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月燈·入於大悲·第叁十六章 善花月

  第叁十六章 善花月

  長老阿難從座而起,偏袒其肩,右膝著地,雙手合十向無上圓滿勝利者禮敬,並作言:“若無上圓滿勝利者予我機會,我欲於無上圓滿勝利者、如來、正徧知……有所問。”

  “無上圓滿勝利者!何種因緣能令一菩薩摩诃薩於無量菩薩行中,縱遇手足被截、耳鼻被割、雙目被挑、其首被斷或肢體被解,曆經種種苦,而能不退轉於無上圓滿證悟?”

  

  《叁摩地王經》的第叁十六章稱爲<善花月>。善花月是月光童子菩薩于過去生爲一法師的名號;在此過去生中,善花月廣行至深菩薩行。在此經典中,佛陀授記此菩薩將于一未來世生爲達哇旋奴——月光菩薩的藏文名字,也是岡波巴的名號之一,並將廣傳無瑕之叁摩地法教而利益無量衆生。在其大手印法教中,岡波巴親自透露他就是過去生中向釋迦牟尼佛祈請《叁摩地王經》法教的人。本章是岡波巴最初如何安入不退轉之菩提心的記述。

  關于善花月之菩薩行的這一章,是由阿難——佛陀的親近弟子之一——所提的一個問題開始。他問道:“爲什麼一位菩薩爲了實行廣大的菩薩行而忍受種種艱苦?即使他遭受手、足、耳、鼻被割除的痛苦,他如何能不離棄他的菩提心誓願,也不減弱他達到全然證悟的決心?一位菩薩如何能忍受種種大苦而不使其菩薩戒有所偏頗或退轉?”佛陀回答道:“你已經很清楚地知道答案了,你也已經知道我如何于過去生忍受無數的考驗與艱苦,然而從未損毀或退轉于菩薩戒。”

  接著,佛陀舉了一個例子。他說“如果有一個人的身體著火了並感到劇烈的痛苦,此時,若有人告訴他說他應該盡情享受五官之欲樂,例如,美麗的形相、美妙的音樂及甜美的香味,他將如何反應?他無論如何都無法享受這些樂趣。同樣的,雖然一位菩薩在行于廣大的證悟道時遭遇到諸種困難,例如障礙、痛苦與各種艱辛,他始終清楚地看見其他一切衆生如何于六道中受著無盡的折磨,因此,他將不顧眄自己個人的痛苦。如此,他的菩提心誓願及菩薩戒自然不會損毀或退轉。”

  爲了闡明這點,佛陀述說了久遠劫前寶蓮花月淨起王佛示現于此世界並廣轉*輪的故事。在度化無量衆生之後,寶蓮花月淨起王佛進入涅槃。許久之後,當他的法教即將滅絕時,此世間有一國王名爲勇健得,具有極大的權勢、財富及威名,並享有無盡的歡樂。他在位期間,由于僅有少數的比丘真正持守淨戒、如理地教授佛法及如實地修持叁摩地禅定,佛法處在瀕臨絕滅的邊緣;大多數“修行者”十分貪執名望和私利。然而,有一位名爲善花月的法師,發願護持正法,爲衆生廣傳及解說清淨、正確的叁摩地境界。他有一些安于正法的追隨者,清淨地持守比丘戒,並精進地修習叁摩地禅定。但是,其他衆多虛飾之修行者,追逐名利甚于法教,開始釀造障礙。

  此時,善花月菩薩和弟子們結伴而住,在極其僻靜的叢林中修持及教導禅定。由于他的加持力,所在的山林極爲美麗、平靜及幽雅,一切都相當圓滿。他的修行衆十分精進地修持他所給予的法教。有一天,他起了如此的念頭:“我們自己擁有甚深的福報,能清淨地聽聞、演說及修持法教;但是,這些珍貴的法教應該廣利衆生,而不僅限于在此僻靜之處的少數修行者。我們應該前往城市及村莊,甚至到國王的皇宮去傳播珍貴的佛法,讓其他衆生也能受益。”他如此對他的修行衆宣布。但是,他們試圖說服他不要這麼做,他們說:“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這只會招來障礙及困難。”可是,善花月菩薩回答道:“我們不應該只顧念個人的修行及安適,我們應該不計諸障礙及困難,爲了饒益衆生而樂于承受此等問題;否則,我們無法真正受持菩薩行。我現在就要前去教導菩薩行了!”

  如此發願之後,善花月便起身前往各村莊、城市,最後到了皇宮。接連六天,他宣揚聖珍佛法而利益無數的衆生;他特別教授了叁摩地境界及如何修習禅定。每天晚上,他都伫留于過去佛的舍利塔前,第二天又開始弘法。

  第七天,善花月在皇宮的花園裏給予開示。勇健得王從寶座上出升,由侍從擡著巡遊花園;這時候,他看到他的後妃、王子、大臣及官員全都在禮敬一位在此處說法的人,他們全都向那個人恭敬作禮並行供養。勇健得王變得非常嫉妒,心想:“多麼可畏!這個人想篡奪我的王位。我的後妃和王子都俯身向他敬禮,並聽從他所說的話。”他把衆王子叫過來並對他們說:“殺死那個人!”他的兒子們全部都不服從這項命令。這時候,國王大感驚恐,心想:“這太危險了!連我自己的兒子都不再聽命于我,我再也沒有威勢了。我該怎麼辦呢?”

  國王積極地尋找會聽命于他的人,他終于找到一位凶暴、殘忍的劊子手——嗜殺成性的難提。國王心想:“這個人必定會聽命于我。”國王告訴難提說:“殺死那個佛教法師!”劊子手難提很高興地執行這項命令。難提前去找善花月菩薩,截斷他的手、腳及頭,殺死了他。

  但是,不知道爲什麼,國王並沒有因爲善花月的死而感到快樂;善花月死後的七日之中,他都感到非常憂郁。在花園中散步之後,他來到善花月菩薩被分割之屍體的所在處;善花月的屍體形色未變,並散發著莊嚴、美妙的光輝。國王感到極大的罪過,並生起強烈的懊悔心。爲了表達他至深的歉疚及試圖清淨他所造作的大惡,他爲善花月菩薩安排了極盡莊嚴的葬禮,積集了大量檀香木做爲火葬壇臺,又建立了一座莊嚴美麗的大塔供養他的舍利。由于這個緣故,國王和他的後妃、王子、大臣及國內所有的子民,都決然離棄對輪回的眷戀,對修持叁摩地及得獲解脫升起甚深的信心及虔敬心。因此,即使是菩薩的死,也具有至深的度化力。

  如此,這個故事顯示一位菩薩如何不顧念自己的安全,只要能帶給其他衆生大利益,他甚至樂于犧牲自己的生命。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