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仁要術

  體仁要術

  文星閣重整放生會引

  彭紹升

  文星閣放生會。肇自我先曾祖南畇府君。迄今數十年矣。乾隆叁十九年。始辟放生池于南園木杏橋。畜生魚爲獨盛。而閣中別籓隙地。養羊豕雞鹜之屬。滿則送之雲棲。頃四五年間。歲靡食料錢至六七十缗。而與會者落落不過數人。罄所入。猶不能足。則魚鳥之得蒙其利者少矣。今擬重整前會。糾司月十二人。人持簿一本。歲募人出錢叁百六十。十之得叁千六百。爲一股。積十二股。得錢四十千有奇。隨時買放生物。有余則以充食料。阙則募人爲代。如是漸增倍屣無算。其有田之家。量捐食料。便可抵錢。歲以二月叁日。通名于桂香殿。冬盡則倩僧誦經。回向西方淨土。俾施者受者。作長壽因。種菩提果。但能盡壽爲期。勤行匪懈。其爲福德不可思議。第恐諸仁者偶發善心。旋複退墮。察其根原。不無蔽障。約舉大概。厘爲八條。勿謂迂談。幸垂聽覽。

  或謂性有五常。道兼萬善。惟茲濡沫之恩。豈合含宏之量。不知五常之德。惟仁最先。萬善之門。惟愛斯溥。舍一牛信可保民。放一麑果堪托國。愛我生而及彼生。斯爲潔矩。止我殺以救人殺。是謂推恩。覆篑終必成山。涓流何難到海。

  或謂自親及民。自民及物。等差既別。緩急宜分。不知禍莫慘于危亡。施莫先于觳觫。即今耕鑿之民。久離于湯火。自昔刀兵之劫。孰慘于庖廚。向涸轍而驚心。忍吝一杯之水。過屠門而大嚼。誰聞半夜之聲。

  或謂天生飛走。本以養人。物實蠢頑。放之何益。不知天惟普覆。人畜齊觀。物盡貪生。自它一體。如謂以肉養人。不宜更生蔬谷。將欲貴人賤畜。奈何自比豺狼。苟仁術之未充。亦兩閑之棄物。不知責己。莫妄窺天。

  或謂易尚大烹。禮崇特殺。既釣弋之弗廢。甯魚鳥之堪憐。不知樂奏九成。虞廷有率舞之瑞。網開叁面。商書垂鹹若之文。惟量擴于靡遺。斯澤流于無外。所以賜生必畜。依然疏水之風。拱雉有心邈矣。山梁之作。倘殺機之未盡。何大德之能充。

  或謂一方之內。一日之間。所殺甚多。所放甚少。以此准彼。曷能相救。不知大旱之年。一渠之水。亦可活數畝之田。大寒之日。一領之裘。亦可蘇一人之命。始以生而護殺。繼轉殺以全生。但使願力堅牢。決定諸魔退散。

  或謂居常食肉。此日放生。一暴十寒。于事何補。不知右手抶人。左手扶人。扶者之恩。稍可抵夫抶者之毒。千日謗佛。一日念佛。謗者之罪。猶或消于念者之誠。但生機之勃發。即天理之昭彰。惟當舍舊以圖新。豈可順流而不反。

  或謂檻籠甫脫。而弋伺于林。網罟乍離。而餌垂于岸。直進退之無門。雖慈悲其曷濟。不知臨決之囚。但願緩須臾之死。再生之賜。亦已遊覆載之寬。殺者自殺。固定業之難逃。生者自生。庶此心之克盡。

  或謂恻隱所萌。祗由乍見。生滅既盡。乃契真如。何容著相而求。豈識無爲之道。不知乍見之心。本來常住。惟常住故。不緣對境而昏。真如之法。不舍有爲。惟有爲故。不墮偏空之執。苟定作無爲之解。亦何殊著相之愚。斯邪遁之所歸。必破除而毋惑。

  文星閣建放生會疏

  薛起鳳

  伏以天地定位。大德曰生。聖人成能。神武不殺。叁才參立。人惟沖氣之和。四德兼行。元乃資生之本。推氣初于形始。百族一原。驗敦化于川流。並育不害。浮沈升降。絪缊化醇。凡諸含識。莫不懷生。屬在有情。皆知愛命。式觀泰古。世質民淳。人與物而相忘。物與人而共治。毨毛孳尾。但紀春秋。雨走風飛。無傷獝狘。鳥巢可俯。遊魚不驚。是以麟鳳在郊。龜龍馴沼。民無夭劄。物不虔劉。道光五紀之前。春在叁皇之世。所謂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孔子所由歎息大同。老氏所以能知古始者也。自人心日鑿。太樸漸雕。欲念滋騰。雜氣周作。茹毛飲血。而並有爭心。肉食蠶衣。遂緣爲故習。網綸矰矢。彌岡被淵。鮮臘割烹。充庖登俎。日用不察。同符自然。雖以上帝好生。不能拯物于刀七之下。群生乞命。無以籲天于鼎镬之中。因此殺機。遂成劫運。水火兵戈之難作。旱潦疾疫之患興。理非外來。端由自致矣。聖人順人情而爲之節。不得已而去其奢。六府土谷惟修。九門罝罘毋出。聞聲見殺。仁遠乎庖廚。元酒太羹。味遺于大飨。曲施禮教。隱寓慈悲。洎乎教演西迦。化行東土。流水救涸。寶勝稱名。普通唱斷肉之文。大曆刊放生之石。妪煦萬類。濟拔叁塗。他如鑿沼養魚。投弓謝鹿。放龜救蟻。縱鯉活禽。載在簡編。俱彰福應。況乃尚稽往迹。窮測化工。雁亦名王。鹿能生女。白帝之子爲蛇。王母之伻爲雀。青衣童子。留方藥于人間。元繡丈夫。動風雷于江上。斯則化機潛運。幽感難窺。知微知顯。其神其聖。類非思議所得而詳。情識可得而及者已。欽惟 元皇帝君殿下。長善體元。爲民永命。盡人性以盡物性。道在至誠。善救物而善救人。功符大造。弟子等誓心忏罪。發願酬恩。幸荷生成。叨聞訓誡。欲達性天之路。先憑功德之門。竊見蘇州人物殷昌。風俗奢泰。水居陸産。塞谷盈川。漁戶屠門。連街列市。傷殘物命。數溢河沙。恣養色身。空填天塹。懼幹業報。淪曆無窮。既不能使大地爲嘉林。滄海爲靈囿。不得不資依善地迎導生機。近推一念之仁。曲全衆生之命。文星閣舊有放生會。今願共舍淨財。續修善事。各憑願力。隨所見聞。充恻隱之端。由不忍達之于所忍。順清甯之性。念吾生不異于他生。庶幾善氣熏烝。吉祥來止。叁災不作。八難潛消。陰陽和而風雨時。物阜成而民康壽。用敢潔齊對越。激切敷詞。伏望 元皇帝君。施慈忍力。開甘露門。憫彼群迷。牖其淨信。務使人人發同體之悲。更冀世世結放生之社。自胞暨與。均遊浩蕩之天。以愛全仁。共享安恬之樂。固十地之福種。實萬善之資糧。欲令充周。尚希相協。不勝戰栗悚惶之至。謹奉疏以聞。

  放生會回向文

  彭紹升

  弟子紹升。願度有情。同生淨土。故于本縣文星閣舉放生會。爲現前諸衆生等。皈命叁尊。稱揚佛號。願諸衆生。仗 佛慈悲。等蒙攝受。從于今日。盡未來際。斷諸恐怖。竭諸煩惱。更不相吞相噬相爭相殺。進修佛法。脫離苦海。更爲與會弟子等。忏除無始以來殺生食肉種種罪緣。願令所殺衆生。所食衆生。仗 佛慈悲。等蒙攝受。化怨毒心。歡喜相向。得生善道。共沐洪波。惟願弟子等。既生安養。還入娑婆。普化衆生。永斷殺因。住無盡壽。善根回向不退菩提。恭望 如來。證知我願。真實不虛。叁有四恩。同圓種智。

  南園放生池碑

  彭紹升

  蘇州。古澤國也。環州之水。其大者爲江爲湖。小者爲渎爲港爲溪。至不可悉數。凡水居諸衆生。若巨若細。以蕃以育。宜無所不容。然而取之者日繁。操之者日蹙。環而顧焉。幾一鱗一介之安其居而樂其生也。難矣。哀哉。于是吾黨諸賢。發慈悲心。依菩薩行。既月舉放生會。遂因園爲池。與之安宅。延僧守之。取流水長者救魚故事。顔其所曰流水禅居。俾諸衆生。永斷殺因。克遂生性。不離方隅。如縱大壑。沐日浴月。騰波躍雲。樂我太平。長爾孫子。洋洋乎聖人之道。皞皞乎王者之風。觀于此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知歸學人與是勝緣。合掌贊歎。爲之銘曰。

  天生萬族  既奠厥居  鳥有山林  魚有江湖  各靖封疆  罔相淩轹  保合太和  與天無極  人爲物靈  胡不自思  弱肉強食  安知是非  靜觀本來  何人何物  在宥天下  清甯合一  習心所锢  殺業熾然  弋靡余林  網無遺川  嗟爾人斯  孰不惡死  棘芒刺身  呼痛曷已  縱爾口腹  烹肥擊鮮  刀砧所過  黑眚彌天  勿謂是魚  其形甚細  苟含生性  天地同氣  爾食是魚  傷天地根  曾不自覺  爾心則昏  爾有室家  魚有妻子  相呴相濡  至于沒齒  易刀而殺  遲速惟均  爾不愛魚  胡不愛身  嗟爾人斯  夢夢叁世  智眼觀之  通一無二  流離太子  昔爲人漁  魚化爲王  殺人如魚  是業所成  如辘轳轉  易危履霜  由不早辨  佛言孔言  異口同音  大德曰生  孔心佛心  救物之生  戒爾之殺  以生止殺  是對治法  無我無物  當生不生  我生物生  同歸覺城

  彭氏放生池碑

  彭紹升

  乾隆十七年。先大人督學浙江。過裏居。命兒子紹謙等。規舍後隙地爲園。因其窪爲池。池廣可半畝。植以荷。稍畜鲫鯉諸魚。其後數年。紹升讀書園中。又時買市上魚。縱之。玩其泳遊以爲樂。積二十余年。池中魚日充仞。而吾家服屬子姓。其生長于二十余年間者。且不下叁十許人。承天地之施。沐太平之化。我生物生。非彼非此。日引月長。並育無害。紹升于是請于先大人。立碑池上。顔曰收生池。爰爲之銘。以示我後人。銘曰。

  池魚索索  彭氏落落  池魚烝烝  彭氏繩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