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致富的快速道路──獻曼達教授
文/噶瑪戒賢
真正的富裕
身處金融風暴、人心仿徨不安的時刻,衆多的噶居弟子聚集在祖菩道場,聆聽慈悲的 仁波切開示「獻曼達」。
「人的富裕,不是擁有的多或少,而是你心富不富裕。如果你內心經常感恩、滿足,即使一碗飯,也都可以吃得十分香甜;如果你內心經常不滿足,就算滿桌佳肴,也會毫無胃口。所以,此生的富足,就有兩個層面:心靈上的富足與物質上的富足,能夠同時種下圓滿物質與心靈兩種富足的最直接、最快速的法門,便是獻曼達。」
仁波切慈悲地教授這個藏傳佛教特有的修行方便法門—獻曼達,期許弟子快速積聚福德與智慧資糧,成爲富足之子。兩小時的教授中, 仁波切先闡明獻曼達的意義與殊勝,隨即從曼達盤器物的准備,到完整的儀軌介紹,最後以宗喀巴大師修習獻曼達的傳奇,勉勵弟子及時爲此生來世准備好修習這殊勝之法。
獻曼達的真義
或許有人會把獻曼達想象成來世可以脫貧致富的快速之途,對初學者這是一個很大的吸引力。能夠不只是爲了此生的溫飽與享受而汲汲營營、辛苦工作,也要爲來生的福報作准備,這是有智者。學佛的修行者,更需累世積聚成佛的福智二資糧。依 仁波切所授:
「獻」是虔誠的供養;「曼達」是諸佛的淨土;是清淨的 、沒有染汙的;或解釋爲壇城。獻曼達可分爲兩種:四加行中爲積聚福德智慧資糧的第叁加行和灌頂、口傳、教授時爲積聚領受資糧或感恩所作的獻曼達。
仁波切並且特別囑咐:「身爲金剛弟子,金剛薩埵是必修,而獻曼達是必備必懂必學的。」大家有幸齊聚在 導師眼前成爲金剛昆仲,可要記得互相提醒 仁波切這個教導。
把握珍貴人身
「我們有幸獲得人身,是我們最大的財富,當遠離一切悖離佛法的無義之事,藉此行善積福。若放棄修學獻曼達的大好機會,而忙于追求世俗擁有,是愚不可及,因爲努力不一定成功,還需福報的助力,而獻曼達能助行者快速累積福報資糧。」
要相信獻曼達的功德利益,並且用心修學,必有好的成果。 仁波切說准備好就可以開始修,不用挑日子,修習獻曼達要達到111111遍才算圓滿。若是很窮沒有辦法准備上好的曼達盤,也可拿個碗當曼達盤來修。當年宗喀巴大師是個貧窮的放牛的孩子,只能刨石頭當曼達盤,卻能以堅定的毅力,手肘都磨到見骨,努力學修獻曼達,因而成爲最富有格魯巴的宗師。
打好基礎功夫
在修行的功課中,是否可以只修獻曼達?對這個問題, 仁波切有明確的開示:「能同時修習皈依大禮拜第一加行,和金剛薩埵第二加行,最爲圓滿。」,並用一個比喻來作說明其中的道理:「如同有仙人帶我們到遍滿黃金的金山,如果我們以破袋子撿拾金寶,貪多而企圖裝滿整袋,結果會落得寶物漏失,整袋空空,一件也得不到。因爲沒有准備好,身體的業障沒有清淨,心靈的染垢沒有除,無福消受珍寶,縱有金山銀山,看得到卻用不到。」
心靈滿足最富有
「不管時局怎麼變,心靈滿足的人是世上最富有的。此生早有定數,能改變的是自己的想法。」
在這經濟不景氣的年代,因爲 仁波切的慈悲加持,我們仍然可以不斷地增長福德智慧資糧。獻曼達的教導爲今日的與會信衆者直指一條富裕的康莊大道,也堅固弟子們持守菩提心的信心。慈悲的 仁波切引領我們從俗世的紛擾中走向淨土,共創美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