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一一七集) 1995/5 美國淨宗學會 檔名:09-23-117
請掀開經本二百六十九面,倒數第四行:
【楞嚴雲∶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雲何二種?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衆生,用攀緣心,爲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衆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我們看這一段,這一段是《楞嚴經》上的經文,在《楞嚴經》上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經文。諸修行人,是指佛法裏面,無論是顯教密教、大乘小乘,所有一切宗派都包括在其中。爲什麼修行不能成就?無上菩提是講成佛,修行目的就是要成佛。四弘誓願裏面最後一條說∶佛道無上誓願成,目的是成佛。爲什麼成不了?當然這個地方所說的無上菩提,是指究竟的佛果,可是廣義來講,得成菩提就行了。就如同本經裏面所說,圓教初住菩薩以上,都是成正果的,我們一般講正等正覺,都是成正果的。大乘經上常講的諸佛如來,都是包含圓教初住以上的這些菩薩。《華嚴經》上所謂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都是證果,都是此地說的。他成就不了,修得算是不錯,路子沒有走歪,就變成聲聞、緣覺。聲聞、緣覺,我們一般講小乘人辟支佛、阿羅漢,變成這一類的,這算是修行不錯的。在佛法裏面說,沒能成正果,算是得了一個小果。在無上正等正覺裏面說,他沒有成就正等正覺,他也算是正覺,這算是不錯的。
底下一句就不好,「及魔眷屬」,這是連小乘聖者都不如。什麼原因?佛在下面給我們說出來了。這一段開示對我們的確重要,因爲經上所講的,跟我們現前所接觸到的、所看到的,確確實實有不少好心學佛的人,正如此地所說的都變成魔眷屬,這是非常的可惜。至於魔眷屬是哪一類人?《楞嚴經》上講得非常詳細,是在這部經,《楞嚴經》分量很大,一共有十卷,後面的叁卷,八、九、十叁卷,裏面給我們詳細說明五十種陰魔。可見得,那個五十是五十大類,每一類裏頭無量無邊,你學佛學錯了變成魔,這是非常的惋惜。他的根本原因,皆由不知二種根本。換句話說,不僅是魔錯了,學佛學變成魔了,現代妖魔鬼怪都有,學佛學成妖魔鬼怪,你說這是多可怕的一樁事情!即使阿羅漢、辟支佛也是錯用了心,但是他用的心雖然是錯了,他所依據的理論跟方法是正確的,所以他還能成一個正果。如果他依據的理論方法稍稍有一點偏差;實在講,理論方法哪裏會有錯誤?是他用錯了。用的心也錯了,把方法理論用錯了,那就變成魔。
這兩種根本,第一種就是「無始生死根本」。無始劫以來,我們在六道輪回裏頭生死死生,到底是什麼原因?爲什麼我們不能夠脫離六道輪回?佛在這裏說得很明白。「則汝今者」,《楞嚴經》上這段話,是釋迦牟尼佛對阿難尊者說的,這個汝是指阿難。阿難是代表我們大衆,佛對阿難說,就是對我們說。「與諸衆生」,與一切衆生,這一切衆生包括的範圍就非常廣大,學佛不學佛的,只要在六道裏面這些衆生都包括,他爲什麼會在六道輪回?爲什麼受這些苦難?用攀緣心爲自性者,這就是錯用了心。什麼是攀緣心?攀緣心就是講的心意識,法相宗裏面講的八識,八識心就是攀緣心,我們都用的是這個心。如果不用這個心,那就成了無上菩提。用這個心,就永遠成不了無上菩提,這是諸位一定要曉得的。
八識心究竟是怎麼回事情?這個要說起來非常的深,非常廣泛,不但不好懂,實在也不好說。像法相宗的經論,在所有宗派裏面它是最多、最豐富的,專門討論這個問題,這個問題非常微細。簡單的講,我們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說明八識它的性質。前五識它的作用,是接觸外面的境界,它主要的一個功能是接觸。眼識見色,耳識聞聲,這是它重要的功能。所以眼不能見,眼裏面的識才能見。人剛剛死的時候,他眼睛還好好的,他爲什麼不能見?眼識沒有了,識離開了。所以雖有眼也不能見,雖有耳也不能聽,識離開了。八個識離開有先後不同,眼識是最初離開的,比較起來耳識離開就比較晚,所以雖然他不能見,他還能聽。
第六識的功能是分別,我們一見,見到就能夠分別,這個是花,這是黃色的、這是綠色的,分別的這個功能是第六識,這是意識;如果沒有意識,他能見,他不會分別。我們常常看到有一些障礙的,我們中國人叫白癡,他就沒有什麼分別;換句話說,他第六意識的功能非常脆弱,他能見,他很難分別。第七識的功能是執著。第八識的功能,我們現在的話講,記憶。你見了之後,爲什麼會記得不忘掉?昨天見到這個人,今天一見面,你爲什麼會認識他?那個印象就記憶在阿賴耶識裏,第八叫阿賴耶識。阿賴耶叫含藏,像倉庫一樣,像檔案室一樣,它把所有的資料都收藏在裏面,下一次再見到這個人,資料庫會把他拿來對照比照一下,他就認識了。這個統統叫做攀緣心,清淨心當中沒有這些東西,清淨心的功能是自然的。它這個功能是有先後的,有次第的,這個叫攀緣心,也就是我們講的用心意識,用妄想分別執著,用這個東西。
從這個地方,我們也想到《華嚴經》上佛所說的,佛也跟我們講這樁事情,他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華嚴》、《圓覺》裏面都說∶「一切衆生本來成佛。」他本來是佛!跟一切諸佛的智慧、德能沒有兩樣。現在爲什麼我們智慧失掉,能力也喪失掉?怎麼喪失掉的?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就是這個東西,攀緣心。你在一切境界當中,你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你的本能就失掉了。所以佛法的修學,修什麼?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去掉而已。無量的智慧德能是自己本來有的,不是修得來的,是本來有的,只是把這個障礙去掉而已。我們本有的智慧德能,不能起作用是因爲有障礙,只要把障礙除掉,本能就恢複。所以佛說得很好,佛不度衆生,你們成佛開悟是你自己本來的事情,佛沒有一點點功勞,沒有幫你的忙,是你自己悟的,自己修的,自己證的,佛不居功。
佛對我們的恩德,實在就是把事實真相爲我們說明了,他要不說明,我們哪裏知道?怎麼曉得這回事情?知道這回事情之後,要認真努力去做。做什麼?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要分別、不要執著。分別執著都叫做妄想;不分別、不執著,就沒有妄想了,那個就是自性起作用。我們能夠離開一分,本能、智慧就透出來一分。所以這個並不是說我們的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智慧德能才現前,不是的。分別執著減一分,智慧德能就透一分;減兩分它就透兩分。所以菩薩階位上,一共有五十一個位次。五十一個位次從哪裏來的?無明破一品,智慧德能就透一分,是這麼說的。實際上並沒有階位,這個諸位要知道,所有一切階位都是佛的方便說。我們一切衆生不曉得事實真相,都把我能夠思惟的,能夠想像的,這是我的心,這是我。西方的哲學家還很自豪:「我思故有我」,我的存在,我存在在哪裏?能夠想像的那就是我,那就是真我;你看,都落在攀緣心上,都落在妄想裏面,他怎麼能成就?這是第一個我們錯了,我們錯用了心。
那麼第二呢?第二講真的,真的我們不曉得,「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前面說過「無始生死根本」,這裏是「無始菩提涅槃」,從兩個「無始」上看,我們就了解生死跟涅槃是一不是二。「無始」兩個字的意思,我們要搞清楚。往往我們看到這個字,産生了錯覺,以爲無始一定是很久遠很久遠,找不到開始,你這個想法就完全錯了。「無始」是根本沒有開始,是這個意思。根本沒有開始,你想想這個事情是真的還是假的?當然是假的。如果有始有終,這個事情是真的。沒有開始,這才是事實真相。迷是什麼時候迷的?一念迷了。覺悟也在一念。這個一念的時間非常的短暫,真是億萬分之一秒。所以不能說它有開始,說它有開始那是錯的,這個話說錯了。可是我們確確實實迷了很久,迷了很久是不錯,可是事實真相還是在一念當中。這個理很深很深,怎麼深?因爲你念念都迷,這個迷的相是斷斷續續,就像我們看電影片,它一張一張的,是連續相。迷是個連續相,你念念迷,所以佛法裏頭常講,「一念相應一念佛」,那一念相應是覺,「念念相應念念佛」。你從那個念念相應,你就懂得無始的意思,無始就是念念的意思。我們麻煩大就是念念都迷。
真實相,前面跟諸位說過很多遍,整個宇宙,佛法裏面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刹那業因果報的生滅相續相,刹那生滅。刹那有多少生滅?佛在《仁王經》上給我們講九百生滅。刹那時間就非常短,一刹那裏面還有九百生滅,這個我在前面跟諸位報告,九百生滅實在講是佛的方便說;真實說,決定不止。我常常講,真實講,一秒鍾裏頭有億萬次的生滅,那是真相。我們從這個地方觀察,是用現代科學技術來觀察。我是因爲看到光的速度,所以我知道世尊這個九百生滅是方便說,因爲九百生滅跟光的速度不能夠吻合。但是現代科學家已經發現還有比光速更快的,光的速度還不是最快的。在過去認爲,光的速度是最快的,現在我們曉得,光的速度不是最快的。光速一秒鍾叁十萬公裏,也就是一公裏光走的速度是叁十萬分之一秒,走一公裏。一公裏很長,我們再把它縮短一公尺,再一公分,再一公厘,你就曉得,那個刹那生滅裏頭的確是不可思議。所以確確實實是億萬分之一秒的速度在生滅,哪裏有開始?所以生滅是同時的,同時就無始,無始就不生不滅。我們的相續相,是每個念頭都迷。那個覺悟的人,第二個念頭覺了,他問題就解決了。如果他念念覺,他就成佛了,這是無始的真實義。所以無始、不生不滅意思完全都相同,跟生滅、不生不滅,意思都一樣的,這是符合本經前面所講的萬法一如、諸法如義。兩個都冠上無始,就曉得真妄是一不…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一一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