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之一十二 答某僧 破臥輪妄見⑴
[經文]
有僧舉臥輪禅師偈雲:
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師聞之曰:
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縛。
因示一偈曰:
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注】
⑴ 破臥輪妄見 臥輪作的偈,句句都與菩提本性相違背。第一句是妄有,第二句是稱妄能,第叁句是守頑空,第四句是增上慢。
[星雲大師譯文]
有一個僧人舉述則輪禅師所作的一首偈:
臥輪有一個伎倆,能斷絕百般思想,對外境心不攀緣,菩提心日日增長。
六祖聽了,就對他說:這首偈語還沒有見到自己的心性,如果依照這首偈去修行,反而會受到束縛。
因此,六祖爲他說了一首偈語:
惠能沒有什麼伎倆,不用斷絕百般思想,
對境時心不斷生起,菩提心作麼增長呢?
[星雲大師問題講解]
對臥輪禅師的偈語提出評議,這件事情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這一首偈語是說,臥輪禅師的禅法很高明,他能把各種妄想、分別斷除,對待世間上的森羅萬象,好或不好,人我是非等一切境界,都能不起心動念,所以菩提、正覺就好像天上的太陽那麼光明,像時間永恆無盡,充滿無限的未來。
但是,六祖大師聽到這一首偈語以後,並不以爲然。因爲,惠能大師的道,並不是叫人天天只是不動念、不工作。六祖惠能大師是主張“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
你在生活裏修行,所謂舂米、推磨、打柴、擔水,這都是修行,都是學道,何必一定要對境心不起,才能菩提日日長呢?在工作裏面修行,不是更能見出真工夫嗎?所謂“但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假圍繞”?只要我們心不在萬物上計較,萬物圍繞我們,也不必怕呀!
維摩居士雖處居家,不著叁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你以爲離開了生活,離開了世間,還有另外一個菩提可證嗎?
張拙有一首偈語也說得很好: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一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所謂:
我心如燈籠,點火內外紅,由外可比內,明朝日出東。
六祖惠能大師聽到臥輪禅師這首偈語以後,他說:此偈未明心地,太過抽象,太過消極,如果你們依照這首偈語來修行,那只是一種束縛、停滯。
六祖說:我這裏也有一首偈語,在平常日用之間自有妙處。這一首偈語說:
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曾經,龐蘊居士問馬祖道一禅師一個問題,他說:河裏的水也沒有精,也沒有怪,可是這水卻能乘萬噸的舟船,此理如何?
馬祖回答得很妙,他說:我這裏也無水,也無舟船,你說什麼精怪呢?
意思是說,你爲什麼都要用對待法來悟禅呢?禅是超越對待的。迷悟之間不是禅,迷悟之外才有禅。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你以爲是動不是禅,淨就是禅嗎?靜也不是禅。所謂“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
我們在言下忘言,處處無蹤迹,隨遣隨了,只有大大的放下,才能大大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