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苦爲師
文/見彥法師
“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
人人都不免生老病死,而病苦的折磨,總是令人難以承受。有時,一場法會動員結束後,色身疲憊不堪;又或者長期熬夜引起的背痛,有時長達一個月都未見完全複原。暗自思惟,病苦是果,如何在因上,慕滅修道而斷集?如何不受軀體四大病苦的束縛,得到解脫安隱?
圓悟克勤禅師,早年曾參訪過許多禅林善知識。由于過人的穎悟與根機,克勤禅師所到之處皆給予他印可與贊歎,並認爲他是臨濟傳承的法器。但是克勤禅師拜入五祖法演的門下後,法演禅師並未對克勤有所印可。久而久之,克勤失去了信心,認爲法演禅師不過強作刁難而離開了道場。臨行前,法演禅師對克勤說道:“等你生了一場熱病,就知道回來求法了。”果如其言,克勤禅師離開不久後,便生了一場大病;而先前自可的契悟功夫,在病中是一點也使不上力。這時,他才了解到過去對于修行、對于生死解脫,太過自信與輕忽。于是,克勤禅師重新回到法演禅師的身邊,並且大徹大悟。
同樣地,悟達國師因患人面瘡,撰《叁昧水忏》,千年後仍爲行者忏罪除愆的依歸。虛雲老和尚于高旻寺坐香,病中奮力參究,無畏生死,終得徹悟本心,親見山河大地與自性如來一體。凡夫患病,不免垂頭喪氣,或是驚怖求救,急亂嘗試偏方。反觀古德,視病苦爲師,念無常事大,能于病中有所省思,更行精進,終能于生死病苦自在無礙。
一次供佛齋僧法會,大衆排班,准備供養最敬愛的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孩子,亦置身其中,靜待著 導師的到來。稚氣的面容,卻不見年輕的豐采。病痛,在年少的生命中,氤氲出堅忍的滄桑。 導師莅臨,現場一片踴躍;人群中, 導師卻獨向這位孩子緩緩走去,摸摸他的頭,說道:“沒關系,沒關系,多忍耐。” 導師慈祥的勉勵,融化了孩子心中沈重的陰霾;蹙眉的雙眸,笑了開來。《華嚴經》雲:“見疾病人,當願衆生,知身空寂,解脫衆苦。”菩薩見衆生病苦,如母護子,殷殷不舍,帶來無限的光明與溫暖。
病苦是果,煩惱惡業是因。探其根底,心是惡源,一切病苦,不離心病。智者,因病苦了達世間無常的真理,而能精進行道。菩薩,見衆生苦生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終能成就正等正覺。返回根源,從心出發,遠離諸惡,堅持于六度萬行,心就能得到清淨;而四大依報,也將隨淨心而轉,化穢邦而成淨土,遠離一切苦厄,常住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