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長遠心看修行

  從長遠心看修行

  文/見煙法師   

  拜科技發展之賜,現在生活愈來愈方便、愈來愈快速,一包泡面叁、五分鍾即可享用,一份報告短時間內就能排版美觀,搭高鐵從臺北到高雄,只消二個小時左右。我們處在一個欲求快速滿足的社會中,一旦無法達成,便容易感到焦躁不安;另一方面,對于一些需要長時間經營或努力的事物,也變得不太能去體會價值所在。我們不是否定快速的價值,而是要能在快速中作得了主。要作得了主,就必須回到根本的知見,從這當中發出長遠心,排除障礙,成就畢竟功德。

  什麼樣的知見能發起長遠心呢?首先,確信我們的真心豎窮叁世,橫遍十方,長遠心就與我們這一念真心相應,所以發長遠心一點兒也不難。其次,必須發“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大願,以願導行,自然長長久久。更具體來說,四弘誓願中“無邊衆生、無量法門、無盡煩惱、無上佛道”,皆要我們以長遠無量心來面對,所以思惟四弘誓願,不僅心量能廣大,修行也可避免毛躁不安的習氣。最後,《華嚴經》之普賢十大願王是我們修行發長遠心的最好提醒,“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衆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具足這叁種知見,我們才能發起長遠心。

  普賢十大願王,除了說明爲何要發長遠心,也具體點出長遠心的性質。因爲衆生無盡,所以我們必須以無量無盡的心來面對;因爲衆生無始輪回顛倒,所以我們必須要有耐心來導正;而耐心、無量無邊的心總不離慈悲,而實踐慈悲要念念相續,叁業造作,方得有大勢力來反轉顛倒輪回。再者,人生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唯有發長遠心,與真心相應,才能在橫逆境界現前時安忍得住,堅持成佛的願心與修行。逆境如此,順境亦然,有長遠的願心,方不致被一時的名聞利養所惑,忘失無上菩提。綜合來看,長遠心是一種願望,基于慈悲的一種安忍之力,同時包括了智慧之禅定。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常說:“修行就是在生處轉熟,熟處轉生。”無始以來,我們什麼都當過,就是沒作過佛,這麼生疏的狀況,學習哪沒挫折的?也沒有一蹴可幾之事,所以長遠心不發,修行很難有所成就。佛陀過去生中曾爲婆羅門,名叫韋羅摩,爲求佛道而行大布施。淨居天主爲試探其是否發了大願心、長遠心,化作婆羅門身而向韋羅摩說:“佛道難得,當大辛苦,你必不能成辨此道,還是求升天吧!”結果韋羅摩以偈回答:“假令熱鐵輪,在我頭上轉,一心求佛道,終不懷悔恨。若使叁惡道,人中無量苦,一心求佛道,終不爲此轉。”這樣的願心,具足了長遠心與精進心,無怪乎淨居天主贊其成佛在不久。我們這一世的修行比起叁祇百劫,直如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看到菩薩這樣的長遠願心,不畏艱難,直教人汗顔。

  最後,我們希望能早日成就,度化衆生脫離苦海的願心,必須是長遠的、有智慧的,並與真心相應。既與真心相應,一念能超劫數,早日成佛作祖並非夢事。所以,長遠心能幫助我們早日成就,它確保了修行的持續性,既是精進亦是禅定,是布施也是持戒、忍辱,更重要的是它也與般若度相應。今日有幸在中臺道場,不僅能接觸正法,又值遇大善知識,猶如在修行的高速公路上,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必能到達涅槃彼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