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谛
文/見滴法師
不知是如何開端,卻記憶猶新。在一場辛苦的坡事後,僧俗二衆正准備一起享用點心。而一份份點心傳到疲倦、勞累的大衆手裏,卻發現份數不夠,讓有些居士落空了,于是便趕緊把自己的那一份布施出來。即使如此,點心依然欠缺,當下即義正嚴詞的要求兩旁的師兄弟將點心施予居士。
原本暗自慶幸只有自己注意到俗谛圓融的部份,沒想到卻被在旁的教授師慈悲點醒。他說到:“你怎麼那麼自私,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卻忽略了你周遭的人。”人往往受自己的認知所影響,認定如法、行善、愛護常住、關心別人……等事情,果斷獨決的行事作風面對衆人時,或許表現出一付能力過人、心思缜密、經驗老道的姿態,但無形中,卻容易加諸壓力在他人身上,甚至可能帶來傷害。
俗谛的圓融是要多方面智慧、經驗、慈悲的結合,若只是隨著自己單方面、粗略的意識、觀念、我執去評斷,結果往往都是帶著缺陷,甚至在行菩薩道的當下,亦是無法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