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伏虎—無明煩惱對治法·實修法 姿勢(一)

  我們坐下來修此諸法或禅觀,乃是爲了要幫助我們降伏自心,或找到內在的平安。但怎麼做最好呢?首先,環境很重要;對初修者而言,尤其如此。最好是設法覓一清淨之所,不受談話聲、笑聲等噪音的幹擾;自然的聲音,如流水聲或鳥叫聲,沒有關系,倘若讓你聽了覺得輕松,那就更加無礙了。

  若有戶外坐,宜擇鄉間和其他甯靜之處,尤其是視野遼闊的山頂。此外,坐在風平浪靜的海邊,沒有惹人注目的東西,也很好,通常,我們都沒有機會去上述的地方,但我們仍必須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找出一個是清淨的環境。

  若在戶內坐,應盡量讓房間清爽,沒有分心之物,而且空氣流通。房間的溫度不宜冷得讓我們渾身發抖,或暖得讓我們昏昏欲睡。一般而言,冷一點比較好,因爲冷一點能使頭腦清晰。

  一旦找到了最佳的修行環境,我們還要學習適當的坐法。我們的坐姿,能影響我們禅修的感受和日常的生活。若從醫學的觀點來看,我們可以看到身體有動脈、靜脈和肌肉,分別與器官相連。在西藏和中國的療法裏,對手、勁或足的某一部分施壓,可以診斷和治療人體的器官,這是因爲那裏將有將氣(活力)傳到全身之脈。

  坐時,我們若慎防氣的流動受阻,氣便能自由運轉,既不會讓我們感到難受,也不會讓我們的身體遭到任何傷害。我們都知道,腿的動脈一不通,腿就麻了;同樣地,坐時全身的氣一不通,便會産生不愉快、不平衡的感覺。例如,有些不當的坐姿,開始時,讓你覺得舒服,可是過幾天就讓你感到沮喪了;其他不當的坐姿,如頭垂胸前,可能在開始時令我們沮喪,但修過一節之後,則會産生無法控製的興奮。此外,我們若一修完便對親友口出惡言,那也可能是坐姿不當之故。

  不過,有些人或許不同意以上說法,而甯願采取自己的坐姿,因爲他能産生喜、怒等強烈的經驗和情緒。但是此類極端的感受,我們現有的已經足夠了,無須再進一步去培養。是故,在修此諸法時,我們的坐姿要力求自然與平衡。

  首先,如果可能的話,盤腿坐,這一點很重要。最好的是全跏坐或半跏坐,但若因腿有毛病或年老腿硬不能盤,那也用不著勉強盤腿而把腿弄斷,我們就坐在椅子上好了。然而,如果年紀輕、無殘疾,則學習全跏坐或半跏坐是有助益的。

  無論全跏坐或半跏坐,總是左腿在內、右腿在外。左腿先盤、右腿後盤。全跏坐時,我們先把左腳和腳踝放在右大腿上,再把右腳和腳踝放在左大腿大。半跏坐時,先左腿,腳跟朝向脊柱底部,再右腿,把左腳跟放在左腳跟上。不過要記住,若有任何困難,盤腿時就要小心。

  接著,盡可能豎起脊柱,直到勁部。這樣做的部分原因是,身體的每一器官都經由神經系統與脊柱相連,因此,脊柱若不直或不得其所,便會導致身體其他部位的痛苦或難受。脊柱豎起,氣就暢通,我們的身體應感到平衡才對,雙肩要平而松,不可硬往後挺,不可一高一低。

  爲了讓脊柱豎起,保持垂直,我們該用二到四時厚(約十二到十四時見方)的小硬坐墊,以讓我們自己覺得怎樣舒服而定。如果是全跏坐,我們應依需要使用(約四寸厚的)較高坐墊;倘若全跏坐和半跏坐都很不舒服,則將雙腿松松一盤也可以。另一種有人覺得舒服的坐姿是;跑坐在一個矮或幾個重疊的坐墊上,讓背部平衡直立。

  雙手的姿勢有二;我們可以掌心朝下,將雙手分別放在兩膝上,肘部伸直,另一方式是,掌心朝上,將張開的右手放在張開的左手上,拇指相觸而不緊貼,如是重疊的雙手停放臍下一時半之外。使用第二種方式時,雙手不可得放過低或過高,勁應微微前傾,下巴向內收,口應微開,舌觸上颚。這樣,不管我們采取的是哪一種舒服的坐姿,我們都能同時用口及鼻孔呼吸。

  眼睛應從鼻孔上方向看,看看我們面前一碼半兩碼的地方。對初修教者來說,不閉眼可能比較好,只有在觀想時才應閉眼。我們該把眼鏡摘下,不要用人工的方式集中目光。

  以上所說,也許聽起來都不容易做,而且做起來都不舒服,但我們必須盡力爲之,只要不把自己弄得太緊張或太痛苦就行。假如這樣坐會令你大起反感或非常緊張,則此一系列修法的前叁法可以躺著修——但要注意脊柱的姿勢,盡量取直。像采用坐姿時一樣,下巴應微向內收,所以頭的下面依需要放一本小書、一個墊子,或折疊起來的毯子作爲枕頭,墊到腰部一帶完全舒服爲止。不過,一旦修熟了,修行會變得相當輕松,此時最好把躺著修過的法坐著再修一遍,你覺得怎麼坐容易,就怎麼坐。

  身體的姿勢很重要。這並不是說要像對付囚犯那樣把身體囚入一個硬框,或給身體系上手鐐腳铐,身體可是要放松才好。例如,我們可以想想棉花。棉花松松軟軟,纖維各自分開,雖在一起,但不緊密。同樣地,我們的姿勢亦應保持平衡——既不太松,也不太緊。以如是身姿去修,有助于令我們的心也跟著平衡了。

  問:爲什麼盤腿坐比跪著坐在椅子或墊子上好?

  仁波切:一般而言,盤腿坐更有益于心。但對那些不能盤腿坐的人來說,跪著坐當然也不會有害。

  問:如果盤腿坐時,雙腿會很緊,膝蓋會向上突出,我們還應堅持盤腿坐較易實行嗎?

  仁波切:做一些體能運動會有助于達成理想的坐姿。這一方面的問題人人不同,但一般而言,經常運動——如伸展身體等——應該會有助益;經常按摩也是一樣。重要的是,不可太過勉強。

  問:仁波切:您是否覺得與此有重要關聯的是:經過許多世代,我們西方人已變得太習慣于使用椅子?

  仁波切:我不敢確定。也許那是不安的象徵,或隨時准備站起就走的象徵;也有可能是懶惰的表現——半起半路,使得往上往下都不那麼費勁兒。但這只是我的猜想而已。

  問:盤腿坐時,我覺得比較舒服的坐法是把右腿塞在左腿下面,而不是把左腿塞在左腿下面。這樣坐可以嗎?

  仁波切:這大半要看你治療的層次而定:如果只是治身,哪一條腿在下的問題就不那麼重要了;但若除治身之外還要修禅,則學習我所建議的左腿在下的坐姿,很可能更爲有益。是故,初修時怎樣安置雙腿也許無關緊要,但若拿出一點勇氣來按照標准的方式坐,終究會獲得更大的好處。

  問:爲何插圖中所畫之人有時坐姿並不正確?

  仁波切:這並非說我們的坐姿也要有缺點。我們應盡力去做,確使我們的脊背豎直,不可向左右或前後傾斜。不過,人人不同,主要是盡力而爲。

  問:我們在坐禅時,爲何不能手心朝天的把雙手放在膝上?

  仁波切:坐禅時,你的手若那樣放,便會招致外界之能和力(從而令你分心)。

  問:我很想用全跏坐姿——我該怎麼辦?

  仁波切:你可以運用各種體操使你的身體更柔軟。不過,最重要的是一步一步來。如果開始時全跏坐很吃力,那就只坐一會兒,以免扭傷身體。身體一旦扭傷,全跏坐的可能性就要大打折扣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