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于印度八蚌智慧林
口譯(英翻中):貝瑪秋頓
文字整理及翻譯校對:張晴與蔣秋薩諄
四不共加行,之所以稱爲“不共”,是因爲藉由實修四不共加行中的任一個加行,你均能成就佛果。
你可以在余生中只實修皈依大禮拜及菩提心,就可以成就佛果,就像密勒日巴一樣。
如果你余生只專修金剛薩埵忏罪法像密勒日巴一樣,你也能像他一樣達到證悟。
同樣的道理,獻曼達或上師瑜珈其中任一項也是如此。
任何一個不共加行,都是特殊不共的,爲至臻完美的修習法門。任何一個四不共加行,都完美無缺。這就是其所以稱爲特殊不共的原因。在藏文裏叫做吞夢瑪迎巴。吞夢瑪迎巴翻譯成特殊不共是相當完整的翻譯。 吞夢,指的是共通的、一般性的,瑪迎巴,指的是“不是”。 所以你無法再找到比特殊不共這個用語更好的翻譯,特殊不共。
那爲何我們必須修持四個不共加行,而不是專修其中一個?因爲大手印的傳承是如此豐富,有許多其他實修方式,許多禅修方法以及本尊觀修的法門,因此四不共加行,被歸類爲基礎的實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