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決疑品第叁之叁 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

  叁 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

  [經文]

  師言:大衆!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

  [星雲大師譯文]

  惠能大師說:各位!世間上的人,自己的色身就如同一座城,眼、耳、鼻、舌諸根好比是城門;在外面有五座門,裏面有一座意門,心就是土地,性就是國王,性王就住在心地上。自性不離心地,國王就存在;自性離開了心地,國王也就不存在。所以自性若在,則身心俱存;自性若離,則身心俱壞。

  [淨慧和尚解說]

  六祖在這裏把我們的身心作了一個比喻:我們的身體好像是一座城,我們的六根就是這座城的六道門。我們的心就好像是這座城裏面的一塊土地,我們的性(我們的佛性就是我們能夠感知的功能)就是王。王住在心地上。性在心在,性去心無。我們自己體會一下看看我們的身體像不像一座城?我覺得這個比喻非常恰當。

  [經文]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衆生;自性覺,即是佛。

  [星雲大師譯文]

  要作佛,須向自性中求,切莫向身外去求作佛!自性若迷,就是衆生;自性若覺,就是佛。

  [淨慧和尚解說]

  我們要想成佛,應該向性中作。你能夠使你的本性、佛性顯露出來,你顯露多少,你自己本有的佛性就發揮多少作用。所以說莫向身外求,修行不要在心外去求法。不關心自己的身心是否清淨,而要一味依賴阿彌陀佛來接引,這就是心外求法。如果我們努力淨化自己的身心,西方當下就在目前。

  迷失了自性,你就是衆生;覺醒了,你就是佛。整個修行,其實就是迷失與覺醒兩者之間的較量。這也是一場戰爭,一場搏鬥,也是用武器——般若智慧這個武器,“利劍斬群魔”。揮般若之劍,斬斷一切群魔。群魔就是我們身心的種種煩惱。

  [經文]

  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爲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

  【注】

  ⑴ 觀音 觀世音又稱觀音菩薩,是慈悲濟世的化身。

  ⑵ 勢至 大勢至又稱勢至菩薩,是超常神力的化身。

  [星雲大師譯文]

  心存慈悲,自身就是觀音菩薩;能夠喜舍,自身就是大勢至菩薩;能淨化身心,自身就是釋迦牟尼佛;心地平等正直,自身就是阿彌陀佛。

  [淨慧和尚解說]

  什麼是觀音?就是大慈悲心。你有大慈悲心,觀音菩薩就在你眼前,你本身就是觀世音菩薩。什麼叫慈?慈能予樂。什麼叫悲?悲能拔苦。你能夠平等地拔苦予樂,你就是觀世音菩薩。大慈悲就是平等地拔苦予樂,所謂平等,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念佛往生,都求阿彌陀佛來接引,如果是求觀音菩薩來接引,最起碼也要求大勢至菩薩來接引。怎樣才能做到呢?就看你能不能歡喜地奉獻。舍,就是奉獻。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叫做四無量心。所謂無量心,就是做這四件事永遠都沒有滿足的時候,永遠都是不講條件地去做,永遠都是平等無分別地去做。實際上,不管是觀音還是勢至,每一位菩薩都在平等地實踐慈悲喜舍四無量心。.

  釋迦就是指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翻譯成漢語,就是“能仁寂默”。因爲釋迦牟尼佛是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中成佛的,他在這個五濁惡世中教化衆生,他能使這個五濁惡世變成淨土,所以叫能淨。能淨者,內淨身心,外淨世界。如果我們能夠內淨身心,外淨世界,那麼我們就是釋迦牟尼佛。心平行直就是阿彌陀佛。修行人如果老是在怨東怨西,這說明他的心還不平,行也就不可能直了。我們修行人要把怨東怨西的心改變過來,改變成無所求,改變成奉獻,不知疲倦地實踐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儒家講,“只管耕耘,不問收獲”,佛家更是講“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你最後覺悟圓滿了,一切現成。

  [經文]

  人我⑴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鼈,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注】

  ⑴ 人我 佛經說的“我”,與今人說的“我”,意思大不相同。在佛經中“人我”的“我”,有常不變、能主宰的含義。“人”也不是實體的人,而指人的主觀意識。“人我”就是固執自己的主觀意識。

  [星雲大師譯文]

  心中分別人我,就是爲自己造了一座障正道的須彌山;心裏起了貪欲邪念,就是波濤洶湧的大海水;無明煩惱,就是翻滾的波浪;心存毒害,就是兇猛的惡龍;心地虛僞狂妄,就是擾人的鬼神;常在塵勞中奔波,就如同魚鱉;貪嗔熾然,就等于自造地獄;愚癡不化,就等于無知的畜生。

  [淨慧和尚解說]

  人我是須彌。有人有我,這種心態看不見,但實際上比須彌山還高,比須彌山還大。六祖講人我之見就是須彌山。我們仔細想一想,有時候,我們的無明火一發起來,生起氣來,誰勸也不行,非要弄個水落石出才甘心。你看人我是不是比須彌山還厲害?修行人把人我見去掉了,心裏的須彌山也就被推倒了。

  邪心是海水。我們的邪知邪想之心就是海水。一切惡的行爲,也就是一切不符合自善、他善、現善、後善的思想行爲都是邪心所致。所謂自善,既是對自己有好處、對自己的福慧增長、善業成就有好處。對他人的福慧增長、善業成就有好處,叫做他善。現善,對這一輩子的福慧增長有好處的叫做現善。對下一輩子能了生死脫離六道輪回有好處稱爲後善。

  佛教講善,不但包括自善、他善、現善、後善,還包括世間善和出世間善。世間善是有漏的善,出世間的善是無漏的善。不符合上面所舉出之善法的就是邪心。邪心廣大無邊,能牽引我們在生死苦海中受苦,所以稱爲苦海之水。

  煩惱是波浪。海水不能平靜,就是因爲我們有煩惱。我們這一輩子當中,真正能夠平平靜靜過日子的時間並不多。一天到晚,我們的心總是波濤洶湧,不是這件事不如意,就是那件事不滿足,每天都在煩惱中煎熬。

  毒害是惡龍。毒害就是害人之心。龍本來是好的,龍能致雨。但是其中有一種惡龍,它不做好事。你要雨的時候它不下,不要雨的時候它卻拚命地下。

  虛妄是鬼神,不忠誠老實,弄虛作假,就是虛妄。虛妄猶如鬼神,讓人作摸不定。

  塵勞是魚鼈。塵勞從煩惱而起,煩惱發生作用就成了塵勞。

  貪嗔是地獄,愚癡是畜生。六祖在這裏把二惡道做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描述,我們要領會它的真實意義,不要從教相上去摳。六祖壇經要解決的問題是我們每個人當下身心的煩惱,講的是當下如何來安頓我們的身心,而不是告訴我們幾個佛教名相的概念。

  [經文]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⑴;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忘,魚龍絕。

  【注】

  ⑴ 須彌倒 小乘教義把修行境界形象化,要從須彌山的底部一步步往上攀登,先破世間煩惱,過欲界天,到了須彌山頂,才是欲界的第二層天忉利天。在這裏把人我比喻爲擋在修行人面前的無比高大的須彌山。如果克除了人我,這擋路的須彌山就倒了。

  [星雲大師譯文]

  善知識!經常修行十善,天堂便能現前;除去人我分別,須彌山便會崩倒;息去貪欲心,海水就會枯竭;煩惱不生,波浪就會平息;忘卻毒害之心,魚龍便會絕跡。

  [淨慧和尚解說]

  十善是生天堂的因。十善爲善因,天堂爲善果。持五戒,不失人身;修十善,能生天堂;修四谛,能證聲聞;修十二因緣,能證緣覺果;修六度,能證菩薩果。人我是須彌,把人我去掉,須彌就倒塌了;把邪心去掉了,生死苦海的海水就枯竭了;把煩惱斷掉了,海水上面的波浪也就息滅了;去掉了毒害心,魚龍就絕種了。

  [經文]

  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⑴。自性內照,叁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注】

  ⑴ 六欲諸天 《佛說阿彌陀經》描述了欲界六天。這六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在這些天(境界)中,還存在貪愛、喜、怒、哀、樂等情欲。世人多喜歡追求感官及心理的刺激和享受,如果不沈迷于這些追求,清心養性,就可沖破六欲諸天的困惑了。

  [星雲大師譯文]

  于自己心地上的真如覺性自然就會放大光明,外照六根門頭清淨無染,能破欲界六天的欲業;內照自心本性,即能消除貪嗔癡叁毒,地獄等罪業也能同消滅。如此內外光明澄徹,就如同清淨的西方極樂淨土一樣,如果不作這樣的修行,如何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呢?

  [淨慧和尚解說]

  在我們的心地上有一個如如不動的覺性。如來者,如其本來,如其本有,如其本性而來,故名如來。“如”字在佛經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字,“如”,就是本來如此、不增不減、沒有任何走樣的地方,有一點走樣就是不如。我們如果把上面說的人我、煩惱、毒害都去掉了,我們的覺性如來就能放大光明。大光明就是智慧之光、般若之光、菩提之光,一句話,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本具的佛光。

  六門即六根。六根清淨,就能破六欲諸天。天雖然是善道,但天上也有惡。比如說,我們說“歸依佛,甯舍生命終不歸依自在天魔等。”自在天魔,就住在他化自在天。

  爲要破六欲諸天?因爲六欲諸天仍然在叁界以內。還在欲界。叁界之中,欲界以情感爲主,色界以物質爲主,無色界以精神爲主。無色界就是框框、規圍,也可以說是一個牢籠。如果我們能自性內照,反求諸己,就能夠把貪嗔癡叁毒消除掉。叁毒消除了,地獄等罪,一時消滅。

  當我們把所有的煩惱、無明、業障都消除幹淨了,我們的身心就成了一個透明體,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障礙我們,所以叫內外明徹。當我們把障礙我們的所有塵勞煩惱都去掉了,我們當下就處在西方極樂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任何差別。

  [經文]

  大衆聞說,了然見性,悉皆禮拜,俱歎善哉!唱言:“普願法界衆生,聞者一時悟解。”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

  [星雲大師譯文]

  大家聽了惠能大師的開示,洞然明白,照見自性,于是向六祖恭敬頂禮,同聲贊歎說:“好極了”!又高唱道:“普願法界一切衆生,聽聞的人都能立即覺悟。”

  大師說:善知識!如果想要修行學佛,在家也是可以,不一定要出家住寺。在家人如果能夠依法修行,就好像東方人心地善良;出家住寺不能依法修行,就好像西方人心地不善。只要自心能夠清淨,就是自性的西方極樂世界。

  [淨慧和尚解說]

  大家聽了以後,徹底明白了,原來西方極樂世界確實就在目前.我不知道我們在座的各位能不能有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心——心淨則佛土淨。要想往生淨土,首先要淨我們的心。

  六祖當時說法主要是針對像韋韋刺史這樣一批官僚大衆,是針對在家信徒來說的。六祖講得很明白,要修行,不一定非要出家。在家亦得,不由在寺。總而言之,六祖強調的,是要我們自信、自悟、自淨其心。一切的一切,要從我做起,從內心做起。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決疑品第叁之叁 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