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授證大典開示

  授證大典開示

  

  97年5月24日

  

  地點:如來殿叁樓講經院

  

  薄紙一張,千斤重。

  

  任何一次的法會,不曉得究竟能利益多少?但我們的傳承延續了二千多年,一代傳一代,宏揚至今。

  

  形而上,談到「心」,完全在于信念。能夠相信宗教是一件幸褔的事,因爲人有時候展現出來的生命是那麼的堅強,卻也那麼的脆弱,不堪一擊。

  

  一個人世俗的成就,終究沒有高峰,只有滿意。當滿意從內心生起的那一刻,那就是人一生的高峰。

  

  如果沒有心靈的滋潤、沒有宗教的依托,人是無法超越自己的,特別是人前人後。人前,或許我們都光鮮亮麗,講很好聽的話,但是人後,面對自己時,有時會很討厭,甚至于漫漫長夜不知道今夕何夕?究竟活著是爲了什麼?所以能夠選擇一種信仰,對人來說是一件幸褔的事。

  

  但是,人們很怕被騙了,尤其我們是那麼的相信,最後得到的結果卻是被欺騙,因此有人甯可選擇不相信,甯可選擇沒有信仰。然而信與不信,本質是一樣的,皆是建立在懷疑之上。今天你會相信,是因爲你有懷疑,所以你相信;今天你不相信,是因爲懷疑成真,所以你不相信。然而,佛法超越了信與不信的範疇。

  

  東方人習慣有所求而信仰,西方人則是爲了追求心靈的自在而信仰,這是大不相同的觀點,也成就了西方的文明科學與神學,雖有沖突,但卻也合一。太空船要升空之際,他們會向上帝禱告,但是充滿哲學的東方、處于不敗日升的這一方,有時候卻將自己老祖宗的智慧遠遠地抛棄,甚至覺得那是落伍的。其實,科學是證明心的發現。有科學之前,是先想到有那件事,最後才證明那件事的存在。

  

  講這一段話,是因爲內心有感而發。建寺二十幾年,坦白說,夠了!能留下的東西也還真的不少,然而我仍然持續的豐富它,這已經不是爲了建寺而建寺,而是爲了揮灑生命。

  

  在我自己玩得很愉快的情況下,其實我也會去看弟子們的日子過得如何?無論是世俗上或是究竟上,他們的內心是不是豐富了?富有了?物質是不是沒有匮乏?這是我最近常常想到的一件事。

  

    還要再繼續做嗎?好像也可以休息了,但是如果不做,那又要做什麼才好?也許很多人聽不懂我在說什麼?聽不懂無妨。

  

  總之,在我有生之年,我會不斷不斷的祈禱,希望大家日子過得愈來愈好,有一點點的滿足,而後創造更多的幸褔。

  

  我們佛教徒是不會侵略他人利益的和平者,也只有自己內心的平靜,才能營造出和平的意境。我們不講大話,但我們真的希望任何一場法會能利益許許多多的人,讓參加法會的人,無論是護持還是來參與,內心都是滿足的,心胸愈來愈開闊,愈來愈自在、愈來愈平安。謝謝大家!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