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圓通本根叁 心見心聽止息說法持身淨心
內容提要:
舍利弗發智慧光,心見第一。普賢菩薩用心聞聽,心聽第一。孫陀羅難陀觀鼻端白,止息第一。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降伏魔障,說法第一。優波離身心無妄,持身第一。大目犍連澄濁還清,淨心第一。
一 發智慧光 心見第一
原文
舍利弗,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心見清淨。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則通,獲無障礙。我于路中,逢迦葉波兄弟相逐,宣說因緣,悟心無際。從佛出家,見覺明圓,得大無畏,成阿羅漢。爲佛長子1,從佛口生,從法化生。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心見發光,光極知見,斯爲第一。
【注】
1 爲佛長子 舍利弗爲衆比丘之首,所以自稱爲佛長子。
白話解
舍利弗從座起身,頂禮佛足對佛說:“我自認早已得心見清淨,世間出世間無量受生之事,種種生滅變化,一見便通曉,無有障礙。我在路中遇到迦葉波兄弟說因緣,我頓悟識心無限,智慧無盡,于是從佛出家,得見覺圓明,得大無畏,成阿羅漢,爲佛長子。所得智慧,從佛口生,從法化生。佛問從何悟得圓通,依我所證,清淨心發智慧光,智慧光反照得佛知見,以心見爲第一。”
二 用心聞聽 心聞第一
原文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恒沙如來爲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從我立名。世尊。我用心聞,分別衆生所有知見。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衆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我于爾時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處。縱彼障深,未得見我。我與其人暗中摩頂,擁護安慰,令其成就。佛問圓通,我說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斯爲第一。
(欈李曰:行彌法界曰普,位鄰極聖曰賢。此非地前之賢,乃是金剛喻定居衆伏之頂。名之爲賢。溫陵曰:凡具大根修菩薩行,皆名普賢之行。孤山曰:心聞發明,內證也,分別自在者,外用也。)
白話解
普賢菩薩從座起身,頂禮佛足對佛說:“我跟隨無數佛,成諸佛的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導具菩薩根的弟子修普賢行,就是以我的名字命名。世尊!凡夫用耳聽聞,我用心聽聞。能知衆生所有知見,不論離多遠,有人發心修普賢行,我即乘六牙大象前往。若同時有百千處百千人,我能化百千身前往爲他們摩頂。即使有業障深重的人,見不到我,我也暗中爲他摩頂,護佑安慰,使他能得成就。佛問從何悟得圓通,我說根本在于用心聞聽,無礙自在,以心聞爲第一。”
叁 觀鼻端白 止息第一
原文
孫陀羅難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從佛入道,雖具戒律。于叁摩提心常散動,未獲無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羅,觀鼻端白。我初谛觀,經叁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遍成虛淨,猶如琉璃。煙相漸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爲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世尊記我當得菩提。佛問圓通,我以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斯爲第一。
(孤山曰:孫陀羅難陀是如來親弟,孫陀羅爲其妻,故有此標名。、溫陵曰:氣息由風火而起,鼓煩惱濁,故其狀如煙。淨觀發明,則煩惱濁漸消,故內明外虛,而煙銷成白。及乎漏盡,無複煩惱,內瑩發光,故出入息化爲光明也。吳興曰:由觀鼻識,似發特勝禅,從知息出入,乃至棄舍,攝四念處,能見叁界九地所賤境界。故雲圓洞世界,遍成虛淨,猶如琉璃。)
白話解
孫陀羅難陀從座起身,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初出家,從佛入道,雖然執持戒律,但靜坐修禅時,心常散動,未得無漏。世尊教我和拘絺羅觀鼻端白。我凝神谛觀鼻端,叁七日中,見鼻中氣出入想煙一樣。漸漸身心裏面明亮,眼前虛淨圓明,猶如琉璃世界。後來煙氣漸消,見一片白光,心開漏盡,出入的氣息都化成了光明,照徹叁界十方,因此修成阿羅漢。世尊授記我當得菩提。佛問從何悟得圓通,我從微息到止息,入虛淨境界,氣息化作光明,滅盡諸漏,以止息爲第一。”
四 降伏魔障 說法第一
原文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如是乃至恒沙如來秘密法門,我于衆中微妙開示,得無所畏。世尊知我有大辯才,以音聲輪教我發揚。我于佛前助佛轉輪,因師子吼,成阿羅漢。世尊印我說法無上。佛問圓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銷滅諸漏。斯爲第一。
(世尊贊富樓那辯才無礙,說法第一。溫陵曰:佛以身口意叁輪因物無滯,音聲即口輪也。)
白話解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座起身,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很早便得辯才無礙,宣說苦空之理,能究其根本實相,還能無畏地宣說無數如來秘密法門。世尊知我有大辯才,教我掌握音聲原理,提高語言藝術,讓我在佛前助佛轉*輪。因我音聲渾厚,洪亮如獅子吼,說法無礙,義理圓融,得阿羅漢。世尊印證我說法無上。佛問從何悟得圓通,我認爲宣說法音,降伏魔障冤業,消滅諸漏,以說法爲第一。”
五 身心無妄 持身第一
原文
優波離,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親隨佛踰城出家。親觀如來六年勤苦。親見如來降伏諸魔,製諸外道。解脫世間貪欲諸漏。承佛教戒。如是乃至叁千威儀1,八萬微細2,性業、遮業3,悉皆清淨。身心寂滅,成阿羅漢。我是如來衆中綱紀。親印我心。持戒修身,衆推爲上。佛問圓通,我以執身,身得自在,次第執心,心得通達,然後身心一切通利,斯爲第一。
(優波離,意爲近執。佛爲太子時,優波離是親近執事之臣。世尊贊優波離持律第一。吳興曰:圓師謂次第執心者,先持聲聞四棄八棄等重戒,執身不動,後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不起。身識既滅,真智現前。戒淨有智慧,便得第一道。)
【注】
1叁千威儀 行住坐臥律儀各二百五十,共一千,配叁聚淨戒成叁千威儀。叁聚淨戒是總括大乘菩薩一切戒律的叁個分類,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衆生戒。
2八萬微細 即八萬細行。叁千威儀配身叁口四七支,而成二萬一千。複約四分煩惱,則爲八萬四千。四分煩惱指與末那識常俱的我癡、我見、並我慢、我愛。言八萬者,舉其大數而言之耳。
3性業、遮業 性業,指殺盜淫等惡根性所犯惡行。遮業,指支末過失。
白話解
優波離從座起身,頂禮佛足對佛說:“我親自跟隨佛越過城牆,出家求道,親眼見到如來六載艱苦修行,降伏邪魔,製伏外道,解脫世間貪嗔癡種種煩惱。我承佛教誨,執持戒律,恪守叁千威儀,八萬細行,重戒、輕戒,大小諸戒,絲毫不犯。身口意業,悉得清淨,身心寂滅,成阿羅漢。佛稱贊我爲執持的典範,大衆推我持戒修身無上。佛問從何悟得圓通,我身不妄行,身得自在;我心無妄念,心得通達;然後身心一切得通利,以持身爲第一。”
六 澄濁還清淨心第一
原文
大目犍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優樓頻螺、伽耶、那提、叁迦葉波,宣說如來因緣深義。我頓發心,得大通達。如來惠我袈裟著身,須發自落。我遊十方,得無挂礙。神通發明,推爲無上。成阿羅漢。甯唯世尊。十方如來歎我神力,圓明清淨,自在無畏。佛問圓通,我以旋湛,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斯爲第一。
(溫陵曰:因緣深義,謂非世間和合粗相,乃發明世出世法,故因之發心,得大通達,神通如意也。)
白話解
大目犍連從座起身,頂禮佛足對佛說:“回想當初,我在路上乞食,遇到迦葉波兄弟優樓頻螺、伽耶、那提,聽他們宣說如來因緣深義。我頓時發心,得大通達。如來賜我袈裟,我一披上,須發自落。我神遊十方,全無挂礙,成阿羅漢。大衆推我神通無上,世尊及十方如來贊我神力。我得圓明清淨,自在無畏。佛問從何悟得圓通,我以色心歸于湛明,心光輝發,澄濁還清,久而久之,心無妄識,清瑩無雜,以淨心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