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衆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衆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第四品叫“閻浮衆生爲感品”,上一品叫業緣,這一品業感。衆生沈淪于業苦,這正是佛菩薩悲願所由發也。因爲衆生苦嘛,所以佛菩薩才發願度衆生苦。這一品是說地藏菩薩累劫大願,就是不是一次、一劫,而是累劫都發大願。地藏菩薩發願都是爲衆生的業感,所以這一品叫“閻浮衆生業感品”,以衆生的業感爲起點。在釋迦佛的大願,地藏是承佛的宣化來度衆生。所以首先地藏菩薩對佛說,假如不是如來大慈力,我就不能做如是神通變化,現在又蒙佛付囑,一直到阿逸多(彌勒佛的名字,又稱慈氏菩薩)在佛之前,六道衆生都要我來度脫。“唯然世尊”,是的,“願不有慮”,請您放心,不要顧慮。因爲前面釋迦佛付囑地藏的時候,地藏菩薩已經叁次告慰世尊,唯願世尊不以來世衆生爲慮。這裏又重說,您放心,六道衆生來度脫,我會完成任務的。這時佛又告訴地藏菩薩: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衆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爲善爲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複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複何慮?

  這段話很重要。一切沒解脫的衆生,它的性識無定,即是說,究竟否得到解脫,沒一定。一般人都處于中間狀態,好不到哪裏去,也不是絕對的壞。惡習結業。善習結果。這很要緊。惡的結惡業,善的結善果。爲善爲惡,隨境而生。隨,是隨順,做順字解。順著環境而生,一般人都爲環境支配,如果沒有修行的話,很難支配環境,往往爲環境左右。環境條件使他可以爲善,也可以爲不善,這樣輪回五道,暫不休息。爲什麼寫五道呢?因爲地獄、畜生、人、天之五道是固定的。修羅沒單獨的一界,沒有修羅界。修羅在哪裏呢?寄居于五道。天道有修羅,即天修羅,與天打仗;地獄裏有地獄修羅;餓鬼裏有餓鬼的修羅;畜生有畜生修羅;人有人修羅,那些橫行霸道的,就是人裏的阿修羅。沒有固定一界,寄生于五道。所以講五道,過去印度畫輪回圖就是五道輪回。如魚遊網,鑽出去還是要被網回來。以是等輩,象這樣的衆生,我當然要憂念啊。你既然繼續過去的本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複何慮。佛說這些話都是贊歎地藏。

  地藏菩薩的本願,我們已經講過了。現在世尊又提出來,地藏是累劫重誓。所以下面定自在王菩薩才提出問題:地藏累劫,各發何願。

  說是語時,會中一菩薩摩诃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殷勤贊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谛聽谛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祗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爲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爲友,同行十善,饒益衆生。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衆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余。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衆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釋迦佛再度付囑地藏的時候,會中有一定自在王菩薩,就問釋尊,地藏累劫以來都發何願?這實際上是繼前第一品再展開來問,地藏累劫發願,在因地這麼長時間,除了在師子奮迅如來、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這些佛前發願,還發些什麼願?怎麼發的?所以釋迦佛又講了地藏菩薩因地願行的緣起。佛告定自在王菩薩,“谛聽谛聽,善思念之”,我准備爲你分別來說。世尊對定自在王菩薩說過去無量阿僧祗不可說劫前,有一佛,叫一切智成就如來。佛叫如來,如來如去;應供,應該供養的人;正遍知,佛的智慧是圓滿的,正的普遍的都知道;明行足,佛的修行圓滿,明行俱足;善逝,懂得生死的原理;世間解,世間法都會;無上士,無比的大丈夫;調禦丈夫,真正的男子漢;天人師;佛、世尊。這十個稱號,是所有的佛的稱號,所以是佛的通號。我們可以說佛、如來、應供,說藥師佛也可以。所以經上講一切智成就如來,也是這十個稱號。這個佛的壽命是六萬劫,怎麼壽命這麼長?佛有法身、報身、應身。佛的法身是永恒的,看不見、摸不著,無所不在、無所不有的;報身與衆生一樣,也是業報身,業報而受生。所以釋迦佛也有生老病死,壽命也有盡,報盡了也就完結了。當然,佛的報不是我們一般的業報,是佛報,但學是報。他是淨業所報,清淨的業所報。所以一切智成就如來,他的壽命有六萬劫。他未出家之前,是個小國王,和隔壁鄰國的國王是朋友,都做好事。鄰國內的人民多造惡,兩個王就議論,怎麼度脫。一切智成就如來就發願,我要早成佛道,令這些人解脫。另外一個發願,就說我自己先不成佛,我要把這些人都度脫才成佛,使衆生解脫得安樂我才成佛。佛就告訴定自在王菩薩,這二王裏面,發願早成佛的就是一切智成就如來,另一個先度衆生才成佛的就是地藏菩薩。這就是佛答定自在王菩薩的問,地藏累劫發願的情況。

  複于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衆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羅漢問之,欲願何等,光目答曰:無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羅漢愍之,爲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啖魚鼈之屬。所食魚鼈,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講其命數,千萬複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羅漢愍之,爲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光目聞已,即舍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複恭敬心,悲泣瞻禮。忽于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才覺饑寒,即當言說。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叁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一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爲下賤人。又複短命,壽年十叁,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其惡道?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光目聞言:地獄罪報,其事雲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光目聞之,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叁歲,更無重罪及曆惡道。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爲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叁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叁惡道諸罪苦衆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爲母發如是大願。吾觀汝母十叁歲,舍此報已,生爲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衆人,數如恒河沙。

  佛告定自在王:爾進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恒河沙願,廣度衆生。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不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衆生,必隨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衆生,即得解脫叁惡道報。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贊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複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爲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耶诃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于閻浮提利益衆生。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地藏菩薩在另外一劫,就是在清靜蓮華目如業的世界裏,這時如來已涅槃了,是像法時期。這時有一羅地來普渡衆生。這位羅漢碰到一位女子叫光目女士,她設食供養這位羅漢。羅漢問她:你有什麼願望?想解決什麼問題?光目說:我母親去世後,我想修福報來救拔她,但不知我母親墮在惡趣中,受極大的苦難。光目就告訴羅漢,我母親習慣吃生物,魚、鼈,而且吃其子,或炒、或煮,恣情享受、食啖。吃的魚鼈計千萬計。光目說:菩薩您慈悲救救我母親。羅漢說:你可志誠清淨蓮華目如業,因那是在清靜蓮華目如業的佛國裏。依靠該佛的加持,念佛,塑畫形象,供養佛像,並以清淨心來瞻禮禮拜。後來光目女夜晚就夢見了佛身,金色晃耀,象須彌山一樣,大入光明。佛就告訴光目,你的母親不久就要在你家投生,只要一投生就會說話。後來光目家中丫環,生了個小孩,沒滿叁天就說話了,跟光目說:“生死業緣,果報自受”。這句話很重要,是這部經中的精辟的話。我是你的母親,自從與你分別以來,墮地獄裏,靠你的福力,我方得受生爲下賤人,而且短命,頂多活十叁歲,還要墮惡道,你有什麼辦法令我能徹底脫胎換骨免?光目知道這確實是自己的母親,很難過,對母親講,你既然是我的母親,你應知道是做了什麼事情墮到惡處?丫環說:我以殺害、毀罵二業…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