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動機的重要

  摘錄自《法》一書

   佛住世時,印度有一位信佛的國王,他計劃舉辦一項法會,法會中,佛及其皆獲證悟的五百羅漢弟子將可結夏安居叁個月。其間國王將提供他們安居的園林,並且供養他們所需的衣食。當佛與諸弟子前來安居時,他們每天照例將所行之功德回向一切衆生。午餐後,佛都會誦祈禱文,大意是:願國王因舉辦此次結夏安居而獲得的功德,爲一切衆生所分享,令一切衆生共享其益。

   當時城中住著一位行乞的老婦。她雖貧窮不堪,但心地善良,看到國王行此計劃,她心中自念:“太好了!這個人由于前世積聚福德,今生有幸成爲具大權勢的國王。現在他利用爲王的機會供養佛及佛的侍者,從而確保福德不斷積聚,智慧不斷增長,以及在解脫道上不斷前進。真是太好了!”這位老婦見國王行善,心中確實感激和高興;她因有人積聚如是福德而衷心喜悅。

   有一天,午餐之後,佛轉過頭來對國王說:“陛下,我該像往常一樣以陛下之名作功德回向呢,還是該把另一位比陛下功德更大之人的名字加上去?”國王自忖:“他在說些什麼?不可能有誰的功德比我的還大。”因此他說:“尊者,若真有人比我的功德大,務請代其將功德回向一切衆生。”于是佛開始將行乞的老婦所積功德回向一切衆生。這樣進行了好多天。每天佛都用老婦之名,而不用國王之名,致使國王感到沮喪。

   此時,大臣開始討論如何才能讓國王高興。其中有一位很聰明但也頗爲狡猾的大臣想出一個計策。他設食供養佛及五百侍者。那是上等的果宴,水果都將用大盤子端上來,准備好了之後,他囑咐端水果去佛堂的仆人們說:“入佛堂前你們要故意失手,把水果翻落在地上。”

   于是衆仆在端水果到廟裏去的時候,故意弄翻果盤。像今日一樣,當時印度有很多乞丐,他們看到水果掉落滿地,就都趕來拾取。狡猾的大臣命諸仆驅散乞丐,並且指著那位老婦說:“對她尤其不能客氣。”諸仆聞言,就對老婦拳打腳踢,不讓她接近水果。老婦被毆,大怒,完全失去了對國王所作功德的隨喜心;她的忿怒把她的善良心態摧毀無遺。

   當天佛在餐後作功德回向時,又在祈禱中用國王之名了。

   在場的很多弟子對此深感不安,起大疑惑,他們不懂爲何佛先用老婦之名代替國王之名,如今又把國王之名換回去。他們問佛,使得佛有機會說明這種情形不僅是由業的作用所造成,同時也顯示我們心態的極端重要。

   其實,在任何情況下,我們的心態都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

  

  

✿ 继续阅读 ▪ 觀死與無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