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顯密問答錄(濟群法師問 索達吉堪布答)▪P9

  ..續本文上一頁得了圓滿的智慧,並最終成就佛果。如果說密宗所說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這樣認爲:只要通過觀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叁大阿僧祇劫的菩薩道修行?

  索達吉堪布:顯宗經典中確實有佛陀曆經叁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而後成佛之記載,若就顯宗普遍觀點言之,極爲鈍根之菩薩需經叁十叁阿僧祇劫而後成佛,即資糧道、加行道經過叁大劫、十地中的每一地各經過叁大劫;中根者需經七大阿僧祇劫而後成佛,即資糧道、加行道各經過兩大劫、見道經過一大劫、修道經過兩大劫;利根者則經過叁大阿僧祇劫後成佛。正如印度著名阿阇黎巴雪在其所著的《中觀寶燈論》中說所:“利根者經叁大劫現前佛果,中根者經七大劫,鈍根者經叁十叁大劫。”

  關于利根者所需的叁大劫,《現觀莊嚴論》中雲:“叁大劫圓滿,修行趨究竟。”對此,《般若八千頌廣釋》中解釋道:“第一大劫從資糧道開始至一地之間圓滿;第二大劫從二地至七地之間圓滿;第叁大劫從不動地至佛地之間圓滿。”而《菩薩地論》則雲:“資糧加行一大劫,一至七地一大劫,叁清淨地一大劫。”它們的意思是說,如同田地邊緣以內皆算田地一樣,一地已包括在資糧、加行道之一大劫中的說法,與《瑜伽師地論》中的意義相同。

  以上所述乃針對一般狀況而言,其實不論顯宗密宗,除了承認叁大阿僧祇劫成佛說以外,都或隱含或公開地同時承認、標榜即身成佛之說,只不過一爲零散地見于各大經論,一爲佛陀在有緣衆前作集中、詳細的明示,且具體指出種種即身成佛的方便法門。密宗中因依賴上師不共的傳承加持,且擁有多種多樣的觀想等方便法,又具體對應著某些密宗行者的根基,衆緣和合,即身成佛便不再是天方夜譚。況且從顯密公認的道理來看,所謂的幾大劫是根據修行者的根基而安立的,對利根者來說的叁大劫成佛時間,也是依據他本人積累福德智慧這二資糧的時間長短而言的。既如此,那我們就不能否認,對某些根基的衆生來說,如果他能在瞬間就集聚起無數劫的資糧,那他當然就可以即身成佛,因成佛所需資糧已圓滿故。而顯密佛法無不承認,具有大心力者每一刹那中都可圓滿數劫資糧,因此並不需要像常人一般勤積叁大劫資糧。如果說“于一毛端極微中,出現叁世莊嚴刹,十方塵刹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我能深入于未來,盡一切劫爲一念,叁世所有一切劫,爲一念際我皆入。我于一念見叁世,所有一切人師子,……”等華嚴境界深刻地表達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大乘理念的話,那麼顯而易見的一個事實便是,有很多小乘修行人是根本無法理解到這一層次的。同樣,對于瞬間就能積累起無數劫資糧的說法,許多對顯密佛法所知甚少之人于此流露出相當程度的懷疑之情也就不足爲奇了。

  全知無垢光尊者曾說過:“心力大者每一刹那便可圓滿無量資糧,(因而)連續修學積資迅速者一生可得解脫的說法是合理的。也就是說,獲得灌頂後修生圓二次第即是進入了小資糧道,之後若依靠大精進與大方便勤修,則即生便可獲得見道。獲得見道後無有生死故即生可以究竟修道,獲得菩提果。即獲得見道後若欲求,則七日也可以成就菩提。”此種說法並非密宗所獨具,顯宗同樣高舉七日成佛之說。《般若兩萬頌》中雲:“獲得現見諸法清淨法眼之大菩薩,若欲求正果,則七日亦可現前無上菩提圓滿佛果。”而在《妙法蓮花經·提婆達多品》中,更直接宣說了八歲的龍女因獻上寶珠而刹那間成佛的事例。她不僅當下圓滿相好,且立刻前往南方無垢世界,直上寶座,爲衆生宣說佛法。如果所有衆生都得曆經叁大阿僧祇劫方能證悟菩提,那這龍女爲何還要作如此示現呢?何況這一生的即身成就又焉知不是多生累劫積累後的一次頓悟。

  密宗是依靠諸多甚深方便獲得見道的,既得見道,當能七日成佛;至于見道之前,顯宗密宗在精進及方便上實有種種差別。但見道之後,修學顯宗的極利根之菩薩與趨入密宗之持明者在證果的時間先後上並無差別。若能靜心思維,現實生活中這方面的事例也可爲大家理解所謂的即身成佛提供注腳。比如擁有大智慧的人士,如果又能具備大精進、大善巧方便,此種人當然可以成辦那些智力平庸、懶散懈怠又乏少方便法門的凡夫所不可能完成的各項任務與工作。並且從究竟角度來說,我們所說的成佛並非是指成就一個外在于我們的“佛”,而是指自性本具的佛性被我們自身再度認識到而已。解脫不是從此岸渡到彼岸,它的真正意義是說我們應把蒙蔽在本來光明的心性上的汙垢清除掉,絕不是指所有欲求解脫之人都必須奮力借助于外在的“槳”,然後趨向一個非內在于衆生心地中的目的地。既然大乘所有宗派都承認衆生本具萬德,那麼衆生在各自的自家寶藏中探尋到一些不可思議的成佛捷徑也就無甚可值得大驚小怪的地方了。

  況且對叁大阿僧祇劫也不能只作單向度的唯一、刻板理解,佛陀在《解脫經》中就說過:“所謂的無數大劫(阿僧祇劫)是對衆生各不相同之無量界、根、信解而言。” 正是因爲衆生的根基千差萬別,爲接引這些根基各不相同之衆生,釋迦牟尼佛才開顯出叁乘佛法及無量法門。盡管“條條大路通長安”,最終都能依憑各自因緣抵達目的地,但在顯現上肯定有個你前我後、你快我慢的問題。對密法的修行者而言,根基除了指通常所說的“慧根”外,更特別強調“信根”、“精進根” ,經常說到的利根者也即是指具備了大信念、大精進力的人。對先天就具足這些條件的人來說,若還要修行叁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這樣的說法也未免有些太過教條。《俱舍論》就此問題闡述道:“有者天生之種姓,有者修學而成也。”《解深密經》也表達了相同的思想:“有者自性利根衆,有者鈍根而安住。”《普作續》則雲:“人天諸衆異根基,有爲天生利根者,有爲修學之根基。”《等合續》中同樣表述道:“衆生有本來的利根和其余根基。”……正因爲顯密經論皆共同承認衆生根基不同,因而修行時間也各異,所以我們對叁大阿僧祇劫的理解才不應該固守一種見解。比如達摩祖師在《破相論》中,就將叁大阿僧祇劫解釋爲叁大恒沙毒惡之心。他就是從另外一種角度,也即是從衆生的惡劣分別念的角度看待這叁阿僧祇劫的。既如此,只要能當下勘破妄心、妄念的虛幻不實、毫無自性可言的本質,那又何勞曆經無數劫的時間去向外趨馳、頭上安頭呢?故《金剛頂五種密經》中雲:“于顯教修行,須經叁大阿僧祇劫,然後證果……。若依密教,則由加持威力故,于須臾頃,當證無量叁昧耶,無量陀羅尼門。”其實不光是密教修行者可于須臾頃頓悟諸法實相,禅宗不也同樣強調當下見性嗎?原因就在于禅宗行者並非是從具體的數字概念去理解所謂的“劫”,在他們眼中,無數的“劫”即是無數的惡劣分別念,只要探本溯源到分別心的本質也就斬斷了長劫輪回之根。故而我們在看待叁阿僧祇劫時也應持有通融、全面的觀點,畢竟在世間法裏面,我們都既擁有針對智障兒童的特殊教育體系,又擁有允許破格選拔天才少年進入各類大學的考試、教育製度。因之對密宗倡導的即身成佛說同樣應抱有一種寬容、理解的態度,因爲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即是,有非常多的密宗修行人已經通過密法的修持而即身成就了。翻開密宗各大教派的曆史,這樣的成就者實在是不可勝數。我們如果既不能從經論當中找到否認即身成佛說的理論依據,又還要漠視大量活生生的事實,那就未免被偏見、成見所困了。

  大家若能理解釋迦牟尼佛在不同衆生前的不同說法方式,若能直探顯宗經論中很多以隱秘方式講述密法的地方、內容,若能全面理解很多經論的深意(而非單從字面上讀解),那麼很多無謂的爭論都可以煙消雲散。以下列顯宗經論爲例,從中就可清楚地看出顯宗對即身成佛說的贊許、褒揚以及理論支持。

  《摩诃止觀》有雲:“利根者圓教下一生頓超十地。”《宗鏡錄》雲:“一念成佛。”《頓悟入道要門論》中說:“若悟道,現前身便解脫。”《楞嚴經》則說:“不曆僧祇獲法身。”……

  總之,了解每一衆生根基及得度因緣的佛陀,在已于無量劫中積累了廣大資糧的大乘一般根基衆生面前,示現了叁阿僧祇劫成道之相;而在不共同的密法根基者前又示現了于極短之時日內成佛之相。因密法保密規則所限,記載這些事例的續部經論不得在未經灌頂者前公開,故此處也只能割愛不宣。

  以要言之,顯密在看待成佛時間之長短這一問題上實無多少本質差別,若能融通二宗,對此問題自不難圓融觀之;若不能通達顯密甚深意義,那就只能觀二派觀點似水火一般難以相融。大家如果都能深入顯密經藏,則到時自會領略到二者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特點。所以少進行一些不明所以的宗派主義之爭,多深入顯密經藏才是一個佛教徒應盡的職責與義務。

   (9) 關于密咒

  濟群法師:咒語在印度婆羅門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婆羅門教的“阿達摩吠陀”中,它作爲人和神溝通的一種方式,主要功用是祈福和詛咒,以此達到願望的滿足。但在早期佛教的阿含經典中,對咒語基本是持否定態度。直到大乘經典中,咒語才有了它的一席之地,如《楞嚴經》和《藥師經》,都有關于咒語的內容。我們現在看到的咒語,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前面是佛菩薩和護法神的名字,後面則是咒語所能解決的問題。我們知道,在藏傳佛教的修行中,咒語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那麼,除了我們前面所說的內容之外,咒語在藏傳佛教中還有什麼特殊作用?或者說,藏傳佛教所使用的咒語,和傳統的婆羅門教及其他外道所使用的咒語有什麼不同?

  索達吉堪布:咒語在藏傳佛教中確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藏地,幾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無論在家或出家,人們手中的念珠都是用來爲持咒計數的。很多藏族人用一生的時間精進持誦咒語,他們當中的一些人…

《顯密問答錄(濟群法師問 索達吉堪布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辨中邊論述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