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轉心四思惟·第一項修行的警醒:珍貴人身 摘要

  摘要

  

  四加行的第一項禅修題目是具足一切暇滿的珍貴人身。它像珠寶一樣非常地珍貴,因爲它極難得獲。如果我們不具有人身,就不可能修持佛法因爲我們必須能夠分辯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才能修持佛法。我們已經知道,所有其他道——尤其是畜生道——的衆生無法做到這一點。畜生道的衆生既不能以身和語行善,也無法禅修。此外,由于過去生的業力,畜生道衆生有造作惡業的傾向。它們會殺生及竊取,因爲它們沒有得到不應該這麼做的教法。

  珍貴的人身是由于宿世的善業而得獲的。要具足得獲珍貴人身的一切善因緣是非常困難的,它必須擁有極其龐多的善業及佛陀的加持。所以,暇滿人身是很難得獲的,而且今生得獲它並不保證來世不會失去它。如果能善用這個人身來修行,我們爲自己及所有的衆生解除痛苦的機會將一世更甚于一世;但是,如果我們不利用珍貴的人身來修行,往後的情況很可能會愈來愈壞。注:

  1、爲了便利讀者,常用專有名詞的定義收錄于書後的“辭彙”部分。

  2、創古仁波切用于這次討論的典籍是蔣貢康楚仁波切著《了義炬(The Torch of Certainty)》的最後一章。香巴拉出版公司(Shambhala Publications)的譯本省略了這一章。

  3、佛陀建議繪製六道輪回圖,並放置于佛教寺廟外面。具有天眼通的證悟菩薩在訪視六道輪回之後,爲一般的衆生描述各道的情形。所以,這六道應該被視爲真確的(而不是把它們解釋爲凡夫心識的見聞)。

  4、佛教徒相信衆生的業力將隨著轉世,從這一生移轉到下一生。

  5、這是代表慈悲的觀音菩薩(梵文“阿瓦洛奇德施瓦(Avalokites vara)”,藏文“千熱息(Chenrezig)”)的心咒。

  6、對治這些問題的方法,詳述于創古仁波切的《止觀禅修(The Practice of Tranquility and Insight)》,Shambhala Publications 出版。

  7、五無間罪包括: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故意傷害佛或菩薩至流血的地步)及破和合僧(造成僧衆的不和諧)。

  8、在家居士可以領受多至七條的戒律,包括不殺生、不盜取、不邪淫、不飲酒等,比丘及比丘尼的戒律則超過一百條。

  9、賢劫千佛包括過去的迦葉佛(Kashyapa Buddha)、現今的釋迦牟尼佛(Shakyamuni Buddha)及未來的彌勒佛(Maitreya Buddha)。此外,在西藏,蓮花生大士被視爲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