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之六 答志道 無上大涅槃
[經文]
僧志道,廣州南海人也,請益曰:學人自出家,覽涅槃經,十載有余,未明大意,願和尚垂誨。
師曰:汝何處未明?
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于此疑惑。
師曰:汝作麼生疑?
曰:一切衆生,當有二身;謂色身、法身也。
色身無常,有生有滅;法身有常,無知無覺。經雲:“生滅滅已,寂滅爲樂”者,不審何身寂滅?何身受樂?
[星雲大師譯文]
志道比丘,廣州南海縣人。有一天,他請示六祖大師:學人自從出家以來,閱讀《涅槃經》已經有十多年了,還不明白經中大意,請和尚慈悲教誨!
六祖說:你什麼地方不明白呢?
志道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我對這首偈語有所疑惑。
六祖說:你爲什麼會有疑惑呢?
志道說:一切衆生都有二身,就是所說的色身和法身。色身是無常的,有生有滅;法身是常的,沒有知覺。經中說“生滅滅已,寂滅爲樂”,不知道是那個身入于寂滅?那個身受此真樂?
[經文]
若色身者,色身滅時,四大①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樂。
若法身寂滅,即同草木瓦石,誰當受樂?
【注】
⑴ 四大 古印度的哲學家認爲宇宙萬事萬物都是由地、水、火、風四種元素組成的,稱這四種元素爲四大種,簡稱四大。並把人體比做小宇宙,用這種“四大說”來說明人體的生命活動。認爲地性堅,水性濕,火性暖,風性動。人體的皮肉筋骨屬地,津液汗溺屬水,體溫內熱屬火,呼吸氣動屬風。
[星雲大師譯文]
如果說是色身,當色身壞滅的時候,地水火風四大分散,完全是苦,既然是苦,就不可說是樂了;如果說法身入于寂滅,那麼法身如同草木瓦石一樣的沒有知覺,由什麼來享受真樂呢?
[經文]
又,法性是生滅之體,五蘊是生滅之用;一體五用,生滅是常;生則從體起用,滅則攝用歸體。若聽更生,即有情之類,不斷不滅;若不聽更生,則永歸寂滅①,同于無情之物。如是則一切諸法被涅槃②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樂之有?
【注】
⑵ 寂滅 指度脫生死,進入寂靜無爲的境地。此境地遠離迷惑世界,含有快樂的意思,所以稱寂滅爲樂。
⑵ 涅槃 《楞伽經》說:“妄想識滅,名爲涅槃。”又說:涅槃自性是空事境界,非斷非常,離壞離死,非舍非得。《本事經》說:“諸行猶相續,諸所受皆滅,寂靜永清涼,名無余涅槃。”這時,身心並非全無活動,生理活動不停,如來藏作用不停,阿賴耶識引起的自心現量並不止息;當修行人做到自心不動、苦樂不受、一切妄想不生之時,便說是“諸所受皆滅”,便是無余涅槃境界。
[星雲大師譯文]
又法性是生滅法中的實體,五蘊是生滅法中的相用,一體有五用,生滅應當是恒常的。生就是從性體而起的相用,滅就是攝相用而還歸于性體。如果聽任他們再生,那麼有情含識的衆生就不斷絕也不滅亡;如果不聽任他們再生,就將永遠歸于寂靜,而與無情的東西沒有什麼不同了。這樣,一切萬法就被涅槃所限製,生命尚不可得,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呢?
[經文]
師曰:汝是釋子⑴,何習外道⑵斷常邪見,而議最上乘法?據汝所說,即色身外別有法身,離生滅求于寂滅;又推涅槃常樂,言有身受用,斯乃執吝生死,耽著世樂。
汝今當知,佛爲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爲自體相;分別一切法爲外塵相。好生惡死,念念遷流,不知夢幻虛假,枉受輪回,以常樂涅槃,翻爲苦相,終日馳求。
【注】
⑴ 釋子 佛教出家人都跟釋迦牟尼姓釋迦,稱釋子。
⑵ 外道 外道有兩種:(1)非佛教的教派都稱爲外道;(2)佛教內與釋迦牟尼的觀點公開對立的人,亦稱爲外道。另外,還有一種打著佛教名號而宣揚邪道的稱爲附佛外道。
在佛教初創時期,婆羅門教是最大的外道,此外,還有著名的外道六師,他門是阿耆多、散惹夷、末伽梨、不蘭加葉、婆浮陀和尼乾子。阿耆多是順世派的先驅,主張人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合成,死後斷滅,否認有不滅的靈魂。散惹夷是舍利弗、目犍連的老師,主張實實在在地修習禅定,對形而上學的問題不做定論。末伽梨是邪命外道的代表,說無因論,否定業報輪回。不蘭加葉,這派人是首陀羅(賤民)出身,說無因果,懷疑倫理學的價值。婆浮陀,認爲人身由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元素合成,如果七大分離了,人便死亡了。尼乾子認爲人生貴賤苦樂都是因前世所作之業決定的,主張修苦行以贖前世罪業,便可求得解脫。
[星雲大師譯文]
六祖說:你是佛門弟子,爲什麼學習外道的斷常而妄自議論最上乘法呢?據你所說,就是色身之外另有一個法身,離了色身的生滅可以另外求得法身的寂滅。又推論說涅槃常樂,要有某個身來受用。這是在執著生死,貪著世間的快樂。你應當知道,佛陀就因爲一切迷執的衆生妄認五蘊假和的色身爲自我,分別妄計一切法爲外塵,貪生厭死,妄念遷流,不知人生如夢似幻,虛假不實,枉受生死輪回,反而將常樂的涅槃看成是苦,整天忙碌地奔馳,營求俗務。
[經文]
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樂。刹那無有生相,刹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現前,當現前時,亦無現前之量,乃謂常樂。
此樂無有受者,亦無不受者,豈有一體五用之名?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
[星雲大師譯文]
佛陀爲憐憫這些愚迷衆生,于是開示涅槃真樂的境界。是沒有剎那生起的相可見,也沒有剎那壞滅的相可尋,更沒有生滅可滅,才是涅槃寂滅分明現前的境界。正當寂滅現前的時候,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讓你感受到這是寂滅,這就是所說的常樂。這種常樂本來沒有什麼承受的人,也沒有什麼不承受的人。那裏會有一體五用的名稱呢?更何況你還說涅槃禁伏一切法,讓它們永無生呢?這就是在毀謗佛法了。
[經文]
聽吾偈曰:
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爲斷。
諸求二乘人,目以爲無作,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⑴。
妄立虛假名,何爲真實義?惟有過量人,通達無取舍。
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衆色像,一一音聲相。
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不作涅槃解,二邊叁際斷。
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