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窗下的醒悟——浪子心聲
51位曾經誤入歧途的年輕人現身說法
目錄
序—菩提路遠·速奔前程
序(一)——給老師的一封信
序(二)
一位戒護人員推動佛法的心路曆程
死刑犯的心聲
親恩難報
聆教 海濤法師開示
偉大的父親
我的心平靜了
嗔恨與寬恕
展望未來
找回自己
感恩
家門永遠爲我而開
諸行無常
給老哥的一封信
迎接光明的未來
鐵窗下的忏悔
海濤法師的一席話
佛法打開我心中的死結
對父親永無止盡的忏悔
荒漠中的甘泉——佛七法會
破窗效應
監獄內的佛堂
生命中的轉捩點
一心皈依叁寶
監獄是道場
殺蛇惡報
吸毒者的告白
爺爺,我錯了
一位死刑犯的忏悔錄
佛改變我的一生
請不要跟著我的錯誤腳步走
不歸之路——吸毒
獄中學佛感言
毒品如何折磨我
憶父親
往事不堪回首
一個一錯再錯者的感悟心語
法網
我坎坷的一生
誤與悟
獄中省思
自白
鐵窗下的醒悟
忏悔
佛陀的眼淚
死囚心聲
麻油
雞蛋
佛法顯奇迹
法師的故事
愛心
法語如明燈.照亮忏悔心
親情
如何幫助您的孩子向毒品說不
苦海舟航
附錄一:媒體報導選錄
附錄二:媒體報導選
附錄叁:笑納人生
序——菩提路遠·速奔前程
在學人心中,始終有一個最基本的信念,那就是——任何一個人,在他誓願成爲佛弟子的當下,他自然而然地就承擔起將佛法承先啓後,弘傳于未來的使命——不管他是以任何一種方式,只要從他的身、口、意之中,能將佛陀所教示的真理:慈悲與智慧,空性與解脫,在這多苦的世間來演說奉行不渝,便無忝于他身爲佛弟子的誓願!因此出家爲僧這十余年來,學人一直秉持著「將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爲報佛恩”的動機,把握住任何一個來到手邊的機緣,把佛法推廣出去,讓已信佛者,更加堅定他們原有的信念,未信佛者,對佛法産生好樂歡喜之心,因而踏上前往菩提的大道!
正因爲深深體會到“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的道理,親恩難報趁著自己色身尚堪差遣使喚,世間衆緣尚足以配合將個人的企劃心願推廣弘揚之時,學人唯有時時勉勵自己,不論處于任何身心內外的逆困阨之中,都要不忘初心,保持勇猛精進,無畏無懼地向前邁進!尤其學人多年來一直告訴自己,不要把時間精神金錢心血花費于營建世間有形的道場寺宇,只要泯卻“我”與“我所”的概念,在任何地方,說法的當下,即是道場,即是最莊嚴的寺宇。因此監所、學校、軍隊、醫院、政府或民間社會團體,無一不是學人荷擔如來家業,在菩提大道上實行自利利他的最好場所。其中尤以監獄看守所之中,娑婆世界中最典型的“罪苦衆生”,對佛法的需求最爲殷切,對佛法的體會領受也是最爲深刻,令人油然而生“如來所以出現于世,正爲此窮厄無護者耳”的感想。
到監所弘法,學人有幸結識了許多秉持著相同理念,多年來一直在監所之內默默付出不求名利與回報的法師與居士大德。其中屏東看守所已退休的林科員,更是監所之中佛法得以能如此推廣,最重要的關鍵人物;若非他主動、積極,不計個人得失榮辱地去請托奔走,不可能有今天各處監所之中處處有佛像,時時聞佛聲的盛況出現,還有屏東一心念佛會會長楊梓茗老師和十多位發心菩薩更是長期至獄所舉辦佛七,方能有今日《鐵窗下的醒悟》一書的出版。
《鐵窗下的醒悟》自民國八十五年初版面世以來,在社會與監所界之中,獲得廣大的回響,截至目前已共印行流通將近十五萬冊。中華印經協會秉持印贈啓發心靈、長養善根的書籍爲宗旨,眼見自八十五年之後,監所之中佛法的弘傳以屏東看守所爲出發點,更擴展到南部地區多處監所,同學們的佳作善語源源而出,因此而有增加收錄心得,重新排版,交由中華印經協會印行此書的倡議,學人身爲協會的理事長自然是隨喜贊歎,樂見其成。此次增加收錄的文章,以高雄監獄同學所寫爲主。高雄監獄之中大多爲刑責較重,刑期漫長的受刑人,心情尤爲苦悶,對宗教的需求也更爲渴盼。民國九十年吳賢藏典獄長自屏東監獄轉任高雄監獄典獄長之後,即秉持其在屏監推動佛法著見成效的心得與信心,在高監獨排衆議,以其煦煦長者,溫和寬厚的襟懷,尊重原有的各項教化,但是對于佛法課程的安排,佛七法會的舉辦,更是鼎力支持,交代所屬全力配合,無怪乎大衆一致尊他爲現實人間的“地藏王菩薩”!
今藉本書重新編排之便,略舒己忱,願天下佛子,既已邁上菩提之路,皆能不畏菩提路遠,速奔前程! 生命教育協會 理事長 中華印經協會 理事長 海濤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于弘法旅次
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
中華印經協會理事長 海濤
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于弘法旅次
序(一)——給老師的一封信
林居士在他的工作崗位上,掌握機緣、推動學佛風氣,他的發心,我早有所聞。去年底,他提到有受刑人的學佛心得想集結出版,吩咐我看看他們的文章,我想這是我熟悉的工作,便答應了下來。
邀請了幾位擔任教職又擅長寫作的朋友一起來讀這些文章,原本以爲只是如尋常改稿,沒想到細讀之下,大家都正襟危坐地歎服起來——這些血淚交織的文字全都在述說由迷轉悟的生命曆程,真實、誠懇、撼人心弦。當下就有人說:“這些文章如果給我的學生看,一定比我講的話更有影響力。”在國中任教多年,特別關心躁動不安的孩子身心如何安頓,這些文章,必然有助他們重新看待自己。幾個看稿的朋友,心情由是特別地莊嚴歡喜。
“用他人的血淚蹒跚來驚醒孩子們可能的沈淪陷溺”感謝林居士促成出書的因緣,讓教育界的夥伴多了一份極有價值的教材。在孩子們將犯錯而未犯錯的關鍵時刻,有岐途徘徊的過來人爲他們現身說法,必有助于他們對人生做出較正確的判斷和抉擇。陪血氣方剛的青少年讀這些故事,也許能幫他們想想自己的路子!
民國八十五年元月郭惠芯 謹識
(本文作者曾任雜志編輯、教師)
序(二)
佛法自傳入中國近二千年以來,曆經祖師大德傳承與發揚光大,已成爲吾國曆史文化重要資産之一,國人並將佛教部分內涵融入日常生活與思想之中。佛法之所以成爲一派之學,影響國人如此之深遠,實因它是一門追求人生圓滿智慧之學。簡而言之,它是一種生活教育,告訴芸芸衆生如何面對過去、現在、未來,及宇宙萬有一切現象的一種修習心法。終其目的,在于令修習者得以了生脫死,登上徹底覺悟圓滿智慧之彼岸。雖然如此,佛法對大多數人而言,仍然陌生,甚至遭到曲解與誤解。近年來學佛風氣漸興,資訊流通快速廣泛,佛法對一般人而言,已不再如此難求難聞。
臺灣屏東看守所鑒于所內大多數同學平日鮮有機會接觸佛法,遂禮請高僧來所弘法,爲同學開啓圓滿人生的智慧,同學反應甚佳。其中尤以禮請上鑒下因法師所主持之“佛七法會”最爲殊勝,此由曆次報名參加佛七而向隅者衆,可見其一斑。有幸參與之同學莫不把握佛法難聞的機會,在法師引領下均能專心學佛、念佛,而所裏亦經常洋溢在一片佛號聲中,猶如極樂淨土般的清涼、莊嚴。更有同學于聞得佛法後,自動修習早晚課誦,徹底忏悔往昔所造諸惡業,努力念佛修行,令人感佩不已。
所內長官鼓勵同學記述其參加“佛七法會”心得,發現同學虔誠用功,幡然悔悟者衆,字字懇切,句句血淚,情辭並茂,饒富佛陀教化精神,除足以警惕世人,勿重蹈其轍外,同學學佛心路曆程及感想,尤值得與吾人共勉之。遂有集書成冊之議,吾人樂觀其成。爰不揣所學,欣然爲之序。
民國八十五年元月廖文忠 謹識
(本文作者現任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庭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