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惑錄二▪P6

  ..續本文上一頁借假傳真。我說你聽了我的聲音,那我的安祥就隨著聲音到你的耳根,進入你的內心,你的心就會安祥,我要不講話就不可能有這個效果。你不去看講詞,不肯從金礦裏自己去挖金子,你叫我今天給你一錢,明天給你一兩,這不合乎法則,你要自己去開發。我的講詞是沒有什麼道理,實在講,那都是垃圾,但是你可以從垃圾裏撿到夜明珠,撿到鑽石,你去翻翻垃圾你就知道,的確有價值連城的東西。你不去翻,叫我給你,我也沒有。安祥就是安祥,安祥會有什麼道理嗎?沒有。

  自修爲上弘法隨緣

  問:師父說修行人要熱情熾然,要有感同身受的慈悲心,這與師父在“叮咛”中說的“堅守獨行道,交往簡爲宜,己溺難救人,專心己躬事”,兩者之間應如何體會、如何去做?恭請開示。

  答:這好像是很矛盾,一個普度衆生,一個是獨行道。古人講水邊林下長養聖胎,這是修行必要的條件。獨行道不是叫你到山上獨自一個人住,是說你走在熙來攘往人最多的大街上,好像只有自己一個人,那是獨行道。你如果沒有常獨行、常獨步的感覺,那你的安祥還沒有現前。當你摩诃般若現前以後,你走在西門町,走在頂好市場,你就有常獨行、常獨步的感覺。

  爲什麼講獨行道呢?交往不能太多,太多了以後你就有虛脫感,感覺四肢無力,爲什麼呢?說話最傷氣,假如那個人的品質不好、太低,那正負相消,酸堿中和,他就把你生命力浪費掉了。假如你不“交往簡爲宜”的話,浪費你太多的生命力,你不能識根辨器,就不能度人,而且剛剛入門修行打基礎,見性了也要叁年不說話,這是最低的。如果是擔負使命大任,要求更嚴格,像六祖開悟以後,在獵人隊裏隱居十五年。不是說悟了就講,有一點安祥就散播出去,而是自然散播,當他飽和了以後,他就把多余的供養衆生。“話說多了心會亂”,你不相信,你試試看,當你口沫橫飛時,人家問你貴姓,恐怕你都忘了自己姓什麼,迷失到言語之中了。所以這個獨行道跟剛才講的有密切的關系。

  佛法講“開”與“遮”,剛才我講的就是“開”,沒有講的就是“遮”。你若是一個人問我,我跟你講的又不一樣,大庭廣衆我只能這麼答覆。

  瞌睡是因爲陰氣太重

  問:香港有一位朋友持誦金剛經時會打呵欠、流眼淚,有時在手臂,有時在大腿,或者是腰部的肌肉會跳動,這是什麼原因?

  答:這個問題說得還不夠完整,我給他補充一下:第一他平時喜歡作夢;第二他記憶力減退;第叁他還有頭昏、頭痛的毛病。爲什麼會這樣子呢?你若不讀金剛經,過去的問題壓在心底,一讀金剛經,把你陳年的那些心垢攪動,因爲你過去太貪玩,不大注重自已的健康,作息不按時,晚上不睡覺,白天愛困。爲什麼肌肉會跳動?膽固醇過高,血液的循環不好,神經衰弱。瞌睡就是因爲陰氣太重,跟陽氣對照之下,陰氣就會顯現。對他來講,這是好現象,打一陣以後就不打了。這就是發露陰氣,把內在的陰氣趕出來,這對他有幫助,因爲陰氣太重,容易作夢,容易頭昏、頭痛,這都是陰氣作怪。

  咒──叫你不起分別經──破除人的邪見

  問:誦經與持咒有何不同?爲什麼咒是以梵音來發音,而經文是以翻譯音來發音?恭請開示。

  答:誦經持咒在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因人的不同而有差別。咒就是總持,就是一心,就是真心。一心就是一念不生,就叫大總持。咒只發音,如果把意思注釋出來,那你就生心了。最簡單的是六字大明咒,嗡,嘛尼──升起大寶,巴米──蓮花。吽──破碎。咒不是不可以翻譯,大悲咒都可以翻譯,但是翻譯以後,心就不容易統一了,使持誦的人不易到達念而無念。佛法入門是以無念爲開始,而佛法的究竟就是不二法門,真正的無念就是有念啊!真正有念也是無念。

  陀羅尼就是“咒”,你固然是不懂,但是“經”你也未必能懂啊!經上講什麼?不知道。你說:我懂得意思,你所懂得的意思跟實在的法有差距。所以經咒沒什麼區別,咒的意思叫你不起分別心,而經的意思叫你破除邪見,各有功德。

  用大家聽得懂的發音

  問:現在各地安祥合唱團都在練唱“心經”這首歌,在練習當中産生了一些小小的疑問,想趁這個機會向師父請示一下。就是每次在唱到“菩提薩埵”,“般若波羅蜜多”,“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時候,我們對它的發音有不同的看法,因爲我們都知道師父曾經講過,像“菩提薩埵”應該念成“ㄅㄨㄉㄚㄙㄚㄉㄚ”,請問師父:當我們在唱到這些梵語的時候,用什麼發音才是正確的?

  答:用大家聽得懂的發音。我們念ㄙㄚㄅㄚㄙㄚㄉㄚ南無ㄅㄛㄙㄚㄉㄚ,他們不曉得是什麼意思,他們不了解,大家念“菩提薩埵”,我們就這麼唱念,跟大家念得一樣就可以了。

  “摩诃般若波羅蜜”,譯爲“大智慧到彼岸”,爲什麼不直說是大智慧到彼岸呢?因爲有的人會說:那小聰明就不能到彼岸嗎?會叫人起分別心。大智慧是一切智慧的本源,沒有它,一切的智慧無從建立,無從發生。我們只要用安祥心去唱,我相信大家都能體會到安祥心是什麼;安祥心不影響你說話,安祥心不影響你做事,安祥心可以使你沒有壓力。現在大家都是沒有壓力的,不會讓你斬不斷、理還亂,不會有過去、未來、現在一大堆事物纏著你,現在什麼都沒有了,現在都是自由的人了,自由就是解脫嘛!現在就是解脫,大家要珍惜現在這種感受。

  心經隨時都可以念

  問:有人說“心經”晚上不能念,現在我們把它譜成曲來唱,晚上可以唱嗎?恭請開示。

  答:不但晚上可以唱,而且睡在床上也可以唱(哄笑),沒有這個禁忌,你在廁所裏也可以唱。比如說“佛頭著糞”,你把水肥倒在佛的頭上,佛也不會生氣,因爲佛是不垢不淨,沒有什麼叫做幹淨,沒有什麼叫做髒的。

  精誠所至便能一心

  問:師父在《觀潮隨筆》裏本來面目中寫道:惠明上座在豁然開悟的同時,順手抓住了生命的永恒。請問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像惠明一樣的把握住而不致錯過?

  答:寫文章嘛!都不免有點枝枝葉葉,不用“順手”的字眼好像不潇灑、不風趣,用個“順手”,也簡直多此一舉,畫蛇添足,本來面目就是永恒啊!證得本來面目的時候就是永恒了,所以他不必另外“順手”,也不必去“抓”,生命原本就是永恒的嘛!

  你說我們怎樣才能那麼潇灑、那麼容易呢?你只要保持現在的心態。證道歌說“但得本、不愁末”,這就是修行的根本,只要保持這個根本,就能夠消千災,就能夠增加福慧,就能夠使你現在活得沒有壓力,就在這個無壓力的狀態之下,本來面目就會浮現。

  很多人問我修行境界,我都不跟他講,爲什麼呢?每個人都不相同,因爲講了以後會影響別人,所以不能講。

  總而言之,說證得本來面目,本來就是沒有面目,只有生命,爲什麼沒有?我還是不講。你不要看我這個人好像是語無倫次,其實我說話還是很謹慎的,因爲我很謹慎,所以有些話我說,有些話我不說,在不傳六耳的情況下,有些話我對你說。你若問我爲什麼順手抓?因爲順手抓,不順手也抓,不用“抓”就得到了,所以說是順手的。

  除安祥以外,沒有更好的方法

  問:自從閱讀師父講詞以後便想學禅,心裏也想改正自己的缺點,可是一碰到事情便被外境所轉,請問師父應如何修行才能不被外境所轉?

  答:你要說不被外境所轉是不可能的,平常修行很好,一涉及到客觀的事物,你就手忙腳亂。古人修得很好的,還會被境所轉,何況你才開始呢!所謂“才一涉動靜,便成頹山勢”,不見外人很好,一進入人群社會,就像山倒了一樣,崩潰了!我告訴你,除了安祥以外沒有別的方法。安祥就是你現在的心態,用你現在的心態待人接物、處理事情都不會亂,都是很好的;而且你跟人相處,別人總覺得你有無限的親和力,別人都願意接近你,你做事情也不會離譜,也不會做錯,這個叫“中道”,也叫“摩诃般若”。摩诃般若是什麼?很簡單,就是王陽明講的良知,就是直覺,一切的智慧建立在直覺上,沒有直覺就沒有辦法建立智慧,大智慧就是智慧的空白,就是沒有動筆以前的那幅名畫。你們如果了解了,那是很簡單的。

  爲自己而活不要太在意別人

  問:弟子個性內向,沈默寡言,遇事容易緊張,缺乏自信,請問師父如何做才能修正這些偏去的個性?恭請開示。

  答:還是安祥。一種藥治百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都可以治。人爲什麼內向?我執太重,你說話,太在意別人的反應;你做一件事太在意別人的評價,所以處處好像爲別人而活,處處讓別人牽著鼻子走,好像跟別人都有距離,都有隔閡,不敢面對群衆,群衆對你構成壓力。如果把自己沖淡一點,連我都沒有,壓誰啊!能夠做到無我,那還是偏,有無是兩個極端,莫如做到安祥。安祥是無我的啊!沒有執著,沒有想念。我相信你現在不會有內向、外向,沒有執著的自我,但是你也不會把自己的錢放入別人的口袋裏去。有我跟無我是不二的,你不要太在意別人的存在,不要太執著外境,也不要自我保衛觀念太重,不要這個樣子。佛法特別強調無我,人要能夠無我的話,就沒有什麼內向、外向。人要有我的話,就有了俱生無明,“無明”與“我”同在;若沒有我,無明根本沒它立足之地。因爲你太執著自我,所以才內向,內向是我執的發露。我執是什麼?我執就是衆生痛苦的本源,也就是苦根。

  不要突出自我,就沒有煩惱。但不突出自我,話說得很輕松,但是辦不到。很多人外向、內向,這是一個人的性格,一生都難改變的,唯一能改變的就是王陽明講的良知。他說:“我的良知猶如金丹一粒,點鐵成金”。我也講:我的安祥猶如金丹一粒,點鐵成金。你現在絕對不…

《解惑錄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