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嚴經白話解卷第四 第十二章 五陰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之二

  

十二章 五陰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之二 

原文

  阿難,譬如有人,手足宴安,百骸調適,忽如忘生,性無違順。其人無故,以二手掌,于空相摩,于二手中,妄生澀滑冷熱諸相。受陰當知亦複如是。

  阿難,是諸幻觸,不從空來,不從掌出。

  白話解

  次說受陰。阿難,有人坐禅,調身調息,已得輕安,入忘我忘物境界,不生妄想,不起違順的分別心。在這種狀態下,以兩手掌在空中摩挲,會感受到手掌有澀滑冷熱等等妄相。一切受陰,都有類似現象。

  阿難,這幻妄的觸覺,不從空中來,不從掌中出。

  原文

  如是,阿難,若空來者,既能觸掌,何不觸身。不應虛空,選擇來觸。

  若從掌出,應非待合。又掌出故,合則掌知,離則觸入,臂腕骨髓,應亦覺知入時蹤迹。必有覺心,知出知入。自有一物身中往來。何待合知,要名爲觸。是故當知,受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白話解

  阿難,如此現象,若是從空中來,什既然手掌有感受,何故身體其他部位無感受?不會是虛空專選你手掌相觸吧!

  若從掌裏出,兩掌不待摩挲,應也有這幻觸。既是掌出,觸與掌合時,掌有覺知;觸與掌離時,會向臂腕骨髓裏邊入,覺知之心應能覺知出入時的蹤迹,知有一物在身中往來。何必到觸與掌合時,才說是觸?由此可知,受陰是虛妄的,不是因緣生,也不是自然有。

  

叁 想陰非因緣生非自然有

  原文

  阿難,譬如有人,談說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懸崖,足心酸澀。想陰當知,亦複如是。

  阿難。如是酢說,不從梅生,非從口入。

  如是阿難。若梅生者,梅合自談,何待人說。若從口入,自合口聞,何須待耳。若獨耳聞,此水何不耳中而出?

  想蹋懸崖,與說相類。是故當知,想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白話解

  再說想陰。阿難,有人談說酸梅,便口中出水;心想自己站在懸崖邊上,便覺腳心酸澀。一切想陰,都有類似現象。

  阿難,談梅是人談,不是梅談;口中的水不是是從梅生。也不是從口入。

  阿難,如此現象,若是梅生,梅自會談,何必等人開說?如果是從口入,應是口聽到梅的名字,何必等耳來聞?如果只有耳聽到,爲何耳中沒有水出?

  心想站在懸崖邊上便覺腳心酸澀,跟談梅的情況類似。由此可知,想陰是虛妄的,不是因緣生,也不是非自然有。

  

四 行陰非因緣生非自然有

  原文

  阿難,譬如瀑流,波浪相續,前際後際,不相踰越。行陰當知,亦複如是。

  阿難,如是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非水性,非離空水。

  如是阿難。若因空生,則諸十方無盡虛空,成無盡流,世界自然俱受淪溺。

  若因水有,則此瀑流,性應非水,有所有相,今應現在。

  若即水性,則澄清時,應非水體。

  若離空水,空非有外,水外無流。

  是故當知,行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白話

  再說行陰。阿難,湍急的流水,波浪相續,後浪推前浪,向前奔流。一切行陰,都與湍流波浪有類似的現象。

  阿難,這種流性,不因空生,不因水有,亦不是水的本性。但又不離空,不離水。

  阿難,如此現象,若流性是因空生,那麼,十方虛空都是水流,全世界都受洪水泛濫成災了。

  假設流性因水而有而又非水,則應有流性的自相,應能在水之外見到其相。

  若流性即是水性,則靜止澄清的水就不是水了。

  如果說離空離水有流性,沒有空間,顯不出水流;沒有水,也不會有水流。

  由此可知,行陰是虛妄的,不是因緣生,也不是自然有。

  

五 識陰非因緣生非自然有

  原文

  阿難,譬如有人,取頻伽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裏遠行,用饷他國。

  識陰當知,亦複如是。

  阿難,如是虛空,非彼方來,非此方入。

  如是阿難。若彼方來,則本瓶中既貯空去,于本瓶地,應少虛空。若此方入,開孔倒瓶,應見空出。

  是故當知,識陰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白話解

  再說識陰。阿難,譬如有人,用頻伽瓶9裝著他本國的虛空,塞住兩孔,帶到千裏遠的外國去,給外國人饷用。

  一切識陰,都有這種類似的現象。

  阿難,不應說虛空從什麼地方來,來到了這個地方。

  阿難,如此現象,如果說從原國來,原國的虛空被帶走了一瓶,應當少了才是,事實上並不見少。如果說到了外國,打開瓶孔,倒出虛空,應見有虛空出來。

  由此可知,識陰是虛妄的,不是因緣生,也不自然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