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度母夜的開示 一 二十一度母禮贊

  度母夜的開示(一)

  

  日期:97年6月24日

  地點:文殊院二樓_

  

  每天下班之後,一般人放松身心的最好方式是到KTV,佛弟子放松身心的最好方式則是共修,盡情的唱呗。

  

  有個譬喻如是說:對一位想要解脫生死的修行人而言,誦經、持誦真言如同是呼吸,修本尊法如同是喝水,共修好比吃大餐。爲什麼?原因之一是難得,其二,共修是集大衆之功德。一人獨修一座,與百人共修一座,後者每人所得是百座的功德。

  

  在金剛乘,快速積聚成佛資糧的方便法門有許多,然而以共修最爲迅速。一個人的力量不容易成辦一場法會,但是有大法會時,每人僅僅出一份力量,就可以參與,集衆人之力便可以成辦,這就是共修不可思議之處。

  

  國人對于藏傳佛教有所誤解,而誤解來自于資糧不具足,以及修行的動機不純正,誤以爲共修就是雙修,就是男女合修,同時認爲密續允許開葷,可以胡搞男女關系。這對金剛乘來說是非常嚴重的破戒,僅僅是如此的想法,已破了金剛乘的戒律。

  

  從今天開始,我希望有心在解脫道上精進的弟子們,能把握每次共修法會的機會,因爲機會或許不是想象中那麼多。一晃眼,二十幾年過去了,未來還有多少個二十幾年?沒有人知道!

  

  在座諸位有老參、有新學,有熟面孔、有新面孔。聞道毋須在意先來後到,得道則是有先後。先聞道者,未必先得道,各人根基不一。

  

  如何讓自己成爲完美的法器?這是在修行道上應當自我勉勵的。上師無法壓迫你,也無法塑造你成爲如法的法器。是否能成爲如法的法器,在于自己的心念,自己鞭策自己。我不能經常強迫你一定要修行,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二十一度母禮贊的背景故事,如果諸位讀過《二十一度母禮贊注疏》一書,應該就有些許的認識與了解。簡單的說,任何本尊法門包含兩種次第,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生起次第所淨化的是輪回受生的過程,圓滿次第所淨化的是臨終的過程。所有本尊法皆不離這兩種次第,這就是金剛乘修行的方便道。

  

  修持本尊法必須依照儀軌,而儀軌必須經由上師灌頂、讀傳以及教授。灌頂的意義在于法的授予,讀傳的意義在于口耳傳承,以耳聽聞上師讀誦儀軌;而教授是依儀軌來教導如何觀想,如何結手印,如何使用法器。這些學習沒有捷徑,唯有按部就班向上師祈求灌頂、讀傳、教授,如此才是有心修行、有心成爲如法法器的弟子應有的信念。

  

  現在,許多灌頂法會必須廣告。看到廣告而去參加的人,其實動機是不夠完美的,因爲這個法並非出于你向上師祈求而得。如果在獲得灌頂之前,你的動機是「我想修這個法,因此希望獲得這個灌頂」,以如是動機領受灌頂,可說是次完美。最不完美的是如同趕場一般,一場趕過一場,連灌頂上師是何許人也都不清楚,一聽說有灌頂就去參加。這種行爲形同盜法,是小偷的行徑。

  

  領受灌頂,弟子與上師之間就會産生叁昧耶戒。什麼是「叁昧耶戒」?意指由自己的心許下的承諾。戒有許多種,灌頂亦有灌頂的戒律。一般來說,灌頂的戒律不外乎「共同的戒」與「不共的戒」。領受灌頂後、獻曼達感謝上師賜予灌頂,接著會領受共同灌頂的戒律。

  

  在座有些人尚未領受過灌頂,因此不能在這裏公開討論戒律。簡單來說,你要領受灌頂,就必須有把握可以持守清淨的戒律,絕不可在領受灌頂之後批評該位上師,如此則是破叁昧耶戒,其罪會墮入金剛地獄。

  

  以上是簡單的引言。

  

  今晚是共修「二資糧心要」,也就是「二十一度母禮贊」。二十一度母禮贊文有多種不同的傳承,可歸納爲阿底峽傳承,屬于顯教,以及其他密續傳承。我們所依的法本是秋吉林巴取出的岩藏法,屬于密續傳承,其中,二十一位度母以綠度母爲主尊,每位度母各有不同的化身。然而,在阿底峽尊者的傳承中,每位度母都是慈悲像,單臉、手持寶瓶和蓮花,這是屬于顯教的。在西藏,幾乎都是依阿底峽尊者的傳承來塑像、供奉。

  

  根據《丹珠爾》所收編的大日如來傳承,度母有二十一種不同的示現,共有六種顔色,白、紅、黃、藍、綠、黑,象征諸佛的身、語、意、事業、功德。藍色與黑色皆象征諸佛「心」的化現。

  

  密續傳承之中,二十一度母有二臂、四臂、六臂,有寂靜尊、半忿怒尊、忿怒尊,這樣的塑像很少看到,連唐卡也不多見。諸位很幸運,我們擁有《丹珠爾》所收編的大日如來傳承的二十一度母塑像和唐卡,塑像供奉在度母殿。

  

  了解二十一度母,對這個時代的我們非常重要。觀世音以慈悲爲示現,而慈悲的觀世音在行菩薩道無量劫之後,有一天看到六道衆生仍然未減少,流下了傷心的眼淚,眼淚化爲蓮花,蓮花中化出度母。因此綠度母的由來可說是觀世音的事業化身。

  

  尼泊爾、西藏都有綠度母的聖地,我的 上師阿帝仁波切說:「綠度母的聖土在普陀山,普陀山最下方是天龍八部,中間是綠度母的淨土,上方是南海觀世音的淨土。」阿帝仁波切說他去普陀山有看到,我沒有去過普陀山,所以我不知道。並非所有人到普陀山皆可見到淨土的顯現,淨土顯現于清凈心者的心中,如此才能看到,心不清淨的人是看不到的。

  

  二十一度母禮贊文可以安下心來好好修誦,如同享受一場心靈的無上飨宴,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果是因爲某些壓力而來修法,便會修得很辛苦,心想爲什麼不趕快結束?如果真能靜下心來修持,時間在彈指間就過去了,這是時間的無常,同時這也表示,當心能安住一處,便不受時間的幹擾與左右。當我們的心一直挂記著時間,時間就會過得很慢。

  

  心本來是可以超越時間的,也可以不受時間控製,但我們都太相信手腕上的時鍾。心靈沒有歲月的記憶。

  

  資糧是可以累積的,希望今晚是一個好的開始。動機純正者,一切障礙將如塵土般,一陣風來就吹散了。如果修行的動機是有目的、有所求的,在所求未能滿願之前,你的道心就會退轉。把這句話帶回去,祝大家有個美好的夜晚,做一場好夢。各位晚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