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我的經驗
第一節 少年時代
我自幼多病,身體消瘦骨立;夢遺、頭暈、腰酸、目眩、耳鳴、夜間盜汗,種種征象,不一而足。偶然出門,走不到半裏路,就腳軟乏力,不能舉步。到十五六歲時候病象更多,怔忡、心悸、潮熱往來;記得十七歲的春天,每天午後身體發熱,到明天早晨熱退,綿延到十八歲的夏天方愈。當疾病厲害時,也常常請醫生診治服藥,然一點效驗也沒有。家中有一部中醫書叫“醫方集解”的,它的末了一卷,說及痨病不是方藥所能治,必須自己靜養,可慢慢的轉弱爲強。書中引用有道家的“小周天”方法,教人下手修養,我乃照樣學習,果然有效。然疾病發作時,學習就比較認真,一到病好,又複抛棄,沒有恒心去作。到十九歲後,諸病雖然沒有離身,比較以前已略顯轉弱爲強的功效。年二十二歲娶妻以後,自以爲身體較健,把靜坐功夫完全抛卻;又不曾實行節欲,于是舊病複發,加以飲食不節,漸成胃擴張病;食管發炎,胃中嘈雜,常常想吃,食物到口,又吃不進去。到二十七歲的春天,仲兄因患肺疾而死,我也被傳染;二十八歲時,得了咳嗽的病,不久就吐血,經過叁個月,病勢日日增加。于是下最大決心,屏除一切藥物,隔絕妻孥,獨自一人,別居靜室,謝絕世事,繼續行持靜坐功夫,規定每天子、午、卯、酉四次,每次一小時至二小時。如是將近叁個月,每入坐後,小腹漸漸發熱,熱力一次一次的增加,在小腹中動蕩有似沸湯;至五月二十九之夕,小腹中突然震動,這一股熱力沖開脊骨末端的尾闾,沿夾脊交感神經而上(中國醫經稱爲督脈)達于後腦,這樣連夕震動六次,慢慢停止。計算從叁月初五日繼續靜坐,到這時候爲止,不過八十五天,以後每次入坐,熱力依此熟路上達于頂,不再震動。我經過這一次震動,身體好像另換了一個,非但種種毛病一朝全愈,而且步履輕健,一舉足能走數十裏,也不覺疲乏。
從此以後,靜坐功夫不再間斷,二十九歲時,爲生計問題,受聘去當教讀先生,才改爲每天早晚二次。是年叁月二十八日早晨,小腹熱力複震動,沿夾脊上升,沖擊後腦,連震叁天,後腦骨好像豁然而開,這股熱力乃盤旋于頭頂,以後每次入坐都如是,遵循熟路,也不複震。至是年十月初五日半夜,小腹複震蕩,旋于頭頂的熱力,卻由相反方向直從顔面而下(避開口鼻),分爲兩路,至喉嚨複合爲一,沿迷走神經循胸部而下入小腹(醫經稱爲任脈)。此後每次入坐,這股熱力就從尾闾循背後夾脊上升至頂,再由顔面下降至胸腹,督任循環不已,循行熟路,也不複震。以後,除偶患外症須醫療外,往往終年可不生病。這是預防治療的實驗。
第二節 中年時代
叁十一歲到上海後,研究哲學、生理、心理、衛生諸書,和我的靜坐功夫細細印證,頗多領悟,乃以科學方法,說明靜坐的原理,掃除曆來陰陽五行、鉛汞坎離等說,出版因是子靜坐法(一九一四年),這時我年四十二歲。
四十叁歲第二次到北京,這時我已研究佛學,京中的道友都說,我的靜坐法是外道,必須改正。這時正逢谛閑大師在北京講圓覺經,我乃從師問止觀法門,改修天臺宗的止觀,友人又慫恿我另外寫一本靜坐法,我乃依據童蒙止觀及釋禅波羅密次第法門而出版因是子靜坐法續編。從這以後,我一直修止觀法。
第叁節 修習東密
到五十四歲時候,上海道友有十數人,要從持松阿阇黎修東密十八道。其時我對于密宗還沒有十分信仰,因爲友人一定拉我加入,以便知悉密教究竟的內容,我就以好奇的心理前去參加,結果因爲儀軌繁重,而且正在光華大學教書,功課又多,不能兼顧,使我不得不暫時放棄。但是我修習止觀法,卻並沒有中止。
第四節 生理上的大變化
蒙童止觀中說:修定時善根發相。有八種觸:輕、暖、冷、重是體,動、癢、澀、滑是用。在我的實驗看來,這八種並不是同時齊發,只不過先後發生幾種。當我在二十八九歲時所發的是輕、暖、動叁種:坐久以後,覺全身輕若鴻毛,這是最先的感覺,後來小腹發熱,就發生動力,自脊髓神經上通大腦,又從面部而由迷走神經下達于小腹,循環運行,這是動力打通任督兩脈。醫經說有奇經八脈,除任督兩脈外,尚有沖脈、帶脈、陽蹻、陰蹻、陽維、陰維六脈。我用止觀功夫十多年,向來是把心意集中于小腹的;此時則改守中宮,不及數日,身體起極大變動,就打通了陽蹻、陰蹻、陽維、陰維、沖、帶六脈,這裏分說在下面:
我改守中宮以後,夜半起坐,胸間突突跳動,口津特多;一連幾夕,跳動更甚,動力直上兩眉中間,自覺發出紅光,後直達于頂,盤旋久之,即似電線繞行周身,穿過兩手兩足,曆一分鍾,突然在眉間停止。
後來每夕都是這樣,中宮好像有一機關在那裏旋轉,漸漸上升至頭頂,頭頂就隨之轉動,動極之後,突然停于兩眉中間;繼而中宮又動,從左肩到左腿,好像電線,繞半身作一斜圈而轉,床帳也爲之震動,動極突然而停;又從後腦震動,動力自脊背而下,突停于尾闾;又從右肩到右腿,也像電線,繞半身作一斜圈而轉,動極突停。這樣從左右腿繞半身作斜圈,就是打通陰陽蹻、陰陽維四脈,因此我初步體會了奇經八脈與神經機能的一致性,決不是玄虛的假設。
每次動力都起于中宮而有變化,有一夕,動力從面部左右兩耳間,好像橫畫一條直線,這線左右擺動多次,突然停于眉間;又從頭至下颔,畫一直線,恰與橫線成十字形,上下移動多次,也突然停于眉間;又從頭頂胸腹而下至龜頭,畫成一弧形線,把龜頭挺起,動力自頂至龜頭,上下多次,按這弧形線,是由任脈兼打通沖脈的證據。
某夕,中宮熱力轉動,全身或俯或仰,或左或右,依序擺動,它的擺動次數,前後左右,一點不亂;繼而動及兩手,旋轉迅速如機輪,向內向外,次數也相等。後動至兩足,左足屈則右足伸,右足屈則左足伸,這等動作,完全出乎生理的自然,絕不能用意識去加以指揮。四肢動作方罷,忽覺頭部擴大,上半身也隨之而大,高及丈余(佛經上說此境爲現高大身);頭忽後仰,胸部也擴大,如太虛空,忽又前俯,背部也擴大如虛空,這時的我,覺得只有下半身而沒有上半身,身心都空,非常愉快。
某夕,中宮動力在背部繞脊骨左右旋轉,次數相等;複在背的皮層,自左至右繞一大圈,轉數十次,自右至左繞圈而轉,也是一樣;又在腹中環繞任脈左右旋轉,繼在腰部,自左至右,繞一大圈,旋轉數十次,自右至左,也是這樣按腰部繞圈,是打通帶脈;又動力如螺旋線形,循督脈自後頂下夾脊,趨于尾闾,旋轉數十次,又由小腹,循任脈上頭頂,自後腦夾脊,下至尾闾,也旋轉數十次。向者我初通任督兩脈,是從後面尾闾夾脊上頭頂,再從頭頂顔面下至胸腹,如今反其道而行,大概脈絡貫通,路徑純熟,可前可後的緣故。這時沖脈、帶脈也完全打通了。
某夕,動力在中宮(胸腹交界)皮層畫平面螺旋形圈,直徑約二寸,從中心畫向外周,先左旋,次右旋,旋轉次數均是叁十六;于是移至小腹皮層,照樣左右畫圈,旋轉次數也是叁十六;又上移至胸間,左右畫圈次數也是叁十六,中下上叁個圈,似作有秩序的安排。複升至頭頂,這螺旋線繞脊骨而下,停于尾闾,複自尾闾繞脊骨而上,達于頭頂,往複兩次;複由左下腹繞左沖脈而上至頭頂,自頂仍繞而下,再由右下腹繞右沖脈而上至頭頂,自頂仍繞而下,後自頭部繞任脈而下至小腹,複繞而上至于頂。有時在頭部左右旋繞,而停止于額,或繞左肩,或繞右肩,它的次數都相等;忽然動力達于兩手指尖,指尖不覺隨之搖動,搖動捷速如舞而極有秩序,忽複由頭頂直達兩足,兩足自然挺直,趾尖轉動之速,也像手指一樣。
某夕,動力先在背部中央皮膚畫平面螺旋形圈,從中心向外周,先左轉,次右轉,次數各叁十六次;在背的兩腰間皮膚照樣左右畫圈,旋轉次數也是叁十六,複在背的上部兩肩胛間皮層照樣左右畫圈,旋轉次數也各叁十六,也似有秩序的安排。前次是從中宮而下至小腹,上至胸,各左右旋畫叁個圈,今則自背部中央下至腰間,上至而胛間,各左右旋轉畫叁個圈,前後叁圈,地位恰恰相對,生理上天然動作竟如此奇妙,真是不可思議。又動力自頂直達于兩手指尖,兩足趾尖,手指足趾,張開飛舞,兩腿忽伸忽屈,上下兩頤也自然左右相摩,又忽一伸一縮,動作甚捷;忽及于鼻,兩孔忽放忽收,複及兩眼,眼皮忽開忽閉,眼珠隨之旋轉;後及兩耳,耳輪亦稍稍轉動,這樣動作都很天然,它的左右轉動,次數也總是相等。
某夕,中宮動力作一有系統的旋動,起初在兩腰間,橫繞帶脈,左轉右轉各叁十六次;上至胸部,也橫繞一圈,左轉右轉各叁十六次;下至腹部,也橫繞一圈,左轉右轉各叁十六次;這樣中下上的動作,連續叁次。複在胸的左側,上下豎轉作一大圈,又在右側豎轉作一大圈,左右交互數次;上升頭部,自後下降于背,從背的左側,豎轉作一大圈,在背的右側,也是這樣,左右交互數次。又複動及兩手兩足,兩手放開,向左右各畫一大圈而疾轉,次及兩足,屈伸開合,或足尖相並,足跟向左右分開;或足跟相並,足尖向左右分開;兩膝忽開忽合,又忽橋起,臀部淩空;左右擺動。手足這樣動作,先後有叁次,其余動及兩頤、唇、鼻、眼、耳等,與以前相同,而比較劇烈。
某夕,中宮左右轉,畫成螺旋形圈,上至胸部,下至腹部,與以前一樣,惟旋轉的次數,中上下各六十,不是叁十六;忽而中宮的圈放大,覺它的裏面洞然而空;上至胸部,下至腹部,圈形放大,洞然而空,也是一樣;中上下的圈形放大,計有六次,每次停頓的時間有五六分鍾。于是動力由中宮上至頭部而旋轉,先下至左臀及左半身,似作一橢圓圈,上下旋繞叁十六次;再升至頭部,又下至右臀及右半身,作橢圓圈上下旋繞也是叁十六次;再升至頭部,由後腦循脊骨下至尾闾,旋轉左腿,再及右腿,也各叁十六次。
某夕,除中宮、腹部、胸部叁處轉動外,動力上升頭部,在腦殼內,左右旋轉各叁十次;遂由腦後沿脊骨下降至尾闾,兩足因之屈伸開合;複由腹中上升,動及兩肩兩手,複上升至頂,從顔面而下,至左右肩旋轉,並及兩手;複動及兩足,兩足除屈伸開合外,忽屈作叁角形,使身仰臥,兩小腿站起,兩肩支撐,使身體懸空,臀部乃左右轉側,並轉及兩腰,使身體左右斜動;既而平臥,兩足掌自然相合而摩擦,又左足掌擦右腿,右足掌擦左腿,交互而擦,次數相等。由是動及兩肩、兩手,兩手掌相摩,或向上,或向下,忽而撫摩頸部,直達面部,向前向後,交互摩擦;複擦及後腦、兩眼、兩鼻側、兩耳,再左右互擦兩肩、兩臂,又由下腹上擦至胸及肩,再後擦背部及腰;複下擦兩股、兩腿、足背、足趾、至足心而止;動力又忽上升,反屈兩臂,握拳在兩肩拍擊,旋上擊頸部以及頭部,並及面部,在眼圈,鼻的兩側耳輪間,回旋擊拍,至太陽穴而止;又忽兩手在兩肩胛徐徐緊捏,左右交互;旋捏兩臂,再捏及頸與頭面;複撫摩胸腹、背腰、兩股、兩腿、兩足背、至兩足心而止。此乃生理上天然之按摩,秩序次數卻一點不亂,絕不能以意思去指揮它,真是奇妙之至。
以上的動作,起初每夕都有,或一種動作連續數十天,或一夕之中有幾種動作,將及半年,漸漸減少,以至停止,就不複動。大概全身脈絡貫通以後,就不感到再有什麼沖動了。
這裏不過采取它的動作不重複的記錄出來。大概可分四類:一是手足舞蹈;一是擊拍;一是按摩;一是緊捏。
《因是子靜坐衛生實驗談 第七章 我的經驗》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