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了義炬·第叁章 淨業除障的金剛薩埵百字明 叁、評注

  修金剛薩埵所要傳達的信息就是:諸惡莫件,衆善奉行。

  只有圓滿的佛陀,才能完全知道應該拒絕做什麼、應該做些什麼,並且把這種能力顯示給別人。如果深信佛法,並且加以運用,就抓到佛法的奧義了。

  業和果

  當善業或惡業還在動機階段的時候,雖然可能很微小,但一旦結了果,就會大幅成長。惡業會導致悲慘的下叁途,善業會導致幸福的人天果報。有作必受,不作不受。

  業因

  完全由貪瞋癡引起的業,如果還沒有形成動作或語言,稱爲意業,如果有了具體的行爲形式,則爲身業或口業。所有的業,都是以意業開始。因此說:“心是導致世界進入黑暗的毒因。”

  “惡業”包括“五逆”、“五輕逆”、“十惡業”、“四重罪”、“八舍正法”等(8)。“惡業”也包括違犯叁種願(小乘願、大乘願和金剛乘願)中的任何一種、樂于犯戒或贊揚犯戒。

  總之,你不僅背負著無始以來所造諸惡業的苦果,而且這一世又造新惡業。在叁毒的影響下,你的意念大都要變成具體的身口意業。

  甚至在這一世,天和人也將譴責你的惡行。你將困于憂患,護法神將變得懶散,魔鬼將藉機阻礙你的宗教修行。你將參加下層社會。生活在自身惡行的陰影下,你將遭遇噩運,甚至也將做噩夢。你將不快樂,致命的意外事件將會發生,重病將攻擊你。

  你將經驗到恐怖死亡的痛苦,在中陰身時看到恐怖的景象。漸世轉生之後,你將依惡行的大小,在下叁途長期受苦。

  即使你輪回到天人,壽命也是短暫的,而且病魔纏身。

  你將被仇敵所恨,雖然你並未傷害他們。你的家鄉將受到流行病肆虐,谷物兼收,戰爭連年。

  由于因與果之間很難劃分界線,你將自自然然傾向于作惡,你的痛苦將繼續不斷地增加。

  假如你認爲某些惡行是必要的或是有利的,那麼你就絕對錯了,假如你認爲你必須作一次惡,以製服敵人或保護朋友、謀財、圖利、求名或爭取衣食,那麼你就錯了。不管你多富貴,當你去世時,這些東西連一粒芝麻子都不如!你將帶不走一口食物或一件衣服,更甭提功名、財富、妻兒了。

  當你獨自在下叁途流浪時,你惡行的苦果將無法轉移給別人,你必須獨自承受。

  我們應當如是想:“在這個靠不住的世界裏,敵人可以變成朋友,朋友也很容易變成敵人。膽敢做壞事的我,已經被惡魔所執、厲鬼所纏,變成一個愚昧無知的人。從前我從未想過行爲的後果,也從未想過拒絕做壞事。因爲死亡隨時會來臨,我可能甚至連洗淨惡行的時間都沒有!如果我沒有時間洗淨惡行,當死亡帶走我時,在下叁途等我去受的苦難將是多麼可怕!”自我如是思維,並沒有什麼害處。你要觀想苦空無常。

  而且,我們也不能隱藏自己的罪惡,因爲當惡性的種子與欺騙的水和肥料,叁者相混合時,隱藏的惡行將會長得越來越大。

  如果你不隱藏你的錯誤;相反地,卻勇于認錯,並且把你的慘境顯示給別人,那麼你的錯誤非但不會成長,反而會減弱,因爲“真理會縮小錯誤”。

  認真運用清淨罪業的方法——真誠強烈的發露和忏悔,可以很容易地根絕惡行。當你完成這些善巧方便時,只要是一件善行便具有解開大量惡行的能力。

  發露忏悔

  “我犯了錯”這一句話,就是發露罪行。以強烈的悔意和悲痛的心情說這句話,就是忏悔。忏悔就是尊敬和贊歎那些沒有犯這些錯的人,就是爲你的惡行感到懊悔和羞恥,也就是直接而誠懇地祈求,“以慈悲心對待我,淨化我的這種行爲吧。”

  四力

  假如你能運用以下四力忏悔的話,效果將很好:

  一、“舍業之力”:舍業及悲切地悔恨過去的惡行,就好象惡行是你吞下的毒藥一樣。

  二、“不二過之力”:下定決心“即使我生命危急,也絕不再犯錯”。

  叁、“依賴之力”:依於皈依和發或提心。

  四、“善業之力”:淨化惡業,包括“六醫治門”等。

  你必須運用這四力。

  請注意下面四點:

  一、如果你只是發露惡行,而不忏悔,則這些業將無法淨化。

  二、如果你不發願未來不再造惡業,則發露惡性和一切善業將失去意義。

  叁、真正皈依和真發菩提心的人,只要忏悔一次,其淨化惡業的力量,將遠大于不皈依和不發菩提心的人忏悔十萬次。而且,受過金剛乘灌頂的人,只要忏悔一天,他所能掃除的惡業,遠多於只發小乘或大乘忏悔許多年。這是因爲金剛乘灌頂可以使依賴之力大增的原故。

  四、對增加善業和消除惡業來說,也是這樣。

  六醫治門

  一、念阿彌陀佛、藥師佛、不動金剛佛和其他擅于消除業障的佛菩薩名號:並且也爲別人念他們的名號。

  二、建造佛像、佛書和佛塔(佛的身口意象征)。

  叁、供養佛像、佛書和佛塔;服事僧伽;獻曼達。如已皈依密乘,要觀想“其可”(9)和參加會供(10)。尤其要對上師獻“五悅供”(11)。

  四、念誦佛經和密續,如般若波羅密多經和大般涅槃經。

  五、念“如來百字明”、大日如來咒、不動如來咒及其他高深的咒。

  六、深信衆生皆可成佛,觀想無我之真義。念金剛持咒而無“叁論相”(12):(1)所清除之障,(2)清除之具(本尊咒)和(3)清除之人(你自己)。這就是發菩薩心的應用。在每座修法之後,要專念諸法無實如幻。

  金剛薩埵百字明

  上述六醫治門中的任何一門,如能誠心運用,最後都可以摧毀惡業之因果。

  我們在今生所積聚的業障,因爲時間非常接近的緣故,對禅修的經驗阻礙很大。違反叁願(小乘願、大乘願和金剛乘願)尤能産生阻饒;幹犯上師的身、口、意又過之。違反真言乘的其他神聖誓約,或以佛像交換金錢、食物等惡業,都會障蔽先前的禅修經驗和妨礙新生的禅修經驗。

  金剛薩埵百字明是所有醫治門中最值得贊美的,因爲它能清除所有此類惡業,阿底峽尊者說:

  “正如剛剛洗淨的曼達盤,若放在灰塵很多的地方,就會立即又蒙上塵土;同樣地,許多對真言乘誓約的輕犯,會經常突然發生。”(13)

  如果你失望地問:“我永遠不會開悟嗎?”答案是:真言乘有多種善巧方便。雖然你犯了不少違背真言乘的輕罪,可是只要你使用一種善巧方便,就能把你所有的輕罪消除盡淨!因此,我們提供了對金剛薩埵觀想及其百字名的詳細說明。

  百字明頌

  不管是新密續或舊密續都一致宣稱,念金剛薩埵本咒有無量立即和究竟的利益。一本印度作品把這一點總括起來說:

  雖然陀羅尼、真言、手印、佛塔和曼達的修持

  包含五種勝智,

  但它們所能積聚的功德不如念一遍百字明。

  無論是誰誦筆百字明,

  他所累積的功德相等于

  莊嚴塵沙數諸佛的功德。

  又說:

  無論是誰誦此百字明,

  都不會受到疾病、痛苦和夭折的襲擊。

  無論是誰誦此百字明,

  都不會爲貧窮及災禍所困。

  他的敵人會被打倒,

  他的願望會實現。

  無論是誰誦此百字明,

  都會求子得子,

  要財有財。

  如缺土地,即獲土地。

  凡是想要長壽的人,

  都應誦此百字明。

  當他以爲壽命已盡之時,

  將會發現又增添叁百年!

  他在世間無憂慮,

  未來將往生淨土(14)。

  無論是誰誦此百字經,

  都不會遭受食肉空行母、惡魔、僵屍的幹擾。

  無論是誰誦此百字明,

  即使作惡也會見到佛。

  無論是誰誦此百字明,

  愚人能獲智,

  不幸者會走運。

  無常與挫折將消滅,

  窮凶極惡者得清淨。

  無論今生來世,

  他都將是輪王,

  最後安住解脫,

  而登佛拉。

  只要你努力如此觀想和念咒,你的輕微惡業即可完全滌清。你的重大惡業不會增加,而會受到抑製,並逐漸清淨。

  一般說來,你若真正相信業果的道理,你就一定會懊悔你所造的惡業。這樣,你的忏悔將是誠實的。

  以上所說,似乎都暗示證悟之前必先滌罪。但是,有些人只是口念祈請文,假裝修梵行,卻缺少真正的信心和悔意,如想獲得證悟,就像龜毛兔角一樣地不可能。

  [注釋]

  1、“名咒”或稱“可適應的名咒”,包括所有此處所提到的咒,它有一個基本的咒,可以插入佛、本尊或其他覺者的名號,名咒有二種,一種是寂靜尊的咒;另一種是忿怒尊的咒。在目前的咒裏,金剛薩埵代表所有寂靜尊的總合。

  2、“嘿噜嘎”(Heruka)是指忿怒的男性本尊,此處指金剛薩埵的忿怒相。

  3、菩薩坐姿比金剛持的深禅定金剛姿來得放松。

  4、金剛薩埵是不動佛(不動如來)的報身相。

  5、障可分二大類:1、煩惱障,它會驅使我們急躁冒進。2、所知障或無明,它會阻礙我們了解事物的真相。

  6、金地即支持地球表面的金輪,此時行者應該觀想他只保有覺者“虹身”,無實體而清晰,就像透明的容器,其中注滿白色的甘露。

  7、在計算念咒111,111遍時,就要念百字明;其他場合則只需念六字明即可。

  8“五逆”:又名“五無問業”。1、殺父;2、殺母;3、殺阿羅漢或上師;4、破和合僧;5、出佛身血。

  “五輕逆”:1、殺沙彌或僧;2、誘惑僧尼;3、毀壞佛像;4、毀壞佛經;5、毀壞寺廟。

  “十惡業”:1、殺生;2、偷盜;3、邪淫;4、妄語;5、兩舌;6、惡口;7、绮語;8、貪欲;9、瞋恚;10、邪見。

  “四重罪”:1、舍正法:(1)輕視善知識;(2)對待出凡聖人、僧尼態度傲慢;(3)偷竊閉關禅修者的食物;(4)偷竊瑜珈士(yogin)的法物。

  2、舍菩提心:(1)爲掩飾罪惡而發誓;(2)犯聲聞戒;(3)犯菩薩戒;(4)犯密戒。

  3、悭吝勝法:(1)侮辱聖像;(2)輕視善知識的學識;(3)譏諷真理;(4)以偏見爭論宗教。

  4、惱害衆生:(1)具有邪見;(2)傷害聖人;(3)侮辱同輩;(4)誣賴無辜而犯錯的人。

  “八舍正法”:1、輕視善者;2、尊崇惡者;3、擾亂求真理者;4、放棄上師;5、分化僧衆;6、放棄同修兄弟;7、放棄同修姐妹;8、亵渎神聖的壇城。

  9、“其可”(Chilkor)是梵文“曼達”(Mandala)的藏譯。不過,本書作者康著卻以這二個名詞指不同的東西,“曼達”指供養給皈依境的宇宙之象征。

  “其可”指在若幹金剛乘修法中,象征開悟的“壇城圖”。在壇城圖中,中央放著代表最終目標的最高佛像。四周圍繞著一圈圈的本尊,他們代表那個最終目標在修行不同階段中示現給行者的象征。

  10“荟供”是密乘上師及其親近弟子于佛前陳設供養,包括念百字明、獻曼達、上師贊頌、念咒、儀軌、獻供等。

  11、“五悅供”是:1對他表示尊敬、2提供服務和所需物品;3對他有信仰和信心、4服從他、5修持佛法。

  12、一種行爲包括叁個因素或輪相:1、對象或目標物;2、工具;3、主人或造業者。以不執著的精(即心無任何輪相,亦不預想行爲的結果)所作的宗教行爲,並不受煩惱的影響,因此可以導致解脫。

  13、因爲金剛薩埵觀想及其本咒可以重建破碎的願,對于願力脆弱的密乘行人,此點尤其可貴。

  14、這個人的願望將可實現,滿意的程度會超乎他意料之外。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國土,不只是享受的地方,而且是宗教修學的最佳環境。 

  

  

《了義炬·第叁章 淨業除障的金剛薩埵百字明 叁、評注》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