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聆教 海濤法師開示

  聆教 海濤法師開示

  高雄監獄 十二工·李同學

  回返的大波——謂之“波濤”。(湧起曰波,還者曰濤)湧的感覺,如排山倒海般氣勢的納進;濤則空將一切,如無私無悔地付出布施。將有如大海般廣大資源與能量,盡其無私無悔的布施給十萬衆生!這就是我第一次恭聆的:上海下濤法師

  “世界無窮願無盡 海天寥廓立多時”——民曲.梁啓超.自勵

  世界將萬古長存永無窮盡,我的悲願也如萬古宇宙是一樣的永無窮盡;面對著寂寥無邊的海天,不禁爲之怆然碼立久久,久久…

  當海濤師父莊嚴法相出現于佛七現場刹那,我心也見澎湃。

  師父其相如金剛閃亮發光,其情又如菩薩如沐日月,其性一如佛陀無私無悔慈悲衆生。師父教導我們從:“淨化自己控製自己,關懷別人照顧別人”做起,每每在開示期間亦不忘叮咛我們要“一心念佛”;師父說:“因爲體悟到人生娑婆世界之極苦,所以要學佛。凡是惡業,我們都做過,惡業一定要承擔接受,而我們一定要出離輪回之苦。”

  師父乘大願而來,教導我們要“厭離娑婆”;有情世界亦是堪忍世界,然有情世界中使我們心中有感情,有愛就成苦。師父是真正了解快樂的人,因爲真正了解快樂的人,通常是懂得痛苦的人;師父也是知道生命是有多可貴的人,因爲只有懂得生命是多麼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可貴。

  西藏有句諺語:“明天或來世何者先到,我們不會知道。”娑婆世界,誰無愛恨嗔癡,誰又無軟弱寂寞?生命在一呼一吸間繼續或者停止,而你我究竟又有何不同?

  我們似乎是一群不太會說“再見”的人。我們不斷被教導要如何牢牢捉住愛情,如何贏得友誼;我們學習如何得到,卻從來不爲分手做好准備,天真的以爲生命是不會停止的飨宴。于是,當說再見的時刻來到,我們總是那麼地驚慌,那麼地無助,那麼地絕望,那麼地憤怒。我們無法和習慣的一切分手;我們不知道該如何雲淡風清笑看人生,適應樓起樓塌?而我們用愛情定義自己,用權利定位自己;沒有了這些,許多人的生命便空了、乏了、慌了!但人們往往會忘記;你我都有可能從雲端落下,手中緊握的東西會摔出去,而我們會失去——人生總會面臨與時間說“再見”的一日。

  師父又說:“無執著的感情就是慈悲,以透過念佛,出離極苦。”是的,人總得學會失去;因爲擁有的滋味太過美好,所以我們習慣去追求,只爲了想擁有而去追求,等到真正擁有了,反而不知道該如何擁有!對大部份的人而言,擁有是幸福,失去是不幸,但當我們能夠清楚地明白,人生裏頭要失去的東西,遠比擁有的機會多的時候,且能坦然面對這樣的失意與不幸,那麼這世上還有什麼是無法解決的難題?只要我們隨時用包容和溫柔的心,去面對每天接觸的人事物,用謙卑遜讓的心,去領受佛善薩的恩賜。

  師父又開示:要我們“要求自己,別要求別人;心要寬,心要隨緣。”佛經裏有句話:“衆生以菩提爲煩惱,菩薩以煩惱爲菩提。”或說“煩惱即菩提”,也就是在煩惱中能找到智慧,爲了治愈更多的煩惱,因此産生愈深的智慧,平順的人通常不會比愈挫愈勇的人有智慧,真正的智者,沒有得失的煩惱,就是這個道理。安樂令人沈淪,憂患反而激發生存的力量,也是這個道理。

  大智度論裏說:“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鹄能高飛,世人雖有富貴力,不如學道功德深。”這就告訴了我們,擁有再多的功名利祿,不如擁有道德、智慧、真理,因爲,唯有精神上的財富才能讓人甯靜致遠;超然物外,才能潛移默化,利世濟人。

  師父教導我們別陷入“文字障”,要“一心老實念佛”;美麗的文章就如孔雀的羽毛般光鮮亮麗,卻不如腳踏實地老實念佛,一如空中飛翔的鳥兒般自在!而世間之人縱有富貴財富,卻遠不如學佛之人所擁有之功德。

  關于名相、符號、文字、語言,我們一向習慣且依賴,到最後僭越成爲我們認識世界,了解真理的唯一工具。我想,師父要我們破的應是這種執著吧。因爲除了語言、文字、符號、名相,世界與真理還有非語言、非文字、非符號、非名相足以表述的部分,在夢幻泡影中,在雨露雷電下,似也隱藏著更多超越語言、文字、符號、名相所能表述的世界與真實。如《金剛經》裏所說的“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衆生者,如來說即非衆生,是名衆生”等,都在啓發我們破除執著,把一切名相看成如夢幻泡影,則智慧顯現,面對人生也就能夠自適自如了。師父要我們老實念佛,破除名相、不執著;師父真是用心良苦啊!

  沒有踏出慣常窩居的鬥室時,總以爲外面的世界不過爾爾,一旦跨了出去才驚覺那井底之蛙的淺陋;學佛以至參加佛七,又聽到師父之開示,如醍醐灌頂般清涼;清明之際,“心”則如是沌淨無染,塵世間的利害得失,褒貶好惡,乃至人情牽纏,人際糾葛,統統盡可抛到意念之外。紅塵中,我們只是匆忙來去的過客,于塵間世情裏勞碌一生,換得一身的虛勞浮名,或一身的罪惡!人,若非在清明的領域裏返本還原,拾掇那煙塵彌漫的心靈,讓那本自清淨的明珠再現,又如何能體會娑婆世間無情說法之妙?

  師父,謝謝您!阿彌陀佛!

  ◎ ◎ ◎ ◎ ◎

  師父告訴我們四項法寶:“戒殺吃素、放生救命、禮佛忏悔、勤念佛號。”師父發起“認養牛只”運動,以使牛只免于遭受人類的殺戮;師父將澄清湖之所有魚兒收購,俟汙泥清洗幹淨後重新放生。一蝼一蟻在師父眼中都是衆生平等的,如此大悲大願;念飛禽有網捕之苦,念家禽有湯镬之苦;念貧困有餓凍之苦,念有情有生死之苦。師父這種犧牲的奉獻精神,使我想起佛門的一首石灰偈:

  “千錘百煉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閑;

  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

  有同樣的淒美之感。

  啊!師父種種的壯舉,已令我們這群渺小且自私的生命燃起悲智的佛種;在佛經裏,所有娑婆世界的一切,都不是用來擁有的,而是用來舍的,一個人舍得下一切則是真正壯大,無牽無挂;一個人擁有一切正是他沈淪苦痛的泉源。我們是入世凡夫,難以直趨其境,但我們可以訓練一種擁有,就是在心靈上擁有,不在物欲上擁有;在精神上對一切好的東西能欣賞、能奉獻、能愛,而不必把美好的事物收藏爲自己專有。能如此,則能免于物欲上的奔逐,免于對事物的執迷,那麼,我們的人生就如同與師父一般,猶如寬袍大袖,清風飄飄,何憂之有?

  

✿ 继续阅读 ▪ 偉大的父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