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妄心生滅迷失本性
內容提要:能推尋之體不是你心。丟失了本來清淨元明之體,所以生滅輪轉。執著生滅妄想不成聖果。
一 能推尋之體 不是你心
原文
爾爾時,阿難在大衆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來最小之弟,蒙佛慈愛,雖今出家,猶恃憍憐。所以多聞未得無漏。不能折伏娑毗羅咒。爲彼所轉,溺于淫舍。當由不知真際所詣。惟願世尊,大慈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諸闡提。隳彌戾車。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及諸大衆,傾渴翹伫,欽聞示誨。
白話解
這時,阿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對佛說:“我是如來最小之弟,蒙佛對我慈愛,我雖然從佛出了家,但是還滿身驕氣。雖然佛稱贊我多聞,但我還未修得無漏,不能折服娑毘羅咒,被妖咒迷惑,陷于淫舍。都怪我自己未修成真一實際的根本大道。惟願世尊大慈哀憫,爲我們開示,怎樣才能修入奢摩他路,讓被惡見纏縛的人,能砸爛惡見之車,免墮惡道。”
說完,五體投地。全體會衆,都渴望佛作開示,恭候示誨。
原文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種震動1。如是十方微塵國土,一時開現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諸大菩薩,皆住本國,合掌承聽。
佛告阿難:一切衆生,從無始來2,種種顛倒,業種3自然,如惡叉聚4。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5,及成外道諸天6,魔王及魔眷屬7。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馔,縱經塵劫,終不能得。雲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衆生,用攀緣心,爲自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8。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衆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注】
1六種震動 會衆大都是有修禅體驗的大比丘和菩薩,因佛的神力作用,都會感覺到身體內氣脈強烈的震動,有動、湧、震、擊、吼、爆六種現象。
2無始時來 影響人類生理和心理的形成和發展的因素,包括先天遺傳和後天感染,人類的遺傳基因,對生理和心理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遺傳基因,可以追溯到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的很遠很遠的遠古時代,所以說是“無始時來”。
3業種 做了一件事,說了一句話,都是造了一個業。身體行爲所造的名爲身業;語言所造的名爲口業;心裏想的、貯存在心裏的,包括現識和既有的所有認識都是業,名爲意業。這些業在心裏形成了烙印,就是藏在心裏的種子。成爲業種。身業、口業、意業會形成種子,産生一中習慣勢力,這種習慣勢力就是業力。業力嚴重障礙人們的修行,這種障礙稱爲業障。大乘立煩惱障、所知障二種業障,或說事障、理障二種業障。煩惱障指六根、六塵所引起的粗煩惱。所知障,指因無始無明虛妄習氣熏習而成的藏識作用,在叁昧中顯現的不思議變幻景象引起的妄想妄識。這有別于前邊說的粗煩惱,稱爲微細煩惱,或說是習煩惱。
4惡叉聚 人們各依自己的標准分辨善惡是非,對順心的生愛取之心,對逆意的生厭惡之心。愛取之心、厭惡之心,交織在一起,難解難分。印度有一種果子,一蒂叁果,名惡叉聚,落地多聚在一起。我國也有一種中藥材,名蒼耳子,果子有很多倒鈎,混在一起,實在難解難分。佛經說法常用惡叉聚比喻難解難分的事物。用惡叉聚比喻人們心中的業障,的確十分貼切。
5聲聞、緣覺修聲聞乘的人,稱爲聲聞,聲聞乘修習四谛: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最高果位是阿羅漢。修緣覺乘的人,稱爲緣覺。緣覺乘觀想十二因緣,從順逆兩種次序觀察無明、行、識、名色、六處(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十二種心識轉生的因緣,證得諸法虛妄,從而轉生聖智。修緣覺乘可證得辟支佛。釋迦牟尼先對弟子說聲聞乘和緣覺乘,待弟子們信根淳熟後,再說菩薩乘,即如來乘。聲聞、緣覺合稱二乘,相對于菩薩乘來說,二乘是小乘,菩薩乘是大乘。到妄識滅盡時,再回過頭來審視,便知小乘大乘都非乘。《楞伽經》說:“諸天及梵乘,聲聞緣覺乘,諸佛如來乘,我說此諸乘。乃至有心轉,諸乘非究竟,若彼心滅盡,無乘及乘者。”
6墮入外道諸天 在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叁界內的修行法,屬于世間法。世間法修行,按不同層次分爲二十八天。“天”,即是修行的境界。外道諸天,泛指一切外道修行的境界。外道有兩種:(1)非佛教的教派都稱爲外道;(2)佛教內與佛的觀點公開對立的人,亦稱爲外道。另外,還有一種打著佛教名號而宣揚邪道的稱爲附佛外道。修行佛法的人,如果誤入歧途,混同外道的認識境界,便說是墮入外道諸天。
7成魔王和魔眷屬 心存正法即是佛,心存邪法便成魔,佛法魔法都由心生。滿心邪法,還自立門戶,扯起大旗,便是魔王。與魔王同聲同氣,便成其眷屬。
8菩提涅槃元清淨體 涅槃,是梵文Nirvana的音譯,又譯泥洹,《楞伽經》說:“妄想識滅,名爲涅槃。”又說:涅槃自性是空事境界,非斷非常,離壞離死,非舍非得。菩提和涅槃都是在離生滅妄識的狀態下,用清淨本心才能體認的至理,所以說菩提涅槃元清淨體。
白話解
這時,世尊從面門放出種種光,光亮耀目,像百千個太陽。衆人強烈感覺到六種震動。世尊以神力將十方無量多的世界合成一個世界,見無量菩薩各住本國,合掌承聽。
佛告訴阿難:“衆生無始時來,迷妄惑亂,造成業障,如惡叉聚,很多修行人修不成無上菩提。有些人只修成聲聞、緣覺,有些人墮入外道諸天,成魔王和魔眷屬。都由于這些人不知二種根本,或半途而廢,或誤入歧途。猶如想把沙煮成美食佳肴,即使你花盡功夫,也煮不成。阿難,是哪二種根本?一種,無始生滅的根本。你今時同世人一樣,把攀緣心當作自性,其實,攀緣的自性,即是生滅根本。另一種,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但你以根塵爲緣生出識相,卻丟掉了本來清淨的元明之體。衆生丟失了本來元明之體而不自覺,縱然終日修行,不免誤入歧途,不得正覺。”
原文
阿難,汝今欲知奢摩他路,願出生死。今複問汝。
即時如來舉金色臂,屈五輪指,語阿難言。汝今見不。阿難言見。
佛言:汝何所見。
阿難言。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爲光明拳,耀我心目。
佛言:汝將誰見。
阿難言:我與大衆,同將眼見。
白話解
“阿難,你今希望找到修入奢摩他、出離生滅的正修行路,我再問你。”
即時,如來舉金色臂,屈指成拳,問阿難見不見。阿難說見。
佛問:“你見到什麼?”
阿難答:“我見如來舉臂屈指成光明拳,耀我心目。
佛問:“你用什麼見?”
阿難答:“我和大衆都是用眼見。”
原文
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爲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爲心,當我拳耀。
阿難言:如來現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爲心。
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1。
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
【注】
1此非汝心依前文意,說推尋之體,不是你的心。正智與妄識,都從心生。推尋之心,是染雜心,是妄心。佛斥阿難,說:“推尋之體,不是你心。”是爲了破除阿難對妄心的執著,引導阿難和大衆離妄歸真。
白話解
佛問阿難:“你回答我,說你用眼見如來屈指成光明拳,耀你心目,你的心在哪裏?”
阿難說:“如來征詢心在何處,經過我用心反複推尋,我將這能夠推尋之體看做我的心。”
佛說:“咄!這能推尋之體,不是你心。”
阿難愕然,急忙起立合掌,對佛說:“這不是我的心,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