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昧耶與金剛乘十四根本戒

  特別提示准備或已經接受密法灌頂者,一定要學習此《金剛乘十四條根本戒》,不曾且不打算接受密法灌頂者,請勿閱讀下文。

  叁昧耶與金剛乘十四根本戒

  文/噶瑪天津仁波切

  

叁昧耶

    雲何叁昧耶?叁昧耶有叁種,其中以師徒之間的叁昧耶最重要,此叁昧耶是戒,一種神聖的承諾。

  

  叁昧耶來自上師授與,然傳授叁昧耶之上師則必須俱足傳承師資與證量。

  

  觀察一位上師是否俱足師資,除從其平時生活、所學修持、所行事業,及現世傳承持有者之認定外,實無任何科學方法可以佐證。

  

  西方國家常以外在儀表判定上師。東方人則迷信善說英語、又以某本尊菩薩化身自居者,尤其是以某大法王爲得道高僧作爲標准。信衆若只一味追逐仁波切法王頭銜,則難值遇真正俱證量之上師,特別是在臺灣。

  

  有人說臺灣叁日一市,但在宗教上則是一日叁師,換上師比換超市還快,幾乎每天都可聽到一些很特別的上師名字出現。有人以我是某某金剛上師授你叁昧耶戒,愚弄迷惑不懂之信衆,暗示不聽吾言即是破叁昧耶戒,將墮金剛地獄等等。此種懲誡往往出自不堪任之金剛上師之口,令信徒惶恐而不敢背離。其所言,密乘十四根本罪中以不尊重上師爲衆罪之首,違背師命嚴重破戒者,當下叁惡道無疑。

  

  爲此,若隨不如法上師受灌無數者該如何?有人深怕破了根本大戒。對此,第八世DB法王密覺多傑說,若不幸遇上不如法上師,接受灌頂,學子終無破戒之咎,因其叁昧耶戒自始未曾成立。所以無需害怕,應速遠離不如法之上師。

  

  未成爲密乘弟子之前,當先了解其應守戒律,體會密行之殊勝,善觀察上師,選擇終生信賴之導師,免于犯錯,造下不可原諒之惡過。

  

  今略說密乘修行十四條大戒。此乃專爲密乘行者所設,爲免在言行上犯過,導致修持不力犯惡破行。所說十四根本罪出自無上密續部,紅觀音本尊中尤爲詳盡。

  

十四根本罪

  

第一、對金剛上師身語意不敬,心存邪見。

  

  金剛上師與一般法師有何不同?法師僅就經藏,依個人所知爲人講解。然金剛上師須應弟子要求授與灌頂。受灌弟子當依金剛上師處學習該法之解要與口傳。其叁,金剛上師須指導受法弟子禅修心要,在適當時機明示空性奧義,指示本來自性。此乃金剛上師之重要性。

  

  故對金剛上師之叁門有所不敬中傷者,將導致破毀叁昧耶戒。此叁昧耶戒即是師承中,弟子對上師的神聖承諾,一旦此承諾破壞,修法將不得成就。

  

  密續法門中,尤其是無上瑜珈密,在觀修中,所觀情器世界與有情衆生,此兩種世間染垢皆爲清淨壇城。上師即是壇城之主,壇城之主就是本尊,上師也就是佛。故一旦惡意不敬上師,即是不敬壇城本尊,毀叁昧耶戒故,修此本尊法將無法成就。

  

  如何是破叁昧耶戒?若在自己心中決定某上師爲金剛上師卻又故意中傷,無論是心裏上、言詞上,或是行動上,任何一項對上師傷害皆是毀損叁昧耶戒。

  

  另有故意製造令上師障礙者,叁昧耶戒亦破矣。明知做錯事卻爲保留自己顔面,不敢承認而又故意中傷上師掩飾己過,事後並無悔意,是名破叁昧耶戒。

  

  叁昧耶戒有叁種:接受灌頂之叁昧耶戒、接受禅修指導之叁昧耶戒、接受口傳教授之叁昧耶戒。若僅受其一,戒小,受其二則戒中,叁種皆受堪稱大戒。依此壞戒有輕重。若僅動念中傷金剛上師,未見于言行者,是犯叁昧耶戒但不毀。

  

第二、誹謗顯密律儀

  

  佛法深廣,非常人初學所能盡知,在修行的次第上,若有部份佛理未能理解而起憎嫌;以己之見妄加誹謗,認爲那是當時印度男人沙文主義,于今不能適用,主張廢除等之。應先暫時置之,待己修至某一程度,至少內心所執所憎已經不見了,再回過頭來思維當初的問題,自然能釋。若不更日努力于解脫道,而于上師前對峙冒犯,此舉有損叁昧耶戒。尤其特別排斥小乘,認爲小乘不究竟,心生輕忽言詞輕薄,皆有違密乘根本戒律。大小二乘同爲佛陀所教,爲何仍需爭論不休呢?

  

第叁、對金剛兄弟生诤怨

  

  事實上,第叁條戒應廣譯爲,一切時一切處,不可對任何衆生妄起瞋恨嫉妒之心。特別是已皈依受菩薩戒之弟子,尤其不可違犯此戒。

  

  以诤恨怨怼之心對待同門師兄,在同一壇城,受同一灌頂,同一法要口傳教授,叁昧耶戒破毀,是何等嚴重。

  

  爲轉化密乘行者對外境的執著與貪婪,故以方便觀想一切外境淨空,由空中所生幻作某一本尊之壇城,一切衆生皆爲壇城之天人。一人所作如是觀,百人千人亦可作如是觀,人雖有異但所觀幻境是一。因此,師兄弟之間建立了親密而超越擁有之關系。基于此神聖關系,密乘有了前所未有的金剛眷屬。

  

  故于諸衆生若起強烈反感而生怨怼,對行者修行將會産生大障礙,有損叁昧耶戒,有害道場團結。但對某些人的行爲偏差而違背上師所教,則當于聚會時勇敢提出事實,請求上師排解,而非私自爭鬥不休。

  

第四、忘失慈悲心

  

  我們受菩薩戒發菩提心,是以慈悲爲本懷;如寡母獨厚獨子一樣的關愛衆生。若對自己的師兄亦未能以慈悲等視,何談對衆生。故慈悲心念一滅,破戒也。

  

第五、菩提心漏失

  

  菩提心有二,一爲菩提心願;二爲菩提心行。願行二菩提皆是俗義谛菩提。在此所謂菩提心漏失,是指勝義菩提,或實相菩提。

  

  密續的無上瑜珈部,以其特殊的觀修法門,淨化人的身語意叁門;透過特別的本尊觀想,淨化氣脈明點。明點是人生育機能的所依,亦是生命奧秘之所在。從明點的發射可産生大樂,因此一般人執取大樂明點漏失,而生貪等叁毒,性的染汙由此而生。

  

  爲轉化明點本能上與生俱來的性沖動作愛的習染,故于本尊法的觀修上有五種轉化觀想,並將明點觀爲種子字。由此種子字放光,即是轉化行者的性沖動,本尊之顯現仍是依此能量而生。

  

  更高程度的密續法門中,是有以實質的性能量提升達到不可思議之「實相」體驗,親自證得「樂空」不二之真如體性。如是,雙修法門只適用于情欲已斷之密行行者。

  

  若有已受具足戒之僧侶濫用此法門,只爲自己性欲上之發泄,巧言引誘他人以爲雙運是無上法者,破了比丘戒之外,亦破毀叁昧耶戒。

  

  若爲在家居士,以爲持有此法門,未經如法上師之教授,妄稱已得本尊准許者,叁昧耶戒亦破無余。

  

第六、揚己抑他圖自利

  

  有人高唱密法不需灌頂,我即可傳授,此舉無疑是貶金剛法門爲顯法;甚至主張佛教不必出家亦可成就,此爲欺世盜名。若爲密行行者,內心不能見容顯教大小二乘,外不容其他宗教者,此等人士通常只是基于妄自標榜,認爲除了他自己以外,別人都是錯的,或是自稱仁波切、金剛上師,爲人消災解惑觀叁世因果,直呼某人爲某菩薩之轉世。

  

  哀哉!假借密行之行者,飲酒作樂,言行大膽,貶中觀般若以爲理論,實不知此二門乃密乘之精髓;大言不慚行爲怪異或言本尊如何如何;或終日起爐燒物以爲火供者,皆破叁昧耶戒。

  

  如批評是出自研究,于學理上有所依陳,則另當別論。

  

第七、非法器不受密法

  

  此戒是說,未經由上師指示准許修持,自己胡亂引經據典,向他人借法本而自修或教他人修者,終將墮惡。

  

第八、毀傷身命

  

  寶貴的人身難得。修行唯一依賴此身以修道,證悟法報二身,尤其密乘行者更應懂得珍惜。故凡一切鞭鞑燃燒自殺等傷害身命的任何一種苦行均爲破戒。

  

  但若過份愛惜此色身,亦屬矯枉過正,反而易生貪戀之情。總之過度自虐與過度寵愛,皆屬不當;應以保重身體可供修行。蘊軀若病,小者求醫,大則求精進。

  

第九、偏廢第一義谛

  

  中道第一義谛,甚深難懂。有人未明究理,偏執其空,而廢悲心。若執空頑強如何利生?須明白:解第一谛,不能體驗真如;唯證第一谛,方知即俗即真,便無有第一谛之可對境。未明中道者,易對衆生本具佛性生疑,更易自以爲已經證空,所行一切皆無所謂,是人真是破此戒矣。

  

  偏廢第一谛是說,「偏」執頑空,以爲「空」是究竟義。「廢」是說,廢棄俗谛之大悲。勝俗二谛體性是一。禅修證空性是自利,行六度是利他;自他二利圓滿方可證圓滿佛果。

  

第十、對謗法者不能勇于爲所當爲

  

  行者不可一味委曲求全,面對破壞佛法者,當以慈悲心勇于剛強手法以製裁。

  

  能應時勢不畏強勢,所爲當爲利益衆生爲出發點;若只在意自己免于受傷,而不顧其他人之死活者,視爲破戒。

  

  若濫用剛強手段,表面似乎製裁邪惡而實質傷害無辜者,對此剛強手段不但無功反而有大過。

  

第十一、疑于如義

  

  行者若自矜所持之法是一切最勝,而懷疑如如不二之實義;須知,如如本義非名相妄想所能及。

  

  懷疑無上密義者破戒。

  

第十二、惱亂衆生

  

  心存自私或不解實相真谛,對衆生妄加傳說,令衆生心生恐慌或錯亂。特別是妨礙他人之修行。

  

  嫉妒同侪用功,因而引致擾亂他人精進等一切不當行爲皆破戒。

  

第十叁、師命不奉行

  

在特殊情況下,如法上師令弟子做些近乎怪誕之密行,違者破戒。

  

  例如嘗五肉五甘露,赤身舞蹈等。此等命令純粹是考驗弟子是否完全相信上師,及對世俗觀念是否已超越。在靈性的提升上,有些考驗是必須的。

  

  有人執于道德觀之根深蒂固,未能如命奉行者破戒。

  

第十四、輕視女性

  

  女性在金剛乘中被視爲智慧的象征。若輕視虐待摧殘女性者破戒。

  

  這十四條根本大戒是我學密中人應該遵守的,日夜嚴背在心不可稍忘。

  

  日常生活中難免破戒或一或多。自省破戒時當速忏悔,誠心發露,向上師表示如何錯;並如法觀修金剛薩埵與念誦百字明真言。未能自省破戒者,最好每日早晚恒修金剛薩埵最爲穩當。

  

  若人未有接受如法灌頂而修本尊密法,或受過灌頂而未知叁昧耶戒、十四根本戒等,或知而不守,是人學法是行邪徑,不但不如法反而有害。

  

  學邪法及自稱上師者,終要成爲長期的業命多舛了。

  

《叁昧耶與金剛乘十四根本戒》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叁昧淺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