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居第二十八日(一):在學佛的旅途中珍惜福慧

  

安居第二十八日(一):在學佛的旅途中珍惜福慧

  

描述極樂世界水的莊嚴、如意性,實際是描述我們的出生之地,即往生最初所接觸的一個勝緣的相貌。因爲一切凡夫有情對自己此一生的出生沒有記憶,所以對新生、往生這個話題,一般人都是模糊的,大家都在相互地取用一些概念去套定臨終與往生。又因爲大部分人對死亡也一無所知,或者說沒有記憶,所以在生死交接這個過程,大部分人就會有中陰狀態,這就是意識的徘徊與猶豫,最後由業風的吹蕩,使他趣向于某個道,有個歸向,即根據其業力成熟的對應之道,若人道,若鬼道,天道,乃至地獄惡鬼,修羅等,中陰的主體來源就是我們心意的不定向與模糊。

  

我們學習阿彌陀佛國土的十七種莊嚴,其最重要最重要的一個學習目的,是讓大家不斷地認知我們在一個違性的國土中生活。我們已經熟悉了這個違性作爲的世間,多與無明相應,許多東西我們是不可知的,從日常生活的起居、穿戴、人事交往、說話、思維之中,人多有不自知,很多人認爲是給別人做的,或者說是爲了應酬別人而做。比如有的人上班遲到了會很得意,認爲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一樣,爲什麼呢?——這個工作不是他主動的一個願望,他爲了生活掙錢去做,但是心裏有一種抵觸,于是就用遲到來表現。這是無明所牽製的,這種牽製實際是違性的一個殘余。

  

所謂違性,就是計較與得失。在得失大小中不能均衡自己就會這樣,在寺廟中我也經常聽見出家師父說類似的話,有人說我今天又沒有上殿,或者怎麼樣了,他心裏是得意的,因爲他不是主動地來完成自己人生的本份事,或自己人生的意樂與財富。實際我們自己的行爲,它本身是財富,這個東西盡了,你就該病倒了,該死掉了,你想作爲是不可能的了,到那時候你就知道一切作爲都是福德

  

那爲什麼人在有作爲能力的情況下,他就用這種不作爲來欺騙自己與消耗自己的福德呢?我們把一個人關在籠子裏、關在監獄裏,讓他沒有作爲,他的財富就蕩盡了;看到一個人衰老了、疾病了、殘疾了,我們就說這個人福報盡了。但我們平時還年輕,還有體力,還年輕,還有思維,一旦讓他作爲,他就會逃避,或者說心裏就會有抵觸。這個抵觸是十分不可思議的,因爲是違性的,得失不均衡時,就有乖逆的心。所以一定要注意,我們生命中的這些消耗實際是我們對自己生命財富的一個扼殺。所以我們稱這個世間是一個違性作爲的世間,我們的作爲多是自我減損的。

  

有的人上課、念佛時故意出個怪音,讓大家都念不成,這就象小孩子把一個東西打掉以引起關注一樣的,爲什麼會這樣呢?他心裏有一種殘缺,或者一種不滿。他又不知道這個不滿是什麼,被無明的一個習慣蒙蔽著,怎麼辦呢?他就用一個違逆的行爲造成對大家的沖擊,以平衡這種心理,這是十分普遍的。

  

人對自己生命的財富,或者說對自己此生的福德因緣要認真啊。真若是把我們所有的作爲能力廢除了,關到一個不能作爲的地方,你會有什麼感想呢?你會感覺到那就是監獄,那就是很殘酷的地方,或者說那是不堪忍受的。但是我們現有的人的很多作爲在趣向于以後的自我關閉!有的人在用愚癡關閉自己人生的財富,不要說增上修持了。有的人在用嗔恨、怨恨關閉自己。今天我就接到兩個短信,一個怨恨十分大的居士,他怨什麼呢?他生活的不順利、工作的不順利、家庭的不順利,包括學習佛法的不順利。他認爲學佛應該得到什麼呢?大福大貴。好比說以前一天能掙十塊錢,現在一天能掙到一萬塊錢,可能這才是學佛了,要不然學佛肯定出問題了。他說了很多很惡性的語言,對社會,對國家,對一些機構,當然包括一些所謂的佛教團體,說了很多過分的話。這個怨恨啊,令心迷失,喪失福德。也就是說你現在還可以做的事,你都不願意去做了,而是在怨恨,不平不滿。

  

前些天我們學到六道會聚所表現的狀態,你和曾在地獄、惡鬼、畜牲,或者說人道天道等相處過的人,他會對你表現什麼,或者說你現在所守護的是哪一道的一種心理來交往?這無外乎是想提示大家——我們在學佛的這個旅途中,應該珍惜自己的福慧。還有就是——意樂是十分重要的。在行爲、作爲上的意樂,即智慧的引導,十分重要。你怨恨,也還是要作爲,而怨恨的結果大家都是知道的,那是地獄之報,但你若有意樂,那是天人之報,你在現實中就享受到天人的心智。

  

我們做每一個事情,就可以用意樂的心,包括念佛憶佛,當然也可以甯靜清淨的心去憶佛念佛。意樂的心起碼是個健康的增上業、增上修爲,對我們是有益的。很多人認爲我甭著個臉或者跟誰較著個力量,我就能修持,那修不成的。

  

我們以無染的心、慈悲的心、感恩的心這叁種心修持,那就會斷除煩惱,有恩德可得,也就有智慧所生。意樂實際是智慧所依,它使我們的現行有增上。我們無染的心也有現行的增上,我們利于世間、感恩他人,也有現業的增上。作爲一個修行者,我們若不做增上的修持,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作爲結果呢?你就逐漸感覺到你的修行越來越沈重,越來越迷失,爲什麼呢?你的作爲的果報會相反,與我們的願望是相反的。沒有人去願意去痛苦、願意墮入叁惡道的,但是假設我們是依叁惡道的心智去行事、作爲,那個果報是必然的!因爲你沒有出離因果循環的這樣一個世界,你的意識生命,還在這個世界的依正二報中循環,所以在這種循環中,增上的作爲是十分有益的,你會日日,起碼說月月中,或者說有一段時間的修持中,感到生命變得輕快,變得喜悅,變得有價值,變得主動起來了,不再那麼沈悶壓抑,不再那麼迷失了。

  

我們在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迷茫,所以我們去觀察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使我們有一個自我超越,要不然我們生生世世就會沈浸在自己的業力中。但是現在這個減劫中,多行墮落,大家可以去觀察,大部分人的行爲是墮落的,未來是會不如這一生的。我們都知道,往高處走一步看著有一些吃力,但是眼界也就更開闊一些,再走一步,又有些吃力,你就更開闊一些,如果你走到人類的頂峰,就看到整個人類的所有作爲,它的得失、過程。我們修行的人,就要逾越叁界!或者說我們念佛的人,要仰仗佛力直接逾越叁界!這樣就要遠離這些墮落的行爲。可以觀察,在不念佛時,我們平時的思維、交往、言行是不是墮落的?或者說對他人有沒有增上,即無染的、喜悅的、感恩的這樣的真誠?有沒有從心念裏是無染的,是感恩的,是有快樂的,輕安的這樣一個作爲?

  

(歲次辛卯五月十叁 2011年6月14)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