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進入佛門先學如何做佛弟子

  進入佛門先學如何做佛弟子

  判斷是否是一個佛教徒,以皈依爲標志,但皈依不僅僅是一個儀式,而是在今後的修學佛法的過程中,以佛爲目標、用法來調服自心、以聖賢僧爲榜樣,密宗的四皈依,加了個皈依上師,其實這樣修學起來非常的方便,一個具德的上師本身就彙集了佛、法、僧叁寶,因此以清淨心全心全意皈依上師的同時,就是皈依佛、法、僧叁寶。

  進入佛門先反思一下,自己是抱著什麼樣的目的?真正的佛弟子進入佛門是爲了學佛,學佛就是學做覺者、聖者、智者,那麼就要改變自己,超凡入聖,怎麼能做得到?要靠師長攝受、調服,才能改變那個庸俗的凡夫。

  即便我們學佛的目標沒有如此的遠大,但我們拜師後,就要先學會如何做弟子。《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講要以九種心親近善知識。分別是:

  1.孝子心:對待善知識要像孝子對待父親一樣,觀察善知識的容顔而行,去做讓上師歡喜的事情,不歡喜的事情一點都不要做。《事師法五十頌》中說“于此多言何必要,能令師喜皆當爲,師不喜事悉斷除,于此應當盡力行。”

  2.金剛心:任何情況下對善知識的信心不動搖。

  3. 大地心:勤懇的承擔善知識所令做的一切事情,不懈怠。

  4.輪圍山心:像輪圍山一樣的堅定,任何苦惱不動搖。

  5.仆使心:承事師長像仆人對待主人一樣。

  6.除穢人心:指像除糞人心一樣,把自己放在最低位置。

  7.乘心:對于重擔即便難行,也勇敢的承擔。

  8.犬心:犬是最忠誠的,不論主人對待,都對主人忠心不二,這裏指對待師長的毀

  罵,沒有絲毫的忿恨。

  9.船心:承事師長,沒有厭倦。

  然而現在這個時代,具相的弟子實在太少,能做到上述九種心的一、二種已是十分難得,事實上,不是缺少具德的善知識,而是缺少具相的弟子。

  但最起碼也要做到世間做弟子的道德標准——尊師重教,這也是做人的起碼要求,我們對于世間教授我們知識的老師都要尊重,而對于傳授佛法的善知識,更要無比的尊敬,這個恩情太大了,即使累世累劫舍棄身軀也無法報答善知識對我們的攝受、調服之恩。

  再進一步,做爲佛弟子也至少要做到叁點:

  (1) 具慧:有分辨善惡的能力,能夠分辨出善友和惡友,具有一定的正見,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2) 忠誠:這裏面包括對善知識的恭敬,聽出師長教導,對善知識忠心,誠心誠意。

  (3) 對佛法有強烈的渴望:親近善知識要擺正自己的發心,跟從善知識的目的是爲了修行。不要帶著世俗間這種雜染的心接近善知識。

   做個合格的弟子是如佛門的第一步,然後才能有以後的修行,這樣佛法才能進入心扉,否則修任何大法都沒有用,善知識是福田,恭敬善知識就是爲自己積攢最大的福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