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歸依呢?
答:受歸依時,不但是形式上的問題,更是心性上的問題。受歸依時,不僅僅口中念著,心裏還得想著。最主要還是在于心的領受——納受叁歸的戒體,戒體必須是早已先受了叁歸戒的人,師師相傳,這是法統的一脈相承。在凡夫而來講,不能無師自證,所以叁歸依,不得在佛菩薩形像前,自誓自受。由此可知,求受叁歸依的莊嚴性、嚴肅性、重要性了。
怎麼歸依呢?
答:受歸依時,不但是形式上的問題,更是心性上的問題。受歸依時,不僅僅口中念著,心裏還得想著。最主要還是在于心的領受——納受叁歸的戒體,戒體必須是早已先受了叁歸戒的人,師師相傳,這是法統的一脈相承。在凡夫而來講,不能無師自證,所以叁歸依,不得在佛菩薩形像前,自誓自受。由此可知,求受叁歸依的莊嚴性、嚴肅性、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