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利益大衆的良策

  利益大衆的良策

  

  對人感到複雜,是因爲不懂人性;對事覺得困難,是因爲不懂方法。智者善于觀察一切事物,愚者只是被觀察的對象,故我們當時時觀察自己的身、口、意,清楚自身的語言模式、行爲模式、思考模式,進而觀察所有的人、事、物等。

  

  大部分的人,在他們的潛意識裏:不想改變自己,卻想改變別人;只想幹涉他人,卻不願自我約束;想要占有對方,卻不願讓人牽製;遇到事情發生時,便立即找其借口;心中貢高我慢,而常輕視于人;只接受合于自己的觀點,卻不認同別人的看法;不是攻擊對方,便是逃避事情……

  

  我們有如實的察覺、發現,內在錯誤的知見嗎?若能深入觀照,您還會指責他人嗎?老子說:「聖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做自己應該做的,而不去責備和要求別人。六祖大師亦言:「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修行是修其心,因此時時觀心,察覺自己的無知、偏見、固執、叛逆、汙穢、邪念、自私、爭奪、欲望、敵對、狂妄……,種種障礙自己錯誤的思想,去改變、修正;並非像一般人,去說人長短、道人是非,這樣只會徒增無明和貪瞋癡,而造無量無邊的罪過。

  

  明白自身之後,就容易了解別人。因爲,與人相處,才是最難的!一切罪過因人而起,一切功德也因人而生,所以修行要在人群中曆練;但要曆練之前,應當深知人性,才不會觸犯「人性的弱點」、「人性的防衛」、「人性的尊嚴」,故我們當要學習“善觀于人”。

  

  第一、 不要用行動約束于人:人類除了求生存之外,更渴望的---便是自由。

  第二、 不要用言語說服于人:人性喜歡統治別人,掌控于人,而不喜歡被人征服和駕馭。

  第叁、 不要用想法改變于人:想要自我改變都很困難,那要讓他人改變(思想、言行、慣性)更是猶如登天。

  

  既然不要改變別人,那是否改變自己?改變!是一種障礙的突破,如粉碎自我的執著、自我的設限、個人的好惡及種種的慣性等等。但對于別人呢?就不是如此!

  

  那該如何?不是改變人,而是善用人!我們先要「觀察人,知其性,用其長。」不論他是否好壞、善惡、智愚、強弱、男女、老少、尊卑、親疏,並不影響“善用其人”的道理。

  

  用人並不一定指上位者,或是領導、管理者,而是人人皆可用。老板可用員工的才能,員工可用老板的資源;主管可用部屬的忠誠,部屬可用主管的才幹;前輩可用後輩的服從,後輩可用前輩的經驗;智者可用愚者的無知,愚者可用智者的智慧。以此類推,我們可善用于人,而不與人作對、抗衡、較量、分別,自然您的人際關系就會趨于和諧、圓滿。

  

  用人的目的,不是在利用人性,而是在幫助人類。若別人不能接納您,親近您,那我們又如何去改變人、影響人呢?故菩薩道的行者,常用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去接近衆生,利益大衆,使人人學佛,個個成道。

  

  總而言之,先觀察己,再觀察人;先知其己,再知其人;先善用己,再善用人;先改變己,再改變人。如此次第依循,才是利益大衆的良策呀!

✿ 继续阅读 ▪ 有無皆無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