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因陀羅幡幢王佛
第二十章的名稱是<因陀羅幡幢王佛>。在此章中,慈悲被顯揚爲菩薩不可或缺的特質,如同菩薩必須善守戒律、具持清淨的行爲。此外,慈悲是當我們安住于此經所記述之無上叁摩地境界時,所自然展現的特質。
慈悲是此叁摩地境界的自然特質。通常,當我們聽到叁摩地及大手印時,重點似乎放在空性層面——觀見事物的真實本性。如同第叁世Gmb讓炯多傑(Rangjung Dorje)所說:“雖然衆生的本性一直都是覺醒狀態、一直都是佛,衆生仍然不停地在輪回中徘徊。”
佛性的覺醒狀態——如是的具生本質——一直都是我們自心本性的基本組成,我們一刹那也不曾和此佛性分開過。但是,現實又是如何呢?由于不知道我們已具有佛性的無明,衆生無止境地在輪回中徘徊,不停地製造他們終將經曆其苦果的惡業。但是,他們並不是非經曆這些痛苦不可,因爲心的本性是佛性,且我們能證悟佛性。了解這種困境及其起因之後,我們自然會對無明的衆生産生極爲廣大的慈悲心。這是此叁摩地的善德之一。
當非概念性的大慈悲心在我們的存有之流中升起時,它是否會因某種緣故而阻礙或障蔽自然狀態?不,並不會,因爲如同第叁世Gmb讓炯多傑所解釋:“于大慈之中,空性本質赤裸地綻露。”當大慈悲心自非概念性的覺醒狀態中升起時,我們見到一切衆生如何在受苦,我們所感受到的慈心與悲心的究竟本質就是空性。如此,真叁摩地是空性與慈悲合一不二的真如自性。本章所記述的一則關于一位過去佛——因陀羅幡幢王佛——的故事,進一步顯示了這一觀點;這一則故事不但闡明了叁摩地與空性不二,無數衆生也因此得安樂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