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價值取向
問:您剛才講到執著,如果一個很貪的人,對一切很執著,那麼不執著後又是什麼樣的人呢?如果執著不是很強烈,是否就說明宗教對他的影響比較大?另外,執著與得失成敗對立嗎?
答:對于凡夫來說,不可能做到什麼都不執著。如果真的什麼都不執著之後,就是一個自在的人,一個不會被外界各種變化影響或傷害的人。至于執著不太強烈,也未必就是受宗教影響,也許是往昔善根,也許是因爲天性淡泊,也許是因爲自身修養使然。當然,佛教中有很多斷除執著的方法,可以使我們更快地看破、放下。
每個人對人生目標的追求,都是以執著爲基礎。它與得失成敗,在某些方面未必對立,但在某些方面卻是對立的。如果在努力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執著,必然會因這種執著帶來無盡煩惱。而有些人生追求,雖是以執著開始,最終的結果,卻是放棄執著。即以執著爲起點,以放棄爲終點。從佛法修行來說,如果不放棄執著,將始終處于有限狀態,達不到最終目標。我們在乎一件事,就會落入相應的陷阱中。一旦打破這份執著,心就能和整個宇宙相通。
問:在現實生活中,對別人好一點,自己不會失去什麼。但生活並不總是那麼簡單。比如叁人被困在洞內,其中兩人必須吃掉另一人才能生存,否則沒等到救援者前來就會全部餓死。這個故事曾引起一場對人生價值的爭論,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答:關鍵是你如何爲自己定位,也就是說,你想成爲什麼樣的人。定位不同,采取的行爲也不同。在佛教中,菩薩處處舍己爲人,就像舍身飼虎的薩埵太子一樣,主動爲他人獻身。如果是只爲自己考慮的凡夫,當然會爲了自身利益把別人吃掉。所以,關鍵在于定位,然後就清楚自己該怎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