師道場的殊勝,全國各地前來朝拜、居住、修行的居士們經常看到天空出現朵朵蓮花,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在天上放光,佛光普照、塑料花開等瑞相。有的居士在正覺寺當義工或參加法會時,在佛力的加持和自己的精進修行下,被宣布死刑的癌症逐漸痊愈、雞蛋大的腫瘤消失了、30年的頭痛不藥而愈了……
依止仁達師父修行的弟子們在師父的指導下,嚴格完成早晚功課,精進努力、布施持戒,在護持師父建廟的過程中磨練著、成長著、快樂著,修行的障礙減少了、智慧增加了……叁寶弟子,道心堅固;十方善信,法喜充滿。
正覺寺猶如一朵含苞的蓮花,在這齊魯文化發源地上漸漸綻放。由此,安上村領導班子也重新規劃了發展藍圖,要將蓮花山建設成爲佛教文化名山。
山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董鎮華贊歎道:“從正覺寺現在的規模和將來發展來看,它無疑將是在山東寺院建設規模上一個較大的寺院。我仔細查過地圖,正覺寺的這個寶塔基本是處在山東的中心,正覺寺周圍的地形、地貌也很好,所在的這個城市又是山東齊魯文化的中心。在曆史上,淄博市出過很多有名的高僧,仁達師通過他的願力,把正覺寺建起來,將會使山東佛教在魯東這一塊崛起。”
他誇獎仁達法師的修行和他的願力時說:“仁達師這幾年在信衆當中影響和感召力很大。正覺寺的建設得到了全省、全國甚至海外信衆的支持。在山東省佛教協會,從會長覺照大和尚到所有工作人員,我們都是全力支持正覺寺的建設,同時也感謝海內外信衆的支持。省佛教協會期待正覺寺將來對山東佛教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2007年7月,仁達法師建廟、苦行的事迹傳到了101歲的師公本煥長老的耳中,對他的行持給予了肯定和鼓勵。本老說:“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聲增福無量,他能夠發心呢,叁步一拜叁步一拜,這種思想很不簡單很難得。我們現在是佛的弟子,既然是佛的弟子就要向佛學。我們發心建廟,廟裏又有佛寶、又有法寶、又有僧寶,確實不可思議,那個廟修了不是一天一夜,一年半年,幾百年上千年。那有無量無窮無盡的衆生來種福田,種成佛的金剛種子,多麼了不起,多麼的難得。多麼難得那我就鼓勵他,要他發心,即是發願造一座廟,一定要堅持到底,一定要把它建成功。現在不能成功,還要發心,一定非成功不可,我們做什麼事要有始有終,這是我們因地誠,果者是,因地不誠,果也不是。所以再苦再難也堅持把它做成功、做好,一切事情都是人爲的,人能創造一切。我們今天發心建廟,這種福德因緣是不可思議的,既是有了這樣好的善根福德因緣,一定要認真發心發大心,直到成佛。”
與仁達師父相識多年的弘法寺當家印順法師也贊歎地說:“我覺得仁達師父能在山東這種地方,能發這麼大的心來建這個道場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希望我們的年輕人都能向仁達法師學習,我們山東佛教界的也都能向仁達法師學習,我們全國的年輕法師也能向他學習,我相信他一定可以成功!”
對于諸多方面的贊歎和鼓勵,仁達法師非常慚愧和感動,他說自己的學識和修持都差得很遠,所做的一切都是出家人應盡的本分。
妙融 妙壽
二○○七年八月十八日
《釋仁達法師紀實》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