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佛法前的准備——“斷叁器”
我們現在是非常幸運的,已經獲得了難得的暇滿人身,值遇到珍貴的善知識並得到善知識的攝受,同時有幸能夠聽聞到從佛陀那裏源源不斷傳承下來的清淨的佛法,只有先聽聞佛法,然後把所聽得的佛法深入思維形成修行的指導理論,指導自己進行修行,佛法才會真正成爲我們自己的。聽聞是第一步,是基礎,只有在正確理解所聽的佛法道理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去修行,如果連道理都不懂,自己在那修了半天,就是盲修瞎練,如果光聽聞,不去修行也不行,佛法不與實踐結合,終究是紙上談兵,爲了能夠使聽聞産生效果,我們在聽聞之前,要做好准備,這個准備是什麼?就是把我們心敞開,把自己的知見放下,全心全意的去接受。
如果我們心已經被裝滿了,再好的寶物,我們也裝不下,不會接受。常常看到這種現象;來到寺院、親近上師本來該是聽聞教法、求得佛法而來,可是有些人卻恰恰相反,來寺院給上師、師父們上課,用世俗的道理和上師辯論,自己然後非常得意,愈加傲慢,其實要是真的覺得自己的見解更加高深,比佛陀高明,比上師深刻,那麼沒有必要來,只是在浪費時間,你沒有准備來學,善知識講的再動聽,你也聽不進去。上師在那講一句,你反駁幾句或是雖然嘴上不反駁,心裏不服氣,你並不接受佛法。
《廣論》中教導我們在正式的聽聞之前,要注意“斷叁器”,把聽聞佛法的人比喻成器具,把不正確的聽聞佛法的情況用叁種器具做比喻。這叁種器具是倒器、髒器和漏器。倒器就是器具口向下,底向上,倒立放著,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倒放著的器具能裝東西嗎?這個比喻是什麼意思呢?是說我們人雖然來到講授佛法的場所,但是心卻沒有准備接受,並不是准備來聽法的,就想倒器一樣。我們心裏裝滿錯誤知見就是這個情形,自己的心被固定了、封閉了,當有新的內容與以往的知見不同,馬上就會反駁新的內容來維護自己,那麼就意味著無法接受了。
髒器是描述雖然這個器具是正放著的,但是在裝東西之前,它是髒的,甚至有毒物殘留,又沒有洗幹淨,那麼裝任何殊勝的物品如甘露,也會有毒。這個比喻是說,我們來到這裏聽聞佛法,內心動機不純正。想來進行批評,想來挑毛病,所以說就是聽聞到佛法,也沒有想到去改變自己,去修行,聽到的佛法雖然好,卻被自己內心的汙濁而汙染了,自己這個准備接受的器具是髒的。
第叁個是漏器,雖然器具本身是正立的、也幹淨,但是卻是漏的,裝的再多,上面裝、下面漏,剩不下來,這個比喻是講我們雖然懷著誠心來聽聞,但是卻左耳聽、右耳出,不往心裏去,或是聽過後就忘掉了,不去憶念,那麼聽聞的再多也沒有用。
用叁個器具來比喻聽聞佛法不正確的方式,因此我們在聽聞之前,要反複提醒自己斷除上面所述的叁種情況,做好正確的聽聞准備。