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法不被人從心底裏信仰的令人痛心的表征。
佛教是最高深的科學與哲學,要想掌握圓融了世與出世間所有學問及實修體系的佛法,就必須經過系統的聞思修行,而寺廟就是最好的提供聞思修方便的地方。學有所成的高僧大德們在其中傳法授徒,渴求智慧甘霖的佛子們于其中精進地聞思、辯論、苦修,這本是多麼令人向往、陶醉的一幅景觀。但現在反觀漢地以及藏地的個別寺院,情況卻大不容人樂觀。在這些寺院中,僧人們忙于應付一撥又一撥前來觀光的遊客,正常的講經說法幾乎已完全中斷。一個寺廟到了只能依靠它所擁有的曆史文物、佛像、名氣,以及曾經有過的輝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神秘影響來維持生存的地步,而不是靠它所擁有的正法的力量,不是靠它所引以爲傲的真正的僧才來吸引求法者並保證自身的發展與提高,這種現象的的確確太讓人痛心並深感焦慮。因爲世親論師早就說過,佛法就是教法和證法,若寺廟演變成遊覽觀光的地方,那教法何存?證法又在哪裏得以體現、弘揚呢?
不過法師所看到的藏地一些寺廟的情況並不具有代表性,對此,我想表達我個人的一點看法。盡管我並不能保證藏地未來的寺廟各個都清淨無染,但尚能基本肯定當前藏區的絕大多數寺院還是與漢地寺院的普遍情況有所不同。這並不是我有意偏袒藏地寺廟,而是事實本來就如是。其實我心底同樣擔心這些寺廟將來的前景,就像上文所敘述的那樣。而且對藏地個別寺院現在已發生的變化,我確實有點痛心疾首的感覺,但就全藏區目前暫時的現狀而言,情況尚未發展到非常糟糕的地步。
除了西藏、青海、甘肅等省的一些靠近大城市並且對國內外遊客開放的極個別寺廟以外,藏地幾乎所有的寺院都是不收門票的。另外,由于青藏高原交通不便,很多寺廟都坐落在基本與外界隔絕的深山密林、荒野草原之中。加之這裏的高原氣候相對內地大爲惡劣,僅高山缺氧一項不利因素就已經把很多所謂的旅遊者、香客擋在世界屋脊之外了。如此看來,一個個地處寂靜地的寺廟,短時間內似乎還無法被現代化的潮流所淹沒。
比如四川省的甘孜州,人口還不到八十萬,但寺廟卻有五百一十五座。而據我所知,這麼多寺廟中沒有一座是出售門票或隨意接待客人的。再比如我的家鄉爐霍縣,小小一個縣城連大城市的一條街道都比不上,但卻擁有大小二十四座寺廟。講學院、修行院等衆多聞思修場所中,沒有一間寺院有接待客人的習慣。至于五明佛學院所在的色達縣,萬把人的人口竟有叁十間寺院,而且從沒聽說有哪一個寺廟賣門票的。青海、雲南、西藏內陸等地,情況也大致相同。當然了,我本人也去過拉薩、西甯等地,在那些大城市的周圍,有些寺廟確已被開發成旅遊勝地。但若能親身深入廣袤的藏區內陸,你一定會發現情況實乃大不相同。
相對于漢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口的大城市中往往只有幾間寺廟的情況來說,藏區幾乎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的寺廟。又因爲藏傳佛教曆來重視寺廟中講經說法等活動的進行,兼以這些寺廟又大多處于寂靜地,很少受到外界的幹擾,故我個人以爲,盡管現階段面臨經濟開發的浪潮沖擊,但大多數寺廟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還不會受到太大的幹擾、影響。
不過爲未雨綢缪起見,還是衷心希望所有寺院都能秉承釋迦牟尼佛的教導,將自身淨化成傳播世尊教法的名副其實的正法道場。僧人們在寺院中也應精進修法,應將修行落實到身、口、意的每一個環節。如果自己與世間凡夫一樣整日忙忙碌碌,而所忙碌的又盡爲瑣碎、無聊之事,那此種庸庸碌碌之生活又怎能與出家人的真實身份相符呢?全知無垢光尊者曾指出過障礙正法之六種過錯,即:“高位傲慢散亂大官錯,忙碌諸世間法僧人錯,名相講經度日法師錯,五毒焚毀自心咒師錯,愚昧邪命養活行者錯,自心沈迷世法士夫錯。”這其中就包含了對僧人、對講經說法的法師等人的要求。在越來越令人眼花缭亂的現代經濟浪潮侵襲下,每一個僧人都應該反思反思,自己是否像尊者批評的那樣忙碌于世間八法;每一個上師也都應該扪心自問一下,自己是否僅僅只是一個名相上的法師,自相續中實際無有絲毫修證功德,講經說法居然也被自己用作了謀生的工具、手段,而不是在傳遞佛法的慧炬。
從內心希望漢地、藏地的所有寺院,寺院裏的所有出家衆,都能保持自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優良傳統,人人少管世間瑣事,各個不忘修行人之本分。在我看來,與其去搞那些發心不清淨的寺廟建築,去搞那些表面看來轟轟烈烈的形象佛法,都不如老老實實靜下心來好好修行、修心。修行遠遠重要于修建、營造、賺錢,以及開發所謂的旅遊資源,真正的佛教徒只有在清淨道場上聞受、修持正法,才能最終對自他帶來終極利益。
(13) 佛教現代化的真實內涵
濟群法師:佛教千百年來的弘揚,始終遵循著契理契機的原則。如今,整個社會都已進入現代化的進程,現代的生活方式已代替了以往傳統的生活方式。在漢傳佛教地區,已基本采用現代化的弘法方式,比如通過電視、電臺、音像、網絡等多種媒體進行,並以通俗易懂的現代語言對佛法進行诠釋。我想知道的是,藏傳佛教是如何看待佛法現代化的問題?又是如何著手進行的?
索達吉堪布:佛教確實面臨一個如何與整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相協調的問題。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我想佛教應該而且必須借助于現代化的各種手段以利自身的發展壯大。但這一切的前提必須是:佛法絕不能以喪失自身的原則爲代價去迎合世人;佛法也絕不能以降低自身的水准爲條件,一味遷就現代人的各種生活習慣、思維習慣。在這些前提下,我們歡迎一切現代化的弘法方式,並將積極准備將這些手段用于藏傳佛教的弘揚上。但最主要的指導思想依然是,佛法的思想如果不能穿透時空的迷霧,佛法如果沒有揭示出宇宙的終極真理,佛法如果還要隨著世人分別念的改變而相應地被其所化,並不能化導世間學藝與世人思想的話,這樣的佛法又怎能稱爲最究竟的智慧?故需要現代化的不應該是佛法的本質、佛法的思想,而應是把這一本質、這一思想盡最大可能傳播開來的工具;並且我們必須保證這種種現代化的工具不會日益侵蝕掉佛法的精髓,它們不應該喧賓奪主,它們只能被佛法所統帥,不能反而淩駕到佛法頭上。
我們已經看到並且承認漢地種種借助于現代化的手段弘揚佛法的做法,正如我們也同時注意到很多西方國家的法師也在運用現代化的媒體、方式弘法利生一樣,對他們的做法我們依然隨喜、贊歎。很多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在東南亞、西歐、北美等地講經說法時,同樣采納、接受了諸多新式工具。國外許多國家和地區還設有專門的佛教電臺、電視臺、報刊雜志,這些弘法的新思路、新手段都值得我們借鑒、選用。再說如今的時代早已是科技的時代、電子的時代,大多數人都恨不能將自己的人腦換成電腦,以更好、更快、更多地接受、儲存、處理各種信息,爲隨順世人日益變換的接收方式、聯絡及溝通媒體,佛法教育、傳播手段當然也要更上層樓,以免落伍、跟不上時代發展。
近幾年來,我們也陸陸續續地采用了電腦打字、激光照排、錄音錄像、同步翻譯等措施,以加強弘法的現代化程度。盡管藏地相對于內地而言,科技文化還顯落後,但我們也將盡力捕捉高科技的步伐。不過話又說回來,對這一過程中有可能産生的問題,我們也有著清醒的認識。畢竟,現代化的字眼背後絕不意味著毫無瑕疵、一片光明、皆大歡喜。
比如網絡的應用就存在一些問題。佛教徒本應用它來搜集資料、解疑答惑,或開展網上教學、遠距離傳法等活動,但現在只要上網浏覽一下就能發現,很多網站、很多網友都已把網絡所提供的方便用來進行各種無聊的個人宣傳、個人攻擊以及庸俗的聯絡交友。再加上很多人把嚴肅的佛學辯論變成低俗的攻讦謾罵,凡夫的分別念原本就很增盛,大家又缺乏正知正見的引導,這樣一來,網絡所提供給人的方便就要大打折扣了。何況對一個修行人來說,依止上師是非常關鍵的,藏傳佛教中要求弟子與上師之間應至少相互觀察叁年。而在網絡的虛擬現實中,這一條件如何得以落實?更何況一些佛教徒還通過網絡學到了很多不好的東西,諸如增長了貪心、混淆了法與非法的界限、腦子裏塞進去一大堆無用而有害的垃圾、沈溺于遊戲等,這些都是我們在利用網絡這一新媒體時所應注意的問題。
至于說到用通俗易懂的現代語言對佛法進行诠釋的問題,也需從兩方面進行考察。
《時輪金剛》中說過,以大衆易懂的語言造論很值得贊歎,故我們當然不反對用現代人容易理解的話語去解釋佛法。但我擔心的是,佛經、佛法的原意會不會被有些人在這一過程中有意、無意地加以篡改。如果有人僅僅爲追求所謂佛經語言的現代化就舍棄了佛法的本來意蘊,只以自己的分別念爲主幹,將自己的理解硬填充進佛法中,並以此而贏得了某些現代人的好感,則這樣的“通俗易懂”絕不應是我們奮力追求的目標。
背離了佛法的經教,剩下來的凡夫的分別念,不論在詞語上多麼貼近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在思想上多麼富有所謂的現代氣息,其價值也無絲毫可取之處。《叁摩地王經》中雲:“眼耳鼻非量,色聲意也非,若此爲正量,聖道複益誰。”這裏已非常清楚地指出了凡夫的分別念根本就是不可靠的。《四十二章經》中也說;“慎無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因此,如果不依據佛陀的本意解釋佛法,只知用自己的分別念妄加揣測,如此這般的弘法方法怎能令人輕易認同。況且佛法中蘊含著非常深奧的道理,如佛經中雲:“一根發塵端,不可思議刹,各形皆不一,彼等無混雜。”遇到這樣的道理時,世間語言恐怕難以揣測到如此高深的境界。此時爲了隨順受現代物理學、天文學熏陶而長大的現代人的理解習慣,我們是不是要把這種不可思議的情境通俗化爲二維…
《顯密問答錄(濟群法師問 索達吉堪布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