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解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經文:【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甯爲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爲非心是名爲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天眼就是可以看穿牆壁。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慧眼就是開大智慧。【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做一下筆記,如來有法眼否?寫八個字:“見一切法,離一切法”就是法眼。見一切萬法,當體即空,徹底的遠離、放下,這個就是法眼。【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所以,有的人對這個解釋就是說,一體同觀就是,我們同樣一個心性,個個程度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對這個天眼的解釋,說沒有遠近叫作天眼,各個版本的解釋不一樣,不過我們取一個中道的,就是這一本,底下:

   【一切凡夫。皆具五眼。而被迷心蓋覆。】我們迷惑、顛倒,整個蓋得死死的,【不能自見。】沒有辦法見到自己的清淨自性。【若無迷心妄念。如得翳障退滅。】這個“翳”就是眼睛有毛病。眼睛有毛病,它就會障礙視神經。眼睛毛病好了,【五眼開明。】眼睛馬上就開了,就可以見種種的相。我們迷了,體悟到不生不滅的清淨自性,悟了,智慧頓開,大智慧頓開。若無迷心妄念,如得翳障退滅,我們眼睛障礙,就馬上消滅了,五眼開明。

   看這一段,標號A,【見一切色也。內外空寂。】你只要見一切法,“內外”上面加一個:“心”,這心不管是內:心煩惱,外面的境界,統統不可得。【名爲肉眼。】禅宗在解釋這個五眼,統統會歸這一念,記住這個訣竅,禅宗在說法,統統會歸當下這一念的解釋。

   B,【見自真性。是法平等。名爲天眼。】

   C,【見自性中。般若之智。名爲慧眼。】

   D,【見諸色相。心不動搖。見一切法。無一切法。是一切相。無一切相。是名法眼。】你看,即相離相,就是正法,見一切法就是即相,無一切法就是離相;見一切相就是即相,無一切相就是離相,不即不離就是中道,是名法眼。

   E,【見前際無煩惱可斷。中際無自性可守。後際無佛可求。】看到這一念的前面,沒有煩惱可斷,沒有啊!當體即空。中際就是現在,也是無自性,無自性可守啊!因爲念念生滅,這念頭起來,當體即空,沒有妄想、顛倒、執著,佛性就顯現出來了。未來不可知,所以,後際無佛可求。簡單講:佛就是叁際當下這一念清淨心,就是佛,這個意思就是這樣。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過去、現在、未來,統統集中在這一念清淨心,這一念清淨心徹底的放下,就是佛。【叁際清淨。是名佛眼。】

   【又雲。若以無相爲法身者。名爲慧眼。而見如來。】這四個字不要看,劃×。【指空論有。假立名相。名爲法眼。】講空講有,講來講去,種種的名相,這個叫做法眼。【而見如來。】就是見自性。【若了有無。即非有無。】有而非有,因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也非無,因爲心性無量莊嚴,不能說沒有。所以如果能夠了悟有跟無,就不是有有跟無,如果你有,了悟就非有,無也非無,所以,若了有無,即非有無。【二邊寂滅。全體法身。周遍法界者。具足佛眼。而見如來。】你就見到清淨的自性。

   【須菩提。于意雲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這個“沙”字下面加一個“多”字,你才看得清楚。經文裏面是根據古代翻譯的,是簡化,如果你稍微加一個“多”字,馬上就知道。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呢?如恒河中所有的沙,佛說是沙多不多呀?世尊所說的沙,你認爲多嗎?【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甚多,很多的意思。

   【須菩提。于意雲何。】你的意思怎麼樣呢?【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一條恒河中所有的沙,有這麼多沙的恒河,你看,這麼多的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諸”就是衆多。這麼衆多的恒河,所有沙就是加起來,每一料沙當作一條恒河,這麼多恒河的沙,統統加起來,哇!沒辦法算。這麼衆多的恒河加起來,所有的沙數,多不多?【佛世界。如是甯爲多不。】這種種的諸佛世界多不多呀?【甚多世尊。】太多太多了!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在那個佛世界中。【所有衆生。】那麼多無量無邊衆生的心。【若幹種心。】若幹種妄想心,【如來悉知。】爲什麼悉知呢?下面加四個字:盡皆妄想,統統叫作妄想。

   再講一遍: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那麼無量無邊的佛世界,無量無邊的叁千大千世界,就像沙那麼多,怎麼樣?所有的衆生起心動念,世尊統統知道。爲什麼?統統叫作妄想。所以,科學家有科學家的妄想,藝術學家有藝術學家的妄想,政治人物有政治人物的看法、妄想,我們這些世間所有的,只要沒開悟,統統叫作妄想的衆生。不管你太空科學怎麼發達,世尊一句話,統統叫作妄想,一句就解決了。

   【恒河沙數者。欲明衆生。有種種妄念。故舉無窮之沙。以爲喻耳。楞嚴經雲。琉璃光法王子。觀世間衆生。皆是妄緣風力所轉。】“妄”就是虛妄,“緣”就是境界、外緣。都是虛妄的外緣的境界,隨著這業,“風力”其實就是業力,無明叫作風。這些虛妄外在的境界,衆生都是隨著無明的風力在轉動。【觀世動時。觀身動止。】一下動,一下止。【觀心動念。諸動】其實萬法的動【無二。】無二就是與空相應,當體即空。所有的動,其實當體就是空,諸動不二,不離心這一念,不能離開心性這一念。【等無差別。】簡單講:萬法就是唯心所造,你所有境界的産生,就是因爲你起心動念所産生的。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觀心動念,諸動無二,就是你這個念頭,這一念的念頭在動,等無差別。【此群動性。】如果要找來找去,遍尋這個動、動態,【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衆生。盡同一虛妄也。】

   【若幹種心。如來悉知者。眼耳鼻舌身意。若起心動念處皆是國土。于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種差別之心。心數雖多。總名妄心。既覺是妄。】妄想覺悟了,當體即空,【故雲悉知。】

   【何以故。】爲什麼呢?【如來說諸心。皆爲非心。是名爲心。】如來所說的一切衆生的妄想心,說諸心就是一切衆生的妄想心。如來說諸心,“心”上面加一個:“妄”,更清楚。如來說諸妄心,皆爲非心,因爲那不是心性,不是真正清淨心,都不是真正的心,真正的心是什麼?是清淨自性。爲什麼呢?如來說;一切衆生的妄想心,當體即空,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心,那是因爲你妄想、顛倒、執著,才有這樣的心,如果沒有,就是見性。方便說有這一顆心。

   【覺妄之心。即是非心。】你覺悟了虛妄的這一顆心,當下就是空,就是非心。【本無妄念。不起妄心。即是自性本心。故雲是名爲心。即是菩薩心。亦名涅槃心。】叫作不生不滅。【亦名大道心。亦名佛心。故臨濟雲。若一念心能解縛。此是觀音叁昧法。】你這一念徹底的放下,所有的捆綁統統解掉。所以,我說《金剛經》非常重要,這個是成佛重要的一部經典。

   【所以者何。】爲什麼?【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我們在吃飯常常念:叁心未了,滴水難消,叁心,未了就是你沒有見性,你就不了解。

   什麼叫過去心不可得?注意聽!過去的妄想、顛倒,本來就是空,因爲你不能體悟,所以拼命執著,當下就是生心。“不可得”就是放下,徹底的體悟,根本就沒有這種妄想、顛倒、執著,那個就是真心。過去是這樣,現在刹那生滅,現在的執著、分別、顛倒、妄想,統統不可得,當下就是真心,叫作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也是這樣,未來的妄想、顛倒、執著,也是不可得,未來的心還沒到,如果未來心到了,還是妄想、顛倒、執著,當體即空。這個叁心表示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就是叁世的心。

   所以,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當你開悟的時候,就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妄想、顛倒、執著,過去、現在、未來、妄想、顛倒、執著,就産生了意識形態、無明。如果你這一念徹底的體悟,過去的妄想、顛倒不可得,現在的妄想、顛倒不可得,未來的妄想、顛倒不可得,就怎麼樣?清淨自性徹底的展現,當你清淨自性展現的時候,也沒有所謂過去,也沒有所謂現在,也沒有所謂未來,因爲時間是觀念,爲什麼時間是觀念?你晚上睡覺睡著的時候,你知道幾點睡覺嗎?你昨天幾點睡著?幾點幾分幾秒睡著?你知道嗎?師父!我知道。那就是還沒睡著,睡著了,時間沒有。是不是?分別心暫停,我藉這個是不得已的,藉助這個比喻是不得已的。你晚上睡覺,你知道你在哪裏嗎?當然不知道啊!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嘛!但暫時沒有。我們晚上睡覺,這樣暫時比喻作沒有分別心,當你沒有意識形態、沒有分別心,時間、空間馬上突破,我們是要到晚上做夢,才沒有時間、空間的觀念。世尊不是這樣,釋迦牟尼佛悟到大徹大悟的人,現在就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沒有我相、人相、衆生相、沒有壽者相,沒有人生、沒有宇宙、沒有聖人、沒有凡夫,沒有善沒有惡,純一個覺性在作用。

   【謂叁世心。無性可得。故可從緣而生。肇法師雲。聞說諸心。謂有實心。故須破遣。明叁世皆空。故雲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虛妄。】當體即空。【叁世推求。了不可得。故雲。若悟無相無事。平常真心。即法體空寂。不生不滅。湛然清淨。豈有前念今念後念可得也。】馬祖道一禅師這麼說:【馬祖雲。道不用修。但莫洿染。】這個“洿”跟“汙”是一樣的,跟汙染的汙是一樣的,不流動的濁水叫做汙。【何謂洿染但有生死。造作趣向。皆是洿染。】你只要有所執著,統統叫作生死,你就是造善業,拼命執著,還是生死。【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即是道。】你想要體會道嗎?很簡單,徹底放下,平平淡淡的過日子,道就跑出來。【何謂平常心。】底下畫雙黃線,這幾句就是修行重點,【無造作。】加一個:心,心沒有任何的造作,心【無是非。】心【無取舍。】心【無憎愛。】沒有愛也沒有恨,是修行。心【無凡聖。】【是故經雲。非凡夫行。非聖賢行。是菩薩行。】凡夫體悟不出來,如果聖賢著相也不對,所以也不叫作聖賢行,但著相就不叫作修行,是菩薩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解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