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對志工開示摘錄
時間:96年11月3日
地點:文殊院廣場
唯有人身可以成佛
所有生物幾乎都會在秋天囤積糧食,到了冬天,植物便休眠不再生長,許多動物也學習冬眠。很奇怪的是,人不會如此。有時候我會想,人的智慧真的是萬物之長嗎?似乎未必,但一切有情、無情的萬物,只有人可以成佛!
弟子如潮水,實則無來去
回首這二十多年來,從無到有,信衆、弟子有如潮水,一波來、一波去,來來去去顯現了、消失了,但用心去看它,其實沒有來,也沒有去。我們彼此不過是在圓夢,圓內心的那一個夢。當夢境發生的時候,我們在一起,醒了之後,各奔東西。(注:所言的「夢」,是指夢幻不實的理想。)
來與去不過是內心的執著,就像海浪一樣,後浪推前浪,但每一波海潮都在大海之中。也就是說,無論如何,我們都在輪回之中,即使我們超越了輪回,證得諸佛法身,仍然會因爲慈悲生起,而願意幫助、救度尚未解脫的衆生。(注:將夢再以「內心的執著」做譬喻,直接告訴我們二谛實相亦由心所認知。)
修持文殊簡軌
請大家翻開文殊簡軌,我們來向尊貴的文殊菩薩祈求。
持誦文殊簡軌,是希望自己也能擁有如文殊菩薩的智慧,尤其在修行道上,無論遭逢任何逆緣,都能以智慧化解,就要觀想自己轉化爲文殊的身和心。
對每一位學佛者來說,七支供養文非常重要,依觀想來做供養,如是可以積聚成佛的資糧。成佛的資糧有兩種:福德、智慧。念誦七支供養文所積聚的是福德資糧,而知道「所積聚的福德資糧亦非實有」,即是智慧。因此,持誦一次七支供養文能圓滿福德與智慧兩種資糧。
憶童年
有人要我說說自己的學佛心路曆程。有些事情記得,有些事情忘記了。
談談我的俗家。在我小時候有記憶開始,我的祖父已經放下屠刀了,不再從事殺豬的事業,但是我們家族的支系有人繼承。
小時候感到最幸福的是,陪著阿公到廟口,回來時買兩根甘蔗,一老一少,扛著甘蔗回家。我覺得那是最幸福的,到現在這個記憶還很親切。
我父親和我大伯父一樣,是閹豬的,所以在我的兒時記憶之中,有很長一段時間經常與豬糞爲伍。父親閹豬時,帶我去幫他抓小豬。跳到豬欄裏踩大便、抓小豬,我覺得蠻好玩的。每次陪父親出去工作,回來得到的犒賞就是有豬睪丸可吃,但對豬仔的哭聲,內心實在不忍。圈過的豬,就不再哀嚎,而是立即爭食,兒時見到這番情景,心中存有不少迷惑!。
發願建寺
每個人因爲業,以及自己的願,會降生在與自己的業相應的家庭。我經常想,其實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受高等教育,也沒有淵博的學問;在佛法的修持上,我也不認真,並沒有很好的佛法經驗與了悟。
一位合格的金剛上師必須具足「十真實」,十種真本事,內、外共二十種,在《事師五十誦》之中有提到。我自省,其實這內外十真實,我連一種都沒有。所以嚴格說起來,我並不是一位如法的、合格的上師。若說有一點點小小的功德,那就是因爲不服輸、不氣餒,發願啓建噶居寺。
我並沒有特別能幹,也經常做錯事情,但我有很強的反省能力,每天都反省自己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講錯話的時候,內心會難過,但嘴巴很壞,難過歸難過,該講的還是講。
建寺院道場*輪中心,爲的不是自己,比的不是信衆多寡,我只想不要浪費此生生命,做一點有價值、可以流傳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東西。很簡單,真的就是這樣子而已!
聽聞之道
今夜聆聽 上師開示,應該要席地而坐,頂多放個坐墊,這是常識啊!哪裏是拿凳子來,坐在凳子上聽 上師開示呢?就算是普通的講話,這樣的安排也十分不恰當,應該改進。
到每個中心去,不論是否開示,首先會念誦儀軌不是嗎?會獻曼達積聚聽聞的資糧功德,何以今晚則無?
下樓時心想:秋天是涼爽的日子,如果有月光的話,這是多美的夜晚!每位弟子就像一朵朵昙花,月光一照,昙花就盛開;雖然盛放的時間極爲短促,但它完成了使命,花開了!這是多美的意境!
今天這麼多志工回來山上服務,本來想要與大家介紹文殊院的八大菩薩。噶居寺有許多完美的菩薩,想借著菩薩的功德,介紹讓大家認識,菩薩不只是頂禮的對象,也是可以做朋友的,祂會跟你對話。你要認識祂,了解祂的手勢爲什麼是這樣?手持物代表什麼意涵?菩薩聖像具有很深很深的意境,可是因緣不成熟。(注:應在院內席地而坐才對,主事者卻安排在院外坐在椅子上。 上師認爲緣起不好,故未介紹菩薩聖像之境。)
以造佛聖像爲生平大志
我生平無大志,就只是希望多造些佛像在臺灣。法王殿二樓的八大菩薩是坐姿銅鑄,五樓密續院有六大本尊,目前已裝髒完成,正在做最後的抛光、修飾、補強,明年或許會舉行開光法會。本尊佛像的開光,我認爲應著重在法的修持,而不是儀式。我會將訊息告訴弟子:何時佛像要開光、修法,請大家回來。有興趣的就回來,沒空的就繼續忙吧!
在文殊院的立姿八大菩薩,目前是泥塑,正考慮請彩繪師來做彩繪估價。這部份我們未曾正式對外公告過,也沒有征求功德主。並非不需要功德主贊助,而是我計劃先保留泥塑彩繪,一旦有人發心供養,再開模,雕塑成一比一的石雕。何時因緣能成熟?我跟菩薩說:「我已經把你做好了,也裝贓了,再來,如果你要化身成永恒不朽的石雕,那你就要自己去找八個人來吧!」我想,這絕對不是什麼難事啊!只要有心,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
下年度我有個很大的計劃,在法王殿右側廣場,造一尊與舍利塔等高,二十七米六的無量光阿彌陀佛。大家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我不打算做DM去勸募,我心想,如果我有能力、幸運的話,應該可以完成它;若有人願意隨喜,則不會拒絕的。如果不做這些事情,我想不出來還有什麼事可以做?財富真的帶不走,留著它沒有意思!
珍惜師徒法緣
成爲師徒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那麼多的上師,那麼多的人,我們怎麼會遇在一起?
看到 上師會害怕,那是敬畏之心,當然這是一定的。如果你沒有那股敬畏之心,大概 上師跟你就是哥兒們,那就失去了 上師的作用,如此你便不需要 上師了。
千萬不要跟 上師學法那麼久了,不但沒有互動,自己對「法」也不精進,如此便失去了信仰的真谛。信仰的價值在于能利益自己,爾後依慈悲可以利益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