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前行法對死亡准備的重要性

   我們若能好好觀修四共前行“轉心四思惟”,便能幫助我們減少對輪回的貪著,激發出離的決志。而這也正是我們把握“生處中陰”以從事死亡修持的主要策動力。

   在四不共前行中,首先是“皈依大禮拜”,它包含了“皈依”、“發心”二法要。

   皈依,是我們對佛、法、僧等叁寶以及上師、本尊、空行護法等叁根本具備信心和虔敬,依止他們行于覺道,並求其護佑與加持。

   我們在生時,若能對叁寶、叁根本懷有清淨的信心、虔敬,真正以他們做爲生命的皈處;當我們面臨死亡時,便不會驚恐慌張、茫然無措。同時,也會在這生命最最緊要的關頭,得到他們的護佑與加持。

   我們在中陰時,若能一心皈依佛衆、本尊,便可能因而獲得解脫。

   菩提心能使我們在臨死時不會隨業惑煩惱流轉。再者,菩提心具有很大的加持力,能加持我們認知中陰、從中陰出離。

   修持金剛薩埵法能幫助我們淨除罪障。

   罪障淨除,能使我們在臨終時免除惡緣障礙。罪障淨除,也能使我們在中陰時,不會畏懼諸佛智慧的光芒;能實時認知佛與智光,並生起信心、虔敬,因而獲得解脫。

   獻曼達,也就是將自己所有的一切奉獻出來做爲供養。在我們臨死時,若能將我們生時所貪著的一切都獻出來做供養,也就能除滅我們的貪著,斷除輪回的羁絆。

   上師相應法能幫助我們迅速獲得加持。它能幫助我們在中陰時認知中陰,因而獲得解脫。尤其是在臨命終死時,若能觀想阿彌陀佛與自己的上師是無二無別的,我們便能更快地獲得加持,因而認知中陰。

   止的修持能使心變得清明、不散亂。它是一切法要能發揮效益的共同基礎。在臨終時或死後的中陰階段,我們更需要擁有一顆清明、不散亂的心,來幫助我們認知中陰、抉擇道路。

   空性的觀修能使我們了解生、老、病、死等一切萬象皆不具實有性,只是顯現的幻相。在「中陰聞即解脫」經文中,有二個關鍵詞會一再地出現──一個是「幻境」或「自心所顯的境相」,另一個是「認知」。

  當我們在中陰時能認知到一切的中陰境相皆不具實有性,都只是自心所顯的境相時,我們便能因而獲得解脫。

   我們若能具備上述的前行法要和止觀基礎,也就能進入到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修持。

   生起次第若修得好,在中陰時,當寂靜尊、忿怒尊現起時,我們就能很容易地認知祂們。這就好比:對于我們熟悉的人,即使二、叁年未見面,某天他突然出現時,我們也能一眼就認識出來。此外,我們平日觀修的本尊也會顯現于中陰境相中。那時,我們若能加以認知,便能獲得解脫。

   圓滿次第中,特別是心性的禅修,對于中陰的解脫最具重要性。藉由大手印、大圓滿心性禅修的修持,我們若能徹底地證悟心性,便能當生成就而超越生死。即使我們未能徹悟心性,但對心性已有所認知並且熟悉。這樣的修持也能使我們有機會在臨死中陰基(母)光明現起時,實時認知光明而獲得解脫。即使錯失了基光明,在其下的各個中陰階段,心性禅修仍然是獲得解脫的最佳法門。因此我們可以說:心性禅修是最殊勝的死亡准備法。

  (編注:關于解脫共道的基礎法要,請參仁波切中文著作《明心之旅》。若想獲得直接而完整的教授,則請參與仁波切在世界各地開講的「大手印閉關課程」。關于專道的修持,中陰教法──請參閱「飛越鐵達尼」全集;頗瓦法和彌陀法門──請參閱「蓮生願」全集。)

   但爲那──生命終點的一躍

   一個以「解脫成就」做爲此生終極目標的人,他是不會爲了現世的安樂而做無謂的營求。他在現世的一切作爲,直接或間接地都是爲了那生命終點的一躍──躍出輪回的深淵,躍登圓滿的佛地。因爲他深知死亡是成佛解脫的快捷方式,而成佛方是究竟的自利,也方能究竟地利他。

   在座的各位,您們若能在「生處中陰」時做好穩當的死亡准備──領受解脫共道法要和死亡專修法門的口傳、灌頂、教授,並如法修持。這樣,便是爲自己在生命終點的那一躍,備妥了可信的跳板。

   我們在「生處中陰」的准備愈是完備,我們在中陰時──不論是完全依靠自力或需要依仰他力──能得解脫的條件也就愈充分。同時,我們也就愈有能力提供他人助力,助其于中陰獲解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