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主與做王
文/見頓法師
世尊慈悲應化,在混濁的娑婆世界中,講經叁百余回、說法四十九年,其最主要的道理,無非是告訴我們:修行最終的目的,就是要使這念心達到時時作主的地步。因之,曆來祖師大德們的生死去來,是何等潇灑、自在。
反觀那些隨波逐流、紙醉金迷之徒,在物欲橫流的今日,見到酒色財氣等毒藥,卻趨之若骛,實際上是自己的貪、瞋、癡與六塵相應,認爲“我要吃就吃、要喝就喝、要玩就玩”即是作主,事實上,八識心王牽引自己去造業,惡的力量大于善的力量,一股腦地帶著自己往前沖,落到地獄的深淵,而無法自拔。因此,只能稱爲“作王”。雖然自稱爲“王”,卻是無法回頭,也無法挽回自己原本清淨的法身慧命。因爲作“王”,就是少了那麼一點──“、”,否則就能作“主”了。這一“、”,就如經中所雲:“善能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這一“、”代表正知正見,代表自己的覺性,少了它,就會因邪知邪見而誤入歧途。
明白了“作主”與“作王”之差異,若能再確實做到“明是非辨正邪”,那麼修行一定不會走錯路,今生必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