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確學佛

  正確學佛

  

  說學佛,卻不懂佛;談修行,卻不會修;論心性,卻不識己。只會終日將這些名相挂在嘴邊,自欺欺人,不知「誤」了什麼?

  

  許多人未學佛之前,觀念就不太正確,以致帶著錯誤的知見來學習,又沒有善知識的引導;或雖遇到,因自己貢高我慢、習氣難改,始終不能調伏,因此學習不得力,甚至越學越偏差,與社會的看法産生對立,和人群的關系越趨疏遠,故常被世人所批判及不認同。

  

  像這種人,就像瞎子摸象,以自我的偏見、主觀和好惡,認爲這就是所謂的修行,因此總是執著一邊;不是著有,整日做功課;不就落空,只會光說不練。這樣一直下去,不但不會見性,反而徒增邪見與無明,唯有中道,才是真實的智慧。

  

  或者常看別人怎麼修,自己就跟著做,或者幹脆依賴師父或老師,不然就直接依靠佛菩薩;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及鴕鳥心態,根本就是迷信、盲目,和外道沒有兩樣。還有一種自我放棄的人,學佛唯求保平安,下輩子不要墮叁惡道就好。

  

  爲何想學佛,又始終不願去明白如來真實義呢?可歎!可悲!可憐!可惜!

  

  佛說一切法的用意,就是要讓我們自己去解決煩惱、摒除障礙、降伏妄心、破掉執著,將無明徹底去除,而恢複本來「清淨」的心;以「平等」的心來觀察一切,以「平常」心來面對周遭的事物,以「智慧」來處理問題,以「慈悲」來幫助世人,這才是佛陀的本懷。

  

  學佛切莫被文字、名相所綁,經文分明說得很清楚,是我們誤解而作繭自縛。應以現代人的觀點,語言模式來認識佛法、學習佛法、解說佛法,實踐佛法,方可自度度人。有了清楚的概念之後,便可好好的學佛,其次第分爲:信、解、行、證。

  

  一、「信」即是深信佛、法、僧叁寶及心。信「佛」是一位已成就,人格圓滿的大覺者;其所說得「法」,皆集結于經典裏,故應深入經藏,只要依法修行,任何人皆可解脫自在;「僧」即是具有清淨、慈悲、智慧之義,若對方具足其中的一項,則可跟這樣的善知識學習。「心」就是自心,依深信叁寶之心,您定可成佛;且心生萬法,用此法來利益衆生,卻不著諸相,其心自然清淨。

  

  二、「解」即是理解真相、明白自己。平常在家可以藉由閱讀、讀誦、抄經,上課時專心聽經聞法;不論自修或學習,看過、聽完後,應當思惟經中的法義,直到明白爲止。切勿思惟不出所以然,以後就懶得思惟,因而放棄思惟,涅槃經所言:「一切善法無不因于思惟而得,何以故?有人雖于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專心聽法,若不思惟,終不能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叁、「行」即是依教奉行,落實于生活。學佛不是名詞,而是動詞。以行動來改變自己的身、口、意,以實際來利益大衆,不論親疏遠近,皆要怨親平等,就像父母對待子女般,那樣的無私。

  

  四、「證」即是達到圓滿的人格。當您願意摒棄內在的貪婪、瞋怨、愚癡、傲慢、邪見及私心,自然展現出慈悲、祥和、清淨、智慧,以及不可思議的能力,那時人們便稱:「您是佛、菩薩」。

  

  奉勸諸君!您來世上不要空走一回,要相「信」真理的存在,接著去瞭「解」人生的意義及目的,當明白之後應該力「行」于生活,真心去幫助別人,漸漸升華自己的生命,讓您高貴的情操,像陽光般普照每一處黑暗的角落,這才是學佛的目的。

✿ 继续阅读 ▪ 花落水流自有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