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媒體報導選錄
教誨五一名誤入歧途年輕人 寫下由迷轉悟生命曆程
悟仁法師彙編成書“鐵窗下的醒悟”
聯合報 85年5月26日 潘柏麟報導。
屏東縣林邊鄉妙林寺住持釋悟仁法師,受聘爲屏東看守所榮譽教誨師,有五一名誤入歧途的年輕人,寫下他們由迷轉悟的生命曆程,故事撼人心弦。悟仁法師整理彙編成一冊名爲“鐵窗下的醒悟”,浪子的心聲使迷途者知返。
釋悟仁法師最近印製一萬叁千五百本“鐵窗下的醒悟”免費贈閱,有些國中老師看了很感動,認爲深具教育意義,他人的血淚蹒跚可以驚醒孩子們可能的沈淪陷溺。作家林清玄看了也大力推薦,認爲這本書是鐵窗內血淚交織的心聲,吸毒者遺憾悔恨的自白。當社會有許多人因爲無知而淪入毒品深淵,傾聽鐵窗內吸毒者的親身體驗,會使糊塗者清明,不再受毒品毒害。
爲保護受刑人,所有作者都以某同學稱呼。有位陳同學寫下毒品如何折磨他的故事,指出他在感情遭受挫折後,有個老同學在他借酒澆愁喝醉時,拿一根香煙給他,爲了一時的好奇,他吸毒上瘾,發作時痛苦難捱,好像萬蟻鑽心,忽冷忽熱,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像無頭蒼蠅,只想找海洛因。爲了拿到毒品,四處拐騙湊錢,最後他的父親報警強迫他戒毒,在屏東看守所聽到鑒因法師的開示,他醒悟往昔的不是,痛改前非。
有位石姓同學寫道,有一次開車送朋友回家,看到朋友吸食攙有海洛因的香菸,當時他很生氣地要朋友戒掉,朋友說偶爾吸食,不致成瘾,並問他是否願嘗試,他在好奇心驅使下,拿了兩支藏在身上,吸食後正慶幸沒有上瘾,但卻已被毒魔控製,欲罷不能。臺風來襲禁不起毒瘾煎熬,在狂風暴雨時還出門找人買毒品,每天買毒品的錢要幾萬元,只好變賣家産,全家受累。他勸世人不要因好奇嘗試吸毒,會萬劫不複。
梁姓同學的文章說,一旦毒瘾發作,什麼人格、尊嚴都沒了,只要能拿到毒品,就是去死也情願,這就是吸毒者的下場。這些受刑人在皈依叁寶後寫出的忏悔心聲,值得世人借鏡。
附錄二:媒體報導選
屏所實施“佛法教化”
並搜集受刑人心得出書
法務通訊第一七八五期 85年7月11日東看守所秘書李榮江。
臺灣屏東看守所在曆任所長對推展佛法于所內教化,始終不遺余力,現該所蔡所長清泉更加虔誠、落實繼續推動,使該所從早到晚都可聽到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之聲。
該所實施佛法教化多年有成,平時則有佛法早課、宗教修行,一年則按四季舉辦“佛七”活動,不少收容人在參加“佛七”後,寫下他們由迷轉悟的生命曆程心得報告,內容十分感人、撼人心弦。該所特地收集其中五十一篇,由榮譽教誨師悟仁法師整理彙編成一冊名爲“鐵窗下的醒悟”一書,在沒有廣告宣傳下“鐵窗”一書在短短兩個月時間,目前已發行第五版、五萬多本。不但廣受學校歡迎,甚至有老師索取送給小朋友當成畢業禮物,法師還計畫將該書推展至美國、新加坡等華人佛教團體。
常言道: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可從該所這些年來囚情安定,看出教化成果斐然。可見實施宗教佛法教化,匡正、淨化人心對監院所教化成效,有正面之意義。該所對于佛法之推動,也因緣于戒護課林課員推動佛法教化之熱心,邀請多位法師辦理“佛七”、皈依等宗教儀式,收容人也因受到佛法感化,行爲有所改善,重新作人。從八十四年至八十五年六月底止參加皈依者計有九五七人。另該所爲響應此有意義之活動,亦從員工消費合作公益金捐助伍仟元。贊助出書之活動。期望“鐵窗下的醒悟”一書,更能推廣至學校社會每個角落,以喚起世人的沈迷。並對青少年、社會大衆有所啓示與幫助。
附錄叁:笑納人生
從前有一位名叫阿布拉杜的哲學家兼宗教家,他一生保持快樂,沒有人曾見過他不快樂,每天他總是笑眯眯,似乎他整個生命就是一種芬芳,整個存在就是一種喜悅。
日複一日,年又一年,他都這樣活著;終于他年老了,身體很虛弱了,他就快死了;他躺在床上,沒有愁苦,沒有悲傷,仍然快樂的笑著。他的弟子很疑惑,就問老師說:“您現在就要死了,我們都很悲傷,而您卻還在笑,這是爲什麼?難道有什麼滑稽的事讓您一生笑個不停嗎?您一生爲什麼沒有悲傷過,在面對死亡,您居然還在笑,您是怎麼做到的?”
阿布拉杜笑著對弟子說:“這件事情我也曾經問過我的師父,當時我十七歲,而且每天感覺很痛苦。我師父那時七十歲,他坐在一棵樹下,無緣無故在笑,那裏沒有其他人,也沒有發生什麼事,更沒有人講笑話給他聽,而他依然開懷無憂無慮在笑。”我問他:“您怎麼了?您是不是瘋了,您怎麼無緣無故在笑。”當時師父對我說:“孩子,我年輕時也曾像你一樣悲傷痛苦,但後來我開始明白了,我明白悲傷與歡笑都是自己的選擇。悲傷是我的選擇,歡笑也是我的選擇,從那天起,我就選擇歡笑,這就是生命,這就是我選擇的生命。”
阿布拉杜說:“ 從那天起,每天起床,我的第一件事是對自己說:“阿布拉杜,今天你選擇什麼?是選擇痛苦?還是選擇喜悅?”結果我總是選擇喜悅 ”。現在我把喜悅的秘密告訴你們了,就像我師父告訴我的一樣。阿布拉杜微笑地說:“至于你們是選擇悲傷或是歡笑,那就全看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