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你可以不生氣 第七章 化敵爲友▪P2

  ..續本文上一頁都貝格萊德(Belgrade),才是停止南斯拉夫種族歧視問題的唯一方法,他們都相信已別無他方法。由于缺乏深入觀照與禅修的能力,他們無法看到在戰爭前就已浮現的問題而試著去解決。暴力永遠無法帶來和平與真正的了解,只有深入觀照戰爭的根源,才有可能重建和平。

  如果你是個好修行人,可能已有比別人更深的洞察,或已知有其他比使用炸彈或暴力更好的方式,來解決種族歧視的問題。現在地球上隨時都可能爆發很多戰爭,如果你是個支持世界和平的人,就該警覺到這點,並盡全力結合周圍的人阻止戰爭的爆發,阻止它製造更極端的暴力。如果你想停止發生在科索沃(Kosovo)的暴力介入,就得提出別的解決方案,如果有很好的想法,應該告訴立法委員,敦促他們進行調停,如此就可以采取更多正面的行動。爲了能在停止戰爭與暴力上達成共識,我們需要學習以國家的立場靜座觀照,而不只是從個人的立場出發。

  達成共識

  有位年輕人是素食者,他之所以吃素,並非因爲宗教狂熱或標新立異,而是出于正念。父親對他的改變相當不悅,因此他已經很久未享受和諧、快樂的家庭生活了。他知道自己不會改變吃素的決定,因爲吃肉會讓他變得很糟,雖然他無法改變自己去取悅父親,但是他也不想讓家裏緊張的氣氛持續下去。最後,他以智慧解決這個問題,並非消除地接受這樣的情況。

  有天他帶了一卷錄影帶回家,對父親說:“爸!這裏有卷很棒的紀錄片。”然後開始播放一部有關屠宰動物的紀錄片。當父親看到屠宰動物的畫面後,心裏非常痛苦,也決定不再吃肉。這樣的覺照是很直接的,絕不只是一個念頭。年輕人既未使用暴力,也未讓痛苦控製他的決定,他以愛、慈悲與智慧采取這項行動,成功地說服全家人停止吃肉,並讓慈悲在他們的內心滋長。他這種放影片的行爲是非常有技巧,又充滿愛的。因此,當你采取有技巧的行動時,就能獲得很大的勝利。

  你可能有某些深刻而有智慧的見解,因而滿懷慈悲,內心生起一股想要改善現狀的動力。但單靠你一人的力量,所能做的非常有限。但是絕不能把你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即使你能暫時強行灌輸給別人,所灌輸的只是一個想法,不是真正成熟的見解,因爲真正的見解不只是一個想法。所以,要能真實地與別人分享見解,你應該製造一些情境,讓其他人能經由親身體驗獲得與你相同的見解,而不只是相信你所說的,這需要技巧與練習。

  讓愛重現

  在梅村,我們有個大約二十二歲的年輕師姊,她讓一對發誓不再見面的母女和好如初。在短短的叁小時中,她解決她們之間的沖突,並讓她們在最後練習了“擁抱禅”(hugging meditation)。她們輕輕地擁抱彼此,念念分明地呼吸幾次。她們練習:“吸氣,我覺知到我正活著;呼氣,我覺知到所愛的人也還活著,她就在我的臂彎裏。”她們練習念念分明地感受因對方的存在,自己是多麼幸福。她們完全地活在當下,將自己投入彼此的擁抱中。這樣的擁抱有很大的療效,透過這樣的練習,她們了解自己如此深愛對方,過去她們並不知道這點,從不知如何有技巧有技巧地表達自己與傾聽對方。

  即使內心充滿憤怒與恨意,不表示你的愛與接納的能力已經消失,如果你是個有修行的禅修者或平使者,就可以幫助自己與其他人重視心中的愛與了解。請勿認爲自己心中已沒有愛,這不是真的,愛永遠都在你心中,就如同陽光一樣,即使現在正下著雨,陽光總是在鳥雲上方不遠之處,如果到雲層頂端,就會看到陽光普照。所以,如果相信心中已沒有愛,只能去憎恨他人,那你就錯了,等到那人去世,你就會哭著希望他能回來。這表示愛還在那裏,所以你應該在那人還活著時,給愛一個重生的機會。要讓愛重現,你必須懂得如何控製憤怒。因它總是伴隨困惑與無知而來。

  超越你對別人的評斷

  假設你是個五歲小女孩的老師,當媽媽到學校來接她時,你發現這母親非常急躁,讓小女孩受了很多苦。這時你可以做什麼?有很多事可以做。因爲你是小孩子的老師,她會聽你的話,你可以幫助她了解自己的母親;或給她一些機會,讓她說出與母親相處上的困難,即使她只有五歲;你也可以扮演一個好母親,告訴她你們可以一起幫助她的母親,教她在母親生氣或使用暴力時,如何反應才不會讓情況變得更糟。幫助小女孩非常重要,當她內心有了轉變,她對母親也會産生正面的影響。

  身爲小女孩的老師,你也有機會接觸她的母親。如果你有慈悲心與正見,就能幫助她的母親,否則只會評斷母親是錯的,女兒是對的。你只會譴責她虐待孩子行爲,反對她對孩子所施加的暴力,但這只是表達你的不贊同,對事情毫無助益。你必須采取正面的行動,爲了這受虐的女孩子與她的父母,必須以你的慈悲心與正見采取行動,如果不能幫助她的父母,你也無法幫助她。或許你會把孩子當作唯一的受害者、唯一需要幫助的人,但是如果你真想幫助她,一定得幫助被你視爲敵人的父母,否則你也無從幫助。想想看,她的父母是那樣無知、充滿暴力與憤怒,孩子當然會受苦,所以你必須同情她的父母,看到他們痛苦的根源。爲了好好照顧我們的兒童,所有的教育人員都應了解到這點,並幫助我們去照顧那些父母。

  爲我們的國家服務

  法國政府一直非常有遠見地致力照顧有暴力傾向的年輕人,他們知道年輕人的暴力與痛苦來自社會。爲了采取正確的行動,我們必須像醫生一樣地傾聽,小心地傾聽這社會的運作方式,看看爲何年輕人會變得如此暴力、易怒。如此一來就會發現,其實他們憤怒與暴力的根源來自于家庭與父母的日常生活方式,同時也會發現家庭的暴力根源,可追溯到社會的組成方式與人們的消費行爲。

  政府也是人民,因爲政府是由父母、兒女所組成。這些父母、兒女也都帶家庭的暴力根源,所以如果法國總理不練習深入地觀照,不看看內心的憤怒、暴力、沮喪與痛苦,便不可能了解年輕人的暴力、憤怒與絕望,你也必須了解內閣、青輔會會長、教育部部長所受的痛苦。身爲這個國家的公民、政府官員,我們都必須開始行動,但是行動應該立基于什麼呢?應該立基于真正的了解。

  如果我們已經盡心地練習觀照社會憤怒與暴力的根源,就會對年輕人充滿同情。我們會發現拘禁或懲罰他們,根本無濟于事,這正是前法國總理喬斯班(Jospin)所說的,他與幕僚真是有智慧,而身爲公民的我們,也要幫助政府深化這樣的想法。不論我們身爲教育家、父母、藝術家或作家都要修行,這樣才能有足夠的智慧幫助政府。

  即使你是在野人士也要如此練習,當你幫助執政掌時,就是在幫助國家,畢竟你要幫助的是國家而非政黨,如果現在總理有機會改善年輕人的現況,你能爲國家做的就是貢獻你的意見與協助。這不表示你背叛了人民或政黨,因爲你的政黨之所以存在,是爲了服務國家,而非要爲其他政黨或當局製造難題。所以,身爲政治家的你必須修習“不二”,必須看到慈悲心應淩駕于政黨的利害關系之上。你要的不是結黨營私的政治,而是有智慧的政治,一種具有人文思想的政治,目標在創造社會的和樂與轉化,而不光是獲取權力。

  

《你可以不生氣 第七章 化敵爲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