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知過改過無過

  知過改過無過

  

  曾子曰:「吾日叁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賢人有道德、有情操,況且每日反省,時時自我警惕,何況是我們無德行、常造惡的一般凡夫呢?

  

  人生不外乎二件事,便是學習「做人」與「做事」而已。

  

  「爲人謀而不忠乎?」是反省我們「做事」的態度。大部分的人,不願全心全力爲公司付出,爲社會貢獻,爲全人類謀福祉;只願爲自己的家庭,或所愛的人犧牲奉獻;甚至有些人,自私到不願爲任何人付出,包括自己的親人。人不要凡事只想擁有,卻不願貢獻一點心力。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是反省我們「做人」的道德。人不可輕言寡信,朝令夕改;不可重貴輕卑,攀附權勢,欺壓弱勢;不可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不可不守倫理,不敬師長;不可不重仁義,忘恩負義;不可不知廉恥,無慚無愧;不可玩弄于人,自以爲是;不可傷天害理,不知因果。只管自己有無對不起人,不要瞋恨計較人負于我。

  

  「傳不習乎?」是反省我們「學習」的精神。老師教導我們如何「做人」?怎樣「做事」?然而我們總是應付了事!課前無預習,課後無溫習,聽完就算了,也不去思惟所教的道理,總以爲懂了;等到遇到事情,便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這不但對不起老師,也對不起自己,則學習有何意義?

  

  從今以後,我們應老實面對自己,而不是做給人家看。首先要「知過」,知道自己不好的習氣、錯誤的觀念、不當的行爲及言語。不要逃避自我的內在,時時深入內心,去察覺動機及深層的意識,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有那些過錯。

  

  再來要「改過」,知過若不能改,又有何用呢?改要從「起心動念處」下手,因爲一切爲心所造。改過的心要堅決,不可退縮,不可放棄,時常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改變」!

  

  最後要「無過」,顔回不貳過,常爲後人所景仰。佛家有言:「菩薩畏因」,亦是要我們達到無過的境界。此路雖然遙遠,肯走也必然會到,切莫望言興歎!

  

  何謂過?「惡不該爲而爲,善該爲而不爲。」犯此便是過矣!若是還未能知曉,可參閱《了凡四訓》、《論語》、《地藏菩薩本願經》,自能善惡分明,不造諸惡,衆善奉行。

✿ 继续阅读 ▪ 唯心是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