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布施只爲人間建佛國

  修布施只爲人間建佛國

  正如法師法語

  01、檀那波羅蜜多,是梵語。檀那,可翻譯爲“布施”。波羅蜜多可譯爲“到彼岸”。布,是分散到各處的意思。施,是施舍。我們現在處于“此岸”,這是充滿黑暗、煩惱、痛苦的地方。彼岸,是指光明、幸福、快樂的地方。佛教認爲,我們布施,就可以渡過黑暗、煩惱、痛苦、生死的此岸,來到光明、幸福、快樂、涅槃的彼岸。到達彼岸的方法有六種。布施是六種波羅蜜多之一。

  02、菩薩修檀那波羅蜜多,只爲利益衆生,成就無上菩提。

  03、菩薩布施,期望人間成淨土。

  04、菩薩檀那波羅蜜多不能圓滿,就不可能成佛。

  05、菩薩布施沒有達到衆生滿意,也不能成佛道。

  06、菩薩布施,主動自願,滿心歡喜,勇猛精進,一切施舍,沒有執著。

  07、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菩薩的布施蹤迹。

  08、菩薩布施,不是爲財富,而是爲利衆生成佛道。

  09、廣修布施供養,是名菩薩。

  10、菩薩布施不分親疏、敵友、人畜等衆。

  11、菩薩真誠感謝接受者,因爲接受者是布施者的恩人。因爲對方肯接受才讓菩薩有布施的機會,菩薩也才有成佛的機會。我要謝謝你:你要我的財物。

  12、不執著付出者、接受者、所施物,是菩薩境界。不執著布施供養,功德不可思議。

  13、執著布施供養,是凡夫俗子輩,注定生死輪回。

  14、人人都行布施,都歡喜付出,社會處處都是慈悲喜舍,世界充滿愛,這個社會就是淨土,極樂世界就在這裏。

  15、富人不布施,窮人要反抗,社會就動蕩,統治被推翻。

  16、布施的理論是爲社會弱勢群體發聲,布施的實踐是爲社會弱勢群體帶來利益。

  17、社會富裕級層必須自覺實行布施,這也是保護自身利益,利人即利己。

  18、勸人布施,或見人布施,心生歡喜贊歎,功德與布施者同。

  19、布施,又叫付出,至誠一點,就稱“奉獻”。

  20、付出,誠懇的就叫奉獻,在佛教中稱布施供養。

  21、收獲是快樂,沒有付出哪有收獲?財富是從施舍錢財中獲得。

  22、想發財得付出。要知道付出是發財之因。

  23、在民主社會中,人人都是服務員。但你付出,你就是主人。消費者是上帝,收費者是服務。

  24、付出是艱辛,收獲是開心。付出是歡喜,收獲就無限。

  25、只想付出,不問收獲;只爲付出,不圖回報;布施供養,不爲名利,是菩薩布施波羅蜜。

  26、命運講究在平衡,財富多了得施舍。貪執錢財不想舍,其他方面必有事。

  27、金錢只有通過正確的消費,才展現出貨幣的價值。

  28、錢用了,才是你的。

  29、我不舍財,財將舍我。我不用財,財將奴我。我不舍財,財必害我。

  30、對金錢要正確追求,不能過極。得金錢要合法使用,不可縱欲。有金錢要利濟貧困,不要貪吝。救濟貧苦修福培德,沒有執著。

  31、金錢是讓你使用,不是存在那裏作收藏品。

  32、金錢是讓你使用,不是被金錢所用,變爲金錢的奴隸“財奴”。

  33、有錢不用,到時候你的錢也會沒有了,上天要收回去了,因爲給你沒有作用。

  34、光想財,是不會得到財的。你不能靠搶靠詐,得靠付出勞力和智力。

  35、想發財不是罪惡,但是,貪而無厭、想要的太過于強烈與執著便是貪,貪是痛苦。

  36、賺到了錢,不想施舍,將來又成爲窮人,再讓你嘗嘗窮人的憂惱。

  37、付出,人間才有愛,世界更美好。

  38、蠟燭燃燒才有光明。

  39、種子消失才有蒼天巨樹。

  40、供養叁寶,福田之最。今生安樂,來生大富。

  41、供養叁寶,又讓僧人折騰,來生必經一番勞苦折磨之後,才能發家致富。

  42、供養叁寶,不給僧衆麻煩,必生天上人間享受自然富裕快樂。

  43、以歡喜、恭敬、清淨心、不求回報心而行布施,雖布施少而得福多。

  44、以不歡喜、不恭敬、不清淨心、求回報心而行布施,雖布施多而得福少。

  45、布施後生後悔,來日生在人間富裕後不久又貧窮了。

  46、供養叁寶的敬田,孝養父母報答師長的恩田,救濟衆生的悲田和修橋補路,社會公益的方便田,這是人間四大福田。

  47、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就是布施錢財物資,傳授知識學問,爲人壯膽助威等等。所有一切布施,法布施的功德最爲殊勝。

  48、佛滅度後,供養叁寶的實際意義就是供養僧,僧無疑就是叁寶的代表。

  49、護法居士供養僧衆、維護僧寶形象、護持道場運轉、造就弘法僧才,是最的基本的供養行爲。

  50、輕視僧人,毀謗僧人,則是輕視、毀謗如來。

  51、信衆遇見比丘比丘尼應該頂禮供養、稱揚贊歎,是做爲一名信徒的最基本的准則。

  52、以圖報心、有目的而行布施,是不會有快樂,所得果報也很小,如芥子般小。

  53、以清淨心布施,可讓布施功德産生最大的果報。

  54、人若沒有奉獻精神,那便回到了動物世界,與禽獸一樣。說某人跟禽獸無異,就是說他已失去了人的品質。

  55、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進步,能夠創造今日之輝煌,就是因爲有許許多多的人奉獻付出,無私奉獻。

  56、標舉四大福田,實現五福豐登;更發菩提道心,直上涅槃故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