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與法▪P6

  ..續本文上一頁性,能夠使我們對它産生認識的現象都可以稱爲法。如眼睛看到的顔色,耳朵聽到的聲音,鼻子嗅到的香臭,舌頭嘗到的味道,身體接觸的環境,思想思維的一切法。意境法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它包括我們認識的一切事物,比如好壞、善惡、長短、是非、邪正等,都屬于意境法的範疇。

   3、依歸法

   依是依賴,歸者歸向,依歸法是我們在學佛過程中能作爲依賴的法。我們究竟要依賴什麼樣的法呢?文義法和意境法是否可以作爲我們的依歸?文義法、意境法與依歸法是什麼樣的關系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文義法和依歸法之間的關系。文義法是指一切能表達佛法道理的語言文字,修學佛法不可不依賴它,但又不能執著于語言文字,這就是“依義不依語”,因此說,依歸法與文義法之間是不即不離的關系。

   其次是歸依法與意境法的關系。意境法的內容和範圍非常廣泛,修學佛法只能選擇其中善的、正確的,因此意境法也不是我們全部歸依的對象。我們所要歸依的法主要有以下叁種:即是真谛法、中道法,解脫法。

   (1)真谛法:真谛是真實的意思,是佛陀所揭示的宇宙人生的真實相,包括了因果法,無常法、緣起法、四谛法等等。什麼是因果法呢?因果法是人生的因果原理,因爲我們對因果不能正確的認識,所以才有人死如燈滅的斷見,以這種錯誤的認識去面對人生,就會産生錯誤的行爲,導致無邊的煩惱。而佛教的叁世因果觀所反映的客觀真實相就是真谛法。無常法也是人生的真實,我們看世間時,總以爲一切是長久的,不知道這種認識與客觀規律相違背,是在無常法裏追求不變的常法,結果帶來了太多的痛苦,而無常法則如明燈照破衆生的無明夜空,爲我們揭示了宇宙間種種的無常,使我們了解世間的真實相,這也是真谛法。

   再就是佛教的“無我法”及“緣起法”,未接觸過佛法的人通常都會認爲生命中有能主宰的實我存在,乃至萬事萬物中都有實在的主宰者,由于這一錯誤觀念致衆生無邊的迷茫,佛教認爲任何現象都是因緣所生,中間沒有一個主宰者和能生者,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條件的和合,這就是諸法的真實性。

   四谛法也顯示了人生的四種真實,即苦谛、集谛、滅谛、道谛。第一步,說明世間是苦,世間的苦很多,歸納起來有八種: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冤憎會苦、五蔭熾盛苦。如果再詳細地說明,則有八萬四千苦乃至無量諸苦,這麼多的煩惱痛苦究竟從何處而來?其根本原因何在?這就說到集谛了。集谛指出了人生痛苦的真正根源,人生的痛苦從何而來呢?有人會認爲是由于我們沒有錢,沒有地位,但是如果一個人有了足夠的錢和很高的地位,是不是就永遠不再有煩惱痛苦了?其實不然,佛教認爲人生痛苦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外在的生活環境,實際上是生命內在的無明煩惱,衆生因爲無明煩惱而造業,業力又導致痛苦,這就是衆生痛苦的根本原因,也就是集。我們應該如何斷除生命中的煩惱痛苦,達到永恒的快樂呢?這就需要知道滅谛和道谛。所謂滅谛是滅除生命中的一切煩惱,達到寂靜的境界,佛教把這種境界叫做涅槃,作爲一個修行人,涅槃才是真正的目的和歸宿,也就是人生中最永久、最真實的幸福和快樂。應該怎樣才能達到解脫的境界呢?要通過佛法的修證,關于修證方面的問題就是道谛。下面接著談中道法。

   (2)中道法:中道在佛教裏有兩層意思,一是折中義,一是真實義。折中是不偏不倚而恰到好處的中庸之道,世人的思想往往很極端,不是偏左就是偏右,不是偏常就是偏斷,總不能保持在中道上。有的人以斷見對待人生,認爲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所以他們的思想中就沒有任何因果概念,就會及時行樂乃至損人利己。又有人認爲人生是永恒不變的,對世間的一切現象都要求恒常不變,一旦願與事違就無法接受。在修行上,印度許多宗教都偏向于苦修,希望通過苦修來折磨自己,以求將來升天。而有的外道偏向于樂修,比如印度的順世外道,覺得人死如燈滅,于是就懷著及時享樂的態度。佛教所提倡的修行是不偏苦亦不偏樂的修行方式,對那種極端的苦與極端的樂進行了折衷。在見解上,佛教既不主張常見也不主張斷見,而是提倡一種既不偏常亦不偏斷的中道見解。

   中道的第二個意思是真實義,中道不僅是一種折衷,最主要的是反映真實且合理的修行方法。真實的修行方法是什麼呢?它的主要內容是八正道。在佛經裏,釋迦牟尼佛把它稱爲“古仙人道”,爲什麼這麼說呢?過去諸佛之所以能成之爲佛,是因爲修行八正道的原故,現在的衆生也是要通過修行八正道而成佛,未來的衆生還是要經過修行八正道而成佛,因爲八正道是趨向解脫的不二中道,唯有通過八正道的修行才能成就解脫。

   解脫又分兩種,一是心解脫,一是慧解脫。心解脫是解脫心靈上的煩惱,一個人之所以活得不開心,多半是因爲心中有煩惱,煩惱使我們的心情時常處于茫然和痛苦之中,煩惱使我們造種種惡業,依八正道修行斷除心中的煩惱,是爲心解脫;其次是慧解脫,慧是智慧,由成就智慧如實的正見人生,不再有認識上的困惑,便是成就慧解脫。

   修學佛法應該以真谛法、中道法、解脫法爲依歸。從聞思修樹立人生的正見,依正見才能見真谛,真谛就是宇宙人生的真實相,在對人生正確認識的基礎上,然後樹立德行,這是中道的德行,依中道行成就解脫。所以在佛教中真善美是一體的,善必須建立在真的基礎上,因爲真和善所以才是美的,美和善也得建立在真的基礎上,離開真就會變得虛而不實,根本談不上什麼善和美,所以真善美在佛法裏是一體的。

  

  九、總說

   佛與法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從廣義上來說,它包括了佛法的全體,自然不是利用兩次講座的時間所能介紹完的,因此,這次講座也只能給大家提供一個學習佛法的綱領,希望能夠對諸位學習佛法有所幫助,謝謝大家。

   (全性整理)

  

《佛與法》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如何進入佛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